西文廟坪 千年老街“逆生長”

2020年08月12日10:27  來源:長沙晚報
 

  西文廟坪牌坊背面。

  西文廟坪牌坊背面。

  西文廟坪片區打通了交通微循環,街巷四通八達。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西文廟坪片區打通了交通微循環,街巷四通八達。均為記者 陳飛 攝

  “緊走慢走,走不出老街。”長沙老街的魅力就在於一份美好的記憶、一份獨特的情懷。拐進城市一角,驚喜尋得一處淨土,那便是大隱於市的西文廟坪。

  與高樓大廈咫尺之隔的西文廟坪,曾是昔日長沙府最高學府所在,是老長沙的核心區域,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老街片區,住著一群地道的長沙老口子,有著老長沙最具韻味的市井煙火。從學宮門正街到南牆灣,青磚灰瓦,古典而幽靜,走進悠悠的古巷,仿佛走入了時光隧道,穿越了千年,感受到扑面而來的歷史氣息,體會著古朴文化底蘊。

  天心區西文廟坪片區沒有被城市化浪潮淹沒,主動邁出有機更新的腳步,換上新的面貌,修葺一新的道路、房屋代替了破敗的門楣與外牆,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記者踏上西文廟坪的小巷,沿著歷史的紋路,感受西文廟坪在有機更新后有力跳動著的脈搏。

  三百畝老街片區 曾廣聚湖湘學子

  西文廟坪片區位於坡子街街道,東起長郡中學,西至湘江路,南臨西湖路,北達人民路,總佔地面積約343畝。從學宮門正街到南牆灣的悠悠古巷內,每一處都透著古朴的歷史氣息、掩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藏著悠遠的故事,老長沙氣韻流動其中。

  走進西文廟坪,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道牌坊。牌坊正門上陽刻“道冠古今”四字,背面刻“賢關”二字,四根柱子的截面為正方形。牌坊的所有構件都由長沙丁字灣麻石制作,雕刻有“二龍戲珠”“獅子繡球”等圖形,正脊刻有麒麟、卷草等紋飾,正脊兩端為龍頭魚身螭吻獸。細細觀察,牌坊的雕刻刀法細膩、做工精致,可窺見當時高超的技藝水平。牌坊上黑色的印記代表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梁小進介紹,西文廟坪源於北宋創立的長沙府學宮,“文夕大火”后,這裡僅存“道冠古今”牌坊。這是長沙城河東唯一保存至今的牌坊,是長沙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舊時,長沙府十二縣學子都要到這裡來考秀才,學宮設有教諭、訓導等,學政、知府還不時來進行督導,整個片區人文興盛。”隨著梁小進的講述,那段書卷氣濃厚的歷史仿佛浮現在了眼前。據介紹,舊時文武官員路過府學宮,都保持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傳統,以示尊師重教。

  毫無疑問,這裡是湖湘文化傳承的一塊寶地,坐落於西文廟坪旁的長郡中學,系湖南省名校,創始於清末,以長沙府中學堂的身份面世,弦歌至今不絕,是千年學宮的延續。而位於湘江風光帶上的杜甫江閣,也與西文廟坪牌坊遙遙相望,在歷史的悠悠長河裡,文化傳承就在千年沉澱中徐徐推進。

  有機更新拆改留 “曲徑通幽”換新顏

  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大背景下,西文廟坪片區的老舊設施顯然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西文廟坪的有機更新工作迅速被提上了日程。

  如何讓西文廟坪既能夠保留歷史傳承的文化底蘊,又能夠適應時代浪潮得以重煥生機?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對於老城區改造要注重延續歷史文脈,要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要做到長沙市委提出的“處理好拆、改、留三者之間的關系,能‘微創’就不要動大手術”,採用微改造方式傳承老城文脈,這樣才能使得老街煥發新活力。

  天心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西文廟坪片區有機更新指揮部指揮長劉向介紹,西文廟坪是天心區有機更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天心區提出用“四增兩減”模式來進行改造:“增”包括增加基礎設施、增加公共空間、增加支路、增加綠化,從而打通街巷,讓老街巷煥發新生機﹔“減”注重減人口密度,曾經的棚戶三四十平方米就住了三代人,現在通過有機更新和棚改,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同時減開發強度,多做有文化有品位的業態,使得老長沙的魅力能夠得以體現。

  西文廟坪在有機更新中煥發出亮麗色彩。從前密密麻麻如蛛網的電線已被拆除,各種基礎設施變得井然有序,街道變得四通八達,“走到哪都是死胡同”的困擾被解決。社區老居民郭瑞懷說,從前環境臟亂差,“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有機更新后,片區變得更加宜居,出行更方便,居民幸福感逐漸提升。

  片區深處有一條悠長的巷子,名為泉嘶井巷,是“曲徑通幽”的真實寫照。小巷兩旁佇立著青磚斑駁的房屋,在樹蔭與夕陽的掩映下,滿是古朴的韻味。據天心棚改公司副總經理王南香介紹,這條巷子原來是一條死胡同,現在拆除違建后把節點打通了,繞路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再往深處走,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公共空間,這是在拆除危房舊房后打造的袖珍公園,在陰涼竹林下,約三五好友、邀街坊鄰居,圍坐在一起,品茶乘涼,話家長裡短,共享歲月安詳。

  煙火氣隱於鬧市 不忘傳承與創新

  臨近泉嘶井巷的是公路局坪巷,該巷的打通解決了周邊幾百戶居民的出行問題,能夠直達人民路、西湖路,實現了多條街巷的交會。在通道內還有民間藝人和街頭從業者的老照片展示,展現了獨特的市井文化生活場景,為街道增加了人文氣韻。

  公路局坪巷居民龍冬秀在與王南香的交談中問及統一包租的問題,在得到“考慮整體包租,還會引入優質住戶和業態”的答復后,她高興地表示要把家裡兩間房騰出來出租,“這樣我們兩口子就有房租收入了。”

  西文廟坪地處老城核心,漫步其中,商鋪鱗次櫛比,街巷小販叫賣聲不絕於耳,老人們圍坐在屋檐下搖扇乘涼,孩童在巷子中追逐嬉戲,描繪出一幅老城市井煙火圖。

  劉向介紹,下一步將對西文廟坪片區實施業態復興工作,引入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等新業態,鼓勵創新創業,給予政策扶持,讓西文廟坪片區在有機更新后變得既有煙火氣和歷史傳承,又充滿創造活力。

  西文廟坪的人文積澱,是悠悠歲月釀出的美酒,香甜醇厚,令人回味無窮﹔西文廟坪的人間煙火,是城市化浪潮中的一方淨土,平靜閑適,怡然自得﹔西文廟坪的有機更新,是浴火重生的鳳凰,現代生活與深厚歷史底蘊相結合,在傳承與創新相得益彰的過程中,煥發無限生機與活力。

  走讀團說

  梁小進(湖南省文史館館員):西文廟坪是學宮重地,具有千年歷史,是長沙文脈的發源地。對西文廟坪進行有機更新,是對文脈的一種延續,是對湖湘文化更好傳承的有效手段。

  劉向(天心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西文廟坪片區有機更新指揮部指揮長):天心區是古城長沙核心,承載了長沙60%的歷史文化遺產。做好西文廟坪片區的有機更新工作,可以讓這裡更加宜居宜業,可以讓人們在回顧昔日輝煌歷史中感受到長沙的魅力。

  黎和平(登仁橋社區居民):我1962年在這裡出生,幾十年的時間裡,我親眼見到片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西文廟坪人居環境獲得了很大的改善,道路四通八達,出行方便,整個社區也十分靚麗。

  打卡點推薦

  “道冠古今”牌坊:是長沙河東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牌坊。舊時是長沙府最高學府的標志性建筑,也是長沙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証。

  泉嘶井巷:“東西紅木四牌樓,樓中走馬﹔彭左陳洪伍家井,井內泉嘶。”相傳,巷內有一古井,至晚間便發出嘶鳴之聲,故名泉嘶井。有機更新后的古巷暢通無阻,並有袖珍公園、盆景牆和多個休閑節點,是尋幽訪古的好地方。

  師敬灣巷:這條巷子的命名源於曾國荃為他的老師劉崐在此購置了一套小四合院作住宅。長郡中學也位於巷旁,師敬灣巷的有機更新充分尊重了老建筑的人文價值,打通微循環,改善了街區公共服務功能。(記者 王斌 實習生 黃艷楓)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