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陵

2020年08月25日10:09  來源:湖南日報
 

  8月21日,炎陵縣炎帝陵神農大殿。 張咪 孟姣燕 攝影報道

  雲山相繞,一水環流,置身群山之間的盆地,一切平泛景象不見,炎帝陵庄嚴矗立。

  8月21日,記者一行來到炎陵縣鹿原鎮,懷著虔誠敬仰之心,祭拜於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的安寢地——炎帝陵。

  古往今來,炎、黃二帝,被共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華夏兒女莫不以“炎黃子孫”自謂。

  “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期杰出首領,生活在距今大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創者和奠基者。”炎帝陵管理局局長李園平向記者解說。

  炎帝陵上古有墓,漢載有陵,唐有奉祀。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遍訪天下古陵,尋得炎帝陵在湖南“長沙茶鄉之尾”,始建炎帝陵廟,以為標識,並創設炎帝陵御祭規制。

  李園平說,史籍中的“長沙茶鄉之尾”“白鹿原”,即炎陵縣城西19公裡處的鹿原陂———炎帝神農氏的陵寢所在地。

  沿祭祀大道一路向北參觀,我們來到“神農大殿”。晌午,一束陽光正巧穿過雲層,照射在主殿上方牌匾上,讓人頓時肅然起敬。

  大殿內,炎帝雕像如同高山一樣聳立。雕像高1.95丈,象征著九五至尊,重達399噸,是根據清道光年間《酃縣志》所附的炎帝圖像雕刻而成。

  人們虔誠拜謁、燒香、祈禱。

  李園平介紹,在古代,帝王都視炎帝陵為聖地。國有大事,一般都會遣官到陵前舉行大典,進行祭祀。地方官每年春秋仲月會按時到陵前進行祭祀。周邊群眾到陵前宰牲燒香恭拜者長年絡繹不絕。

  我們來到炎帝陵殿。陵寢區共五進,分別是午門、行禮亭、陵殿、墓碑亭、陵墓。

  “清代規定,午門乃皇帝或者御祭大臣出入之門,在舉行御祭大典時方能打開,一般人不能隨便出入。陪祭、隨從官員隻從左右戟門出入。民國以后,午門在政府公祭時開啟,陪祭、參祭人員均可隨主祭官從午門進入,但須從掖門出殿。”李園平說,現仍保留此規定。

  記者一行從掖門進入,隻見一塊刻有“炎帝陵”的漢白玉石碑,庄嚴矗立。碑前還嵌有巨首盤龍龍陛,碑左右立有花崗岩石雕白鹿、山鷹雕像。

  繞過石碑,二進行禮亭。建筑為廡殿式結構,正上懸挂周培源手書“中華始祖,光照人間”匾額。亭中置香爐、燭台、蒲墊,游人在此進香祭拜行跪拜大禮。

  三進主殿,在大殿門額處,“炎黃子孫 不忘始祖”八字匾額高高懸挂,詢問得知是陳雲題寫。殿中設花崗石基神台,上立檀木神龕,神龕柱上有楹聯“名垂宇宙 恩澤神州”,上方懸“齊天鼻祖”額。龕內端坐炎帝神農氏金身祀像,炎帝兩手分執谷穗、靈芝,身前是藥簍,左右為木雕蟠龍邊柱。上為二龍戲珠橫額,神龕正面及左右兩面刻有5幅浮雕圖畫,分別記敘炎帝功績。

  四進墓碑亭。亭中高矗刻有“炎帝神農氏之墓”的漢白玉碑。時而繚繞著人們點燃的香煙。

  五進是炎帝陵墓。塚丘上碧草茵茵,四周花木郁郁。陵前兩側分立公祭炎帝陵祭文碑,顯得格外庄重。

  如今,炎帝陵譽為“神州第一陵”,成為海內外同胞僑胞尋根問祖的人文勝地,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記者 張咪 孟姣燕)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