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活力,讓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2020年09月16日08:27  來源:湖南日報
 

激發活力,讓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揭示科技創新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實踐方法,為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發展描繪了美好藍圖、指明了根本路徑。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命題。從“蛟龍”入海、航母入列、北斗組網到高鐵疾馳、超算飛轉、5G商用……近年來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但也要看到一些領域面臨許多現實問題,如農產品種植和加工技術相對落后,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賴進口,油氣勘探開發、新能源技術發展不足,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領域科技發展滯后問題日益凸顯。形勢和任務迫切要求我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這些重要領域、關鍵技術展開攻關。

科技創新,優化資源配置至關重要。從我省實踐來看,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由“大學”“大學城”一步步脫胎而成,既有賴於后湖、西湖、麓山南路的改造升級,也有賴於扶持政策、平台經濟、科創資源、場景應用、金融支持、人才支撐、營商環境的持續發力。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意味著密切各方協同、盤活創新要素,形成戰略力量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科技領域的競賽,需要“短道速滑”的拼勁,更需要“馬拉鬆式”的韌勁。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湖南“多模圖像結構化稀疏表示與融合理論方法研究”“低維半導體能帶結構與光子特性調控”等基礎研究重大成果,無一不是“十年磨一劍”的心血凝聚。同樣,長沙造出我國第一條金屬基壓敏芯片量產線,長期依賴從國外進口的堅冰得以融化,核心技術上的突圍,同樣源於對基礎研究的持續布局。攻破未來更多“卡脖子”問題,需要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和交流辯論,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互促進。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今年全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287個獲獎項目(團隊、人選)名單中,有德高望重的科技大家,更不乏各領域勇於開拓的領軍人才、朝氣蓬勃的青年才俊。無論是“塔尖”的佼佼者,還是作為“塔基”的170多萬名各類科技人才,都是湖南科技創新的力量所依、希望所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就能培育出一支問鼎世界科技前沿陣地的科技創新主力軍。

改革是科技創新活力的催化器。近年來,我省科技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優化人才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科研誠信、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不斷出台,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得以迸發。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科技管理職能,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整合財政科研投入體制,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禁錮,改革每向前推進一步,科技創新活力就會多一份絢麗、多一份精彩。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既著眼當前急需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又放眼長遠加強戰略謀劃,我們就一定能突破技術瓶頸,拿出更多“硬核”產品助力國家發展,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湖南日報評論員)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