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壺瓶遠 江山多神游

2020年09月18日09:29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群峰起伏,層巒疊嶂。該保護區有千米以上的山峰266座,被稱為歐亞大陸同緯度物種譜系最完整的一塊寶地、華中地區彌足珍貴的物種基因庫。記者 童迪 攝

  湖南屋脊,峽谷飛瀑。

  9月10日,記者驅車沿盤山公路,來到有“控引鄂黔,接納三湘”之稱的石門縣壺瓶山鎮。沿途重巒疊嶂,石壁中開。一條碧綠的水帶穿越崇山,無邊無際的雲海在山巔翻騰。置身這神秘仙境,心曠神怡。傳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到過壺瓶山,曾留下“壺瓶好景看不足,來生有幸再重游”“莫以壺瓶遠,江山多神游”的佳句。

  今年7月,壺瓶山鎮被評為我省第二批特色文旅小鎮之一。

  峽谷飛瀑看不足

  壺瓶山位於湖南西北邊陲的石門境內,主峰海拔2098.7米,有“湖南屋脊”之稱。這裡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之一,第三紀動植物避難所,被稱為歐亞大陸同緯度物種譜系最完整的一塊寶地,“華中地區彌足珍貴的物種基因庫”。壺瓶山鎮森林覆蓋率達92%,境內森林、瀑布、峽谷景觀林林總總,是天然氧吧。

  “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詩仙李白描寫的“壺瓶飛瀑”勝景,在壺瓶山峽谷常見。9月10日,記者冒著小雨,探秘壺瓶山最有代表性、位於大嶺村的象鼻子溝景區。沿著1.6公裡的峽谷拾級而上,叢林密布。大塊岩石層層疊疊,或斜鋪崖上,或如刀劈般齊整。藤蔓從崖顛垂下,像一道道曼妙的青帘。

  “快看,壺瓶飛瀑!”走在前面的大嶺村黨總支書記李啟斌突然喊道,引得眾人抬頭。隻見迎面而立的絕壁上,一條細長瀑布如白練傾瀉而下,遇岩石阻擋,瀑布折成三疊。李啟斌告訴記者:“俗話說,張家界的山,九寨溝的水,壺瓶山的峽谷數最美。每年,我們象鼻子溝要接待數萬游客,他們來這裡‘吸氧’避暑,賞原始峽谷風光,吃土家臘肉。今年8月,一個月接待2萬人次,這當中還有不少是科考人員。”

  四時不同天,十裡不同景。由於天氣原因,記者沒能登頂壺瓶山主峰,賞雲海奇景,便來到因旅游而聞名的青山溪村。清澈透明的溪水,暢游的魚兒,石縫中的螃蟹,岩壁上盛開的彼岸花……沿溪逆行而上,原生態的油榨河峽谷秀色可餐。崖壁上一塊塊棧橋板,隻有雙腳大小,給峽谷平添驚險刺激。整個峽谷像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神秘而原始,受到戶外探險愛好者追捧。

  夜幕降臨,峽谷平坦處,土家人架起了銅鍋。10多人圍著銅鍋吃飯,感受土家人的熱情。青山溪村72歲的村民唐生球熱情地說:“我們土家人好客,游客們來了,我們就倒上大碗茶,架起銅鍋迎接。趕上天氣好,還會點上篝火,村裡婦女穿上土家服裝,跳上一段九子鞭,熱鬧得不得了。”

  高山雲霧出好茶

  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

  石門西北部山高,是種植茶葉的寶地。西晉便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的記載。石門屬武陵七縣之一,石門的牛牴茶是唐宋元明清五代貢茶。

  “清末,廣東商人盧次倫在宜沙,也就是現在的壺瓶山鎮開辦“泰和合茶號”,開創宜紅茶,曾譽滿湘鄂,海國流芬。“在古茶道邊,賀龍元帥還曾刻下‘一弓三箭’的勵志圖。”石門縣博物館原館長龍西斌介紹起壺瓶山古鎮的茶文化滔滔不絕,“壺瓶山鎮是萬裡茶道宜紅茶古茶道中心區,高峰時年產量達30萬擔,湘鄂西邊界地區4省16縣的茶葉都運來泰和合加工,再遠銷英國、俄羅斯等國。”

  如今,穿過宜沙老街,走進古色古香的壺瓶山鎮,仍然可以看到飽經滄桑的“泰和合茶號”主樓,以及古茶道等歷史遺跡。現在的“泰和合茶號”,已被列入萬裡茶道湖南段世界文化遺產申遺名錄和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目錄,壺瓶山也成為萬裡茶道遺產節點。

  一路茶香一路歌。小雨過后,壺瓶山鎮李坪村有機茶園裡雲霧繚繞,遠看就是一幅水墨畫。36歲的村民王章遠正和幾個土家婦女,在茶園裡排練土家茶歌《幺妹我住在十三寨》。村黨總支書記王章煌告訴記者:“我們村裡有1600多畝高山有機茶,每年採摘4次。村民們的鮮茶直接送進壺瓶山茶葉加工廠,價格好又有保障。村裡正在修建游步道,准備借助壺瓶山文旅小鎮的名氣,發展茶旅觀光採摘游。這首茶歌,我們還得好好包裝包裝。”

  壺瓶山鎮黨委書記陳宏平告訴記者,茶產業是壺瓶山鎮支柱產業,湖南十大名茶之一的石門銀峰有三分之二產自壺瓶山﹔石門縣茶葉年產值15億元,壺瓶山就達3億元。近年來,壺瓶山鎮堅持“以茶興旅、以旅促茶”,依托全鎮3萬多畝茶園,聯合夾山、白雲山等地,推出茶園生態游等精品線路,全力推進茶旅融合發展。

  去年,壺瓶山鎮接待游客16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8億元。(記者 姜鴻麗 通訊員 周偉)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