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深處,民宿鼓起“錢袋子”

2020年09月29日10:31  來源:湖南日報
 

  9月26日,地處羅霄山脈中段的炎陵縣十都鎮密花村,數十棟民宿坐落在山林間,吸引游客紛至沓來。記者 顧榮 攝

  密花村花不密,南竹密、林木密。山巒重疊、溪谷縱橫,竹林、溪澗、瀑布、梯田、果園、民居……小山村就像一幅舒展的畫卷。

  地處老祖宗炎帝安寢福地的炎陵縣十都鎮密花村,是全國旅游扶貧重點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今年7月,入列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美是真美,可當年窮也真窮!”面對“畫卷”,密花村黨支部書記鄒祥文頗多感慨。密花村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全村34.89平方公裡,幾乎全是山,3條狹長的溝溝裡藏著260多戶人家,跑遍12個村民小組,開車需要兩天。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91人,佔全村人口近十分之一。

  2011年,村支兩委換屆,在外開竹木加工廠、年收入近100萬元的鄒祥文被大伙推舉為“領頭人”。幾年下來,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從2011年1800元突破2萬元。“我個人收入減少了,但大伙收入多了。”鄒祥文說,大伙脫貧致富,主要靠民宿。

  秋雨正濃。沿溪而上,濕霧籠罩在各個山頭,兩側濃密的南竹林如同上了綠釉的屏障,次第打開,綠意逼人。中間是時寬時窄的溪流,泉水在石頭縫隙間跳躍。溪岸邊、竹林裡、山腰上,“映山房”“桃緣居”“竹賢山庄”……一座座雅致的民宿點綴其間。

  神龍谷景區入口斜對面的溪岸上,“綠野山庄”民宿依山而建,幾名游客在陽台上悠閑地品茶賞景。主人鄒小霞熱情地端出自家種的獼猴桃、板栗,招呼大家“敞開吃”。

  誰也想不到,幾年前鄒小霞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3年,家裡三姊妹都在讀書,位於山頂的老房子搖搖欲墜,加上老人生病,生活很困難。“當時隻想快點長大走出去。”鄒小霞說,隨著三姊妹陸續長大,加上政府各項幫扶政策,她家很快脫貧。2017年搬遷到山下時,家人商議將房子建成民宿。原本在外地打工的鄒小霞,回到村裡當起了民宿主人。

  因為生態好,又靠近神龍谷,密花村這些年因地制宜開發民宿,如今已建成營業54家。游客逐年增多,村裡又趁機發展“后備箱產業”,黃桃、柰李、蜂蜜、茶葉……部分貧困戶依靠它們發了家。目前,村裡除1戶1人因病享受兜底政策外,其余貧困戶都脫了貧。

  同樣“回來”的,還有當年的知青余長生。2012年3月,知青們舉行40周年聚會,回到密花村。“我正想尋個地方養老,沒有比這兒更合適的了。”早在湘鋼安家的余長生決定“回來”抱團養老。9戶當年的知青合伙租下村裡一座老房子當“康養基地”。當年6月,余長生就帶著老婆住了進來,至今已長住8年。

  “想不到吧?8年前我是個104公斤的胖子,從這走到籬笆那就喘氣不贏……”日對青山,夕聽鳴泉,栽一山坡果樹、養一院子花草,如今體重67.5公斤的余長生毛病沒了,呼吸也順暢了。

  知青們口口相傳,每年跟著他們“回家”的越來越多。“有回一晚上住滿了36間房。”余長生說。

  “在外漂泊10余年,我最想回的還是密花村。”坐在炎陵縣城一個文創工作室裡,從西藏返鄉的創業者黃穎聊到家鄉,非常激動。10余年前,“發現西藏遍地都是機會”的她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現在,我發現家裡到處都是機會。”黃穎表示,密花村的“雞鳴犬吠泉擊石、綠竹黃桃黑山羊”,滿滿都是鄉愁的味道。她注冊“密語花汐”文創品牌,准備將村裡的黃桃、柰李、茶葉等原生態產業做大做強。記者採訪時,恰逢“凡間小院”民宿老板雷青來找黃穎商議,想聯合有想法有資源的返鄉創業者,一起將密花村開發成康養旅游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回家”。

  “到時候我們統一規劃,讓村民們房前屋后種上花草,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密花村’了。”黃穎笑稱。

  ■記者手記

  回到幸福的“原鄉”

  在密花村採訪,聽得最多的是“回來”二字。

  開辦竹木加工廠的鄒祥文,回來當了村支書﹔在外打工的鄒小霞,回來開辦民宿﹔在西藏創業的黃穎,回來打造自己的文創品牌﹔當年的知青余長生,回來把這裡當成了養老基地……曾經四散流出的人們,正踏著鄉愁歸來。

  人回來了,活力也回歸了。如今的密花村,隨著草木一起旺盛的,還有越來越足的人氣。

  人的遷徙流轉,最能反映社會的變遷。當“回來”成為常態,“留守”二字便不再沉重。越來越多“留守”的人,正將村庄一點點變成他們理想的模樣、幸福的“原鄉”。(記者 朱曉華 張咪)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