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加快水府廟水庫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換一種方式“靠水吃水”

本報記者 孫 超

2020年11月04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60年,湖南水府廟水庫建成蓄水,隨著水面上升,群山變成了湖中的30多座島嶼。水庫成為周邊百萬畝農田的灌溉水源,也成了湘潭等地的飲用水水源地。

水庫裡的白鷺島上,住著劉輝軍一家人。劉輝軍的手指關節又粗又硬,這是過去十幾年“靠水吃水”留下的痕跡——以前,除了搞網箱養魚,他和鄉親們還在水庫庫汊裡拉起了捕魚用的“扳罾”,修建起了養魚用的攔庫。

養魚富了一代人,卻也讓綠水青山不堪重負。在4萬多畝水面上,曾經有4.3萬個網箱、369個攔庫、234處圍堰。幾十年間,水庫被一座座土圍、攔庫分隔,水域面積不斷萎縮,水質一度下降為Ⅳ類。

“水府廟庫區湘鄉水域光是攔庫就涉及337戶2915人,清退難度可想而知。而且,水庫橫跨湘潭的湘鄉市和婁底的婁星區、雙峰縣,協調起來難度也不小。”湘鄉市水利局副局長譚俊清說。

2016年開始,湘潭市全面啟動水府廟水庫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打破原有條塊治理的掣肘,推進共同治理。2018年,湖南省、湘潭市相繼發布總河長令,推動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問題的清理。

此外,湘潭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對自行拆除攔庫設施的養殖戶給予相應補償和獎勵,還為退養戶牽線搭橋找銷路。

萬軍微是首批自願放棄攔庫養魚的養殖大戶之一。“以前圈湖養魚,總是擔心養殖污染遲早要碰到政策紅線。”在退養的幾年裡,她辦起了農旅結合的生態農場。500畝果園吸引省內外游客前來賞花、採摘、觀水。換一種方式“靠水吃水”,萬軍微說:“心裡踏實多了。”

劉輝軍也主動把網箱拖上了岸,拆掉了攔庫的土壩,獲得了10多萬元的退養補償。現在,他和小兒子一起辦了農家樂,不少游客慕名來島上觀鳥。

湘潭市水利局局長劉大平介紹說,2017年至今,水府廟水庫水質已從原來的Ⅲ類至Ⅳ類改善成現在的常年穩定在Ⅰ類至Ⅱ類,庫區森林覆蓋率也由40%增長到44.5%。

《人民日報》( 2020年11月04日 第 14 版)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