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美食圖譜:吃餃子、燉豬蹄、存大白菜

2020年11月07日10: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要形容冬天的天氣,可能許多人都會說一個字“冷”。在古人的觀念中,立冬的到來,則意味冬季自此開始。

它是“四時八節”之一,也有不少有趣習俗。如今,忙碌的人們雖然沒有太多時間遵循以前的習俗度過立冬,但也多多少少都有著自己的溫馨回憶。

資料圖:立冬后兩場降雪為馬牙雪山披上了“白衣”,景色醉人。張萬裡 攝

回憶:儲存大白菜,准備過冬

立冬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提醒:寒冷的冬天來了,要做好過冬准備。

陳岩在北京一家企業工作多年。她對記者表示,小時候到了立冬前后,家裡總要儲存一些大白菜,父親騎著自行車,把它們運回來,整整齊齊碼好。

在那些有關立冬的記憶中,“吃”也佔據了一定位置。陳岩總能記得,冬天的空氣裡時常飄著糖炒栗子和烤地瓜的香氣,還有糖葫蘆和凍柿子,都是兒時很喜歡的美味。

“冬天蔬菜少,但我媽是那種想方設法換著花樣做飯的人,有限的條件也要做到最好的口味。”在她的印象裡,冬天並不單調。

對長大后離家去外地工作的人來說,小時候家裡的一頓飯,或許就是一份很溫暖的回憶。

為什麼要吃餃子?

立冬后,就意味著這一年的冬季來臨,草木凋零,蟄虫休眠。人類沒有冬眠這個說法,但卻有“立冬補冬”的習慣。

資料圖:圖為手工餃子成品。王昊陽 攝

用來“補冬”的食物,一般熱量比較高,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進補的功效。有的地方,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

在北方,立冬少不了要吃一頓餃子。黃菲菲是90后,老家在山東。她記得,立冬的時候,餐桌上必定會擺上一盤熱氣騰騰的水餃。

餃子餡可以有白菜等不同選擇。“那時候覺得冬天特別冷,吃上一碗餃子,蘸著蒜泥或者醋,再來一碗餃子湯,感覺又暖和又好吃。”黃菲菲說,這也算是改善生活。

她聽說,冬天人的耳朵容易凍傷,名醫張仲景曾把藥材用面皮包了給病人吃,治療凍傷,吃餃子是為了紀念他。餃子和“交子”讀音很像,立冬意味著秋冬季節之交,所以要吃餃子。

立冬要“補冬”

其實,在古人的認知中,立冬具有時間節點般的意義。

資料圖:游客在江西省婺源縣篁嶺古村內觀光、拍照。當日是立冬節氣,古村家家戶戶趁著晴好天氣晒出辣椒、玉米等秋收作物。中新社發 方華彬 攝

立冬這一天,在古代,皇帝會有迎冬之禮。據說,這一禮儀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比如《呂氏春秋》中就有相關記載。

秋收冬藏,一年的辛勞有了結果。許多立冬的習俗都在提醒著人們,經歷了秋天的豐收,冬天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時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未來的興旺吉祥。

如前所述,冬天嚴寒難耐,人們自然需要多補充營養。有的地方把立冬稱為“養冬”,就是補養身體的意思﹔又或者,有的地方要燉豬蹄吃,據說可以防止冬季手腳凍傷。

時序交替、四季輪回。立冬來臨,忙碌之余,也不妨偶爾讓生活節奏適當慢下來,享受靜謐的冬日時光。(記者 上官雲)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