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洣水河電纜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周雄嬌,由於企業變更相關信息,來到縣政務中心來辦理信息變更業務。原以為要到好幾個部門辦理,沒想到辦事窗口通過互聯網信息平台一次性就幫她辦好了,這讓她十分高興:“今天是來辦理企業營業執照變更,之前要到幾個地方去辦理,現在是一個窗口就可以一次性辦理,很方便。”
近年來,攸縣堅持從基層群眾出發、從市場主體出發,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強了發展動力,釋放了內需潛力。
商改“改”出新高度
攸縣堅持將商事制度改革作為“放管服”的“當頭炮”,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前進,全力為企業打開方便之門。據了解,1-10月,全縣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532戶,同比增長20.26%,累計達到38284戶。這一數據是攸縣商事制度改革多措並舉力推的結果。一是施行市場准入“零門檻”。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之外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內嚴格禁止進入,實現“非禁即入”。全面推行“証照分離”“多証合一”“容缺受理”,前置許可事項由226項降至28項。二是實行企業開辦“零收費”。在市場准入減限的基礎上,積極為市場主體減負。新設企業首套印章政府買單,紙質營業執照免費郵寄,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三是推行注冊登記“零紙張”。設立全程電子化自助服務平台,累計辦理全程電子化營業執照登記業務2683件,其中企業設立登記電子化佔比88.15%。同時,大力推行簡易注銷登記,擴大適用范圍,壓縮公告時間,今年來簡易注銷率達到76.28%。
審批“批”出新速度
攸縣堅持以“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抓手,再造申報方式、實施“一張表單”,再造受理模式、實施“一窗受理”,再造審批程序、實施“一網通辦”,實現行政審批流程更簡、時間更短、效能更高,全縣審批效率整體提速55%。
精細梳理事項。梳理公布依申請6類行政權力政務服務事項976項、公共服務事項537項、中介服務事項83項,落地實施“一件事一次辦”縣級權限事項244項。通過精細梳理,審批事項、申報材料分別壓縮60%、48%。
精簡審批時限。實施集中統辦,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縣政務中心入駐部門單位22個、服務機構12個,1298項依申請類可辦事項實現“一窗受理、集成審批”。實施部門聯辦,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窗口,明確“一家牽頭、並聯審批、限時辦結”。2020年部門聯辦事項網上辦結2654件,辦理件數全市排名第一。實施網上通辦,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打通數據信息“最后一公裡”,151項“一件事一次辦”事項“全域辦”﹔配合研發“智慧株洲·諸事達”APP,275項高頻公共服務事項“掌上辦”。
精准便捷服務。推行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建立市縣鎮村“四級互通”的一體化網絡平台,推廣“綜合窗口受理+代辦+預約+自助服務終端”的便民服務模式,37項“一件事一次辦”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實施“四個一”簡政便企舉措,即整合一個功能區域、開辟一條綠色通道、公布一批簡政清單、實現一窗受理辦結,打造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商事登記、市政公用服務三個“一窗化”功能區。同時,探索推進“拿地即開工”“一站式幫辦”。通過改革,政府效率加快轉化為企業效益。
監管“管”出新溫度
推進政府監管與服務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堅持“服務在前、監管在后”的理念,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力為企業創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實施政府協同監管。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機制和協作機制,打破條塊分割,打通監管環節,實現違法線索互聯、執法標准互通、處法結果互認。同時,全面執行“企業寧靜日”制度,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外,監督執法“能減盡減”。
實施企業信用監管。全面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信用信息公示、警示力度,累計推送市場主體登記信息近4萬條。同時,大力推行信用承諾制,並進行分級分類監管。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不涉及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案件的行政處罰,原則上按下限執行或減免處罰﹔對首次輕微違法、具有可罰可不罰自由裁量情形的,原則上採取對當事人損害最小的方式實現法律目的。1-10月,市場監管領域涉及免於或減輕行政處罰案件220余件,涉及金額530余萬元。(李呈念)
來源:攸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