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停車難,東塘街道就通過引入智能疏導系統,實施錯時共享停車﹔基層的痛點難點解決不及時,該街道就通過網格內的專職人員用平台對各種民生事項進行“巡派辦”﹔轄區樓宇經濟發達,該街道就打造“金領驛站”,為企業員工提供法律咨詢等幫助……多項舉措聯合發力,形成“組合拳”,東塘街道“三零”創建的成果逐漸顯現。
這得益於東塘街道堅持把城市基層黨建推動基層治理作為“一號工程”,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在全區率先開展黨建引領創建零上訪、零事故、零發案的“三零”社區工作,將黨的領導向小區延伸,向物業覆蓋,有效解決群眾難點痛點問題。
小網格連起大平安
“是七裡廟社區網格員嗎?我要跟您反映一個問題,我們社區的建發中央公園周圍的居民都愛去那兒休閑鍛煉,但是公園的衛生不是很好,經常看見白色垃圾,社區網格能不能給解決解決?”近日,東塘街道七裡廟社區網格巡查員巡查時接到居民反映,馬上去現場查看,了解詳情。
建發中央公園屬於開放公園,建成后一直沒有單位接管,導致該片區域暫時成為了無人管理地帶。網格長迅速召集網格員、巡查員以及該網格的志願者開會商討處理辦法。隨后,七裡廟社區聯合駐轄區企業屈臣氏開展公園清潔服務活動。20多名志願者在公園內清理白色垃圾,獲得了居民們的一致點贊。該社區網格長表示,在責任單位接管前,社區會盡力做好服務,定期組織黨員、群眾志願者對公園進行清理,為前來休閑游玩的居民提供舒適整潔的環境。
“早上反應的問題,下午就得到了解決,社區的辦事效率真高!”小區居民梁嗲嗲高興地說。
按照“黨建引領,全員參與”的原則,東塘街道將現有46個單元網格繼續細分為115個微網格,發動定位黨員干部志願者201人。在全街1300黨員中,每10個裡面就有1個志願者參與其中。這麼下來,基本構建了“四級網格架構”的框架,即:構建“街道網格-社區網格-單元網格—微網格”四級體系,形成了“四級閉環處置”閉環,即:“街道網格、社區網格、單元網格和專職巡查員(專職網格員)自巡自辦”。
網格建好了,機制理順了,接下來就是怎麼干了。東塘街道採取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四二一”工作法和“四四三十”工程。“四二一”工作法即“四勤、兩核、一網”。“四勤”指的是:勤用心、勤傾聽、勤動嘴、勤跑腿﹔“兩核”指的是宣傳與巡查﹔“一網”指的是構建轄區“科技+共建共治”之網。“四四三十”工程即文明樓道建設“四清一巡”、單元網格“四規”管理、門店“三包共建”、社區服務與物業服務“十貫通”。
全街各社區充分利用微網格工作優勢,依托網格化工作平台和工作機制,廣泛發動轄區單位、物業、門店和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網格服務管理,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亮點,解決了不少基層矛盾。
小組織彰顯大作為
走進東塘街道浦沅小區,總能看到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戴著口罩、臂膀上挂著“巡查”的紅袖章四處巡邏。他就是雨花區東塘街道浦沅社區“老口子”親情服務隊黨支部書記,也是紅䄂章志願服務隊的隊長——丁秋林。
浦沅社區是雨花區踐行“楓橋經驗”的樣板,該社區前身是原浦沅機械廠,社區裡的居民來自五湖四海,由於習慣不一樣,社區裡“麻紗事”不斷。
“幸虧有丁嗲嗲的服務隊,現在鄰居們很和睦!”該社區負責人介紹,2016年,丁秋林聚攏了一批愛管鄰裡“閑事”的“老口子”,逐漸形成了一支具有20余人規模的“老口子”親情服務隊。“老口子”充分發揮自身所長,為鄰裡排憂,為民解難。在這樣一隊人的帶動下,大家你幫我、我幫你,愛心在傳遞中不斷擴大。
“老口子”親情服務隊的隊員大多為樓棟長或老黨員,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對社情民意、矛盾糾紛掌握詳細,容易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現場、化解在當地,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棟,矛盾不上交”。“老口子”崗亭有一本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幾年來為民調解糾紛的記錄。
走進東塘街道,處處可見黨員志願者活躍在樓棟之間的身影。在職黨員充分利用“八小時”之外深入單位、小區、學校、家庭,開展思想教育和宣傳引導,參與社區治理建設。如,楓樹山社區停車難問題的解決和華銀園融橙上品小區基礎設施改造,環境提檔等,都離不開黨員的全員參與、群眾的積極響應。又如,中江國際花城小區離退休黨支部積極協調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和平解決物業調價、房屋漏水維修、樓頂種菜等諸多矛盾,並推出“黨員服務自助餐”特色服務項目,居民群眾紛紛點贊。
“老口子親情服務隊”、“老首長”工作室、“金牌幫女郎”工作室等社會組織參與小區治理,社區黨組織引領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小區治理……東塘各個志願組織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發揮著社會治理的巨大能量,助推著“三零”建設。
小平台發揮大效能
“我們小區可不能放任不文明的養犬行為,請您立即為犬隻佩戴口罩!”在一次社區巡查中,“鋒蜜巡邏隊”發現7棟的陳阿姨沒有按照規定為犬隻佩戴口罩,立即上前勸導。在他們的努力下,社區養狗環境大大改善,文明養犬成為文明風尚。
在社區管理問題上,芙蓉南路社區組建“芙蓉議事會”區域化黨建服務聯盟,“小巷回聲”居民議事會、“吳滿嗲金牌調解室”、“白芙蓉工作”、“鋒蜜巡邏隊”、“樓棟管家”等志願服務團隊,逐步實現從政府、單位兜底到小區多方共治轉型,引導小區居民共同參與,齊心協力共筑和諧小區。
“七支服務隊每周一到周日全天候開展服務,讓新雨社區的志願服務實現了常態化。”新雨社區以“5280(我來幫您)黨員服務自助餐”為特色品牌,以“我們的堡壘”、“我們的代言”、“我們的管家”三大理念為統籌,小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業主委員會、業主監事會、物業公司“四方聯動”,積極做好自身工作,發揮各自作用,構建和諧小區環境。另一方面,各方協同配合,調動多部門主動性、創造性,達到齊管共促的效果。通過協商聯動,小區實現了零上訪、零發案、零事故的“三零”目標。
東塘街道廣搭“小平台”提升“大效能”,讓共建“三零街道”的“總基調”步子更穩。在鑫融國際樓宇打造“金領驛站”,開通21項組團式服務,拓展律師事務所等服務點,為企業員工提供咨詢與幫助﹔在芙蓉南路社區成立“小巷回聲”居民議事會,2019年成功召開居民議事會9次,收集居民意見50余條,完成金盆公寓油煙管道改造等6個微小型項目﹔打造“吳滿嗲調解工作室”,2019年成功調處較大糾紛3起,各類糾紛矛盾12起,包括省職防院8棟樓頂改造居民阻工糾紛等。
小網格連接千家萬戶的平安,小組織串聯社會組織的力量,小平台助推基層治理的效能。“三零”創建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居民群眾心中的大事。
東塘街道堅持“以小見大”,構建起治理之“基”,不斷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先后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省級“文明單位”“安全生產示范街道”“愛國衛生先進集體”,市級“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十強街道”“文明標兵單位”等榮譽。2019年獲全區唯一“三零”街道,轄區10個社區全部獲評“三零”社區﹔績效考核連續8年全區第一﹔連續12年蟬聯市級“綜治紅旗街道”。“老口子”親情服務隊作為“紅袖章”工程典型推薦。(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