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倉”用10年在湖南免費建立229個圖書室

2020年11月27日09:51  來源:長沙晚報
 
原標題:用心去做,所有美好都會不期而至(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長沙故事)

  村裡的孩子在唐花姣的小小圖書室看書。受訪者 供圖

  村裡的孩子在唐花姣的小小圖書室看書。受訪者供圖

  2010年冬天,在長沙橘子洲,趙世學和幾個伙伴站在寒風冷雨中散發公益傳單,呼吁大家關注鄉村教育,號召大家在山區旅游的時候多背一些書籍和文具,送給當地的孩子。

  今年冬天,趙世學和小伙伴們再聚首時,他們創立的開福區義倉公益推廣中心(以下簡稱“義倉”)已經擁有800多名志願者,在湖南永州、衡陽、懷化、張家界、邵陽等多個市州的鄉村小學免費建立了229個圖書室,陪伴近萬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

  感恩節(11月26日)來了,義倉的志願者收到了很多孩子發來的感恩、祝福的短信,志願者朱葳蔚說:“其實,我們也很感恩,感謝孩子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幸福,滿足了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那個部分。”

  緣起:經歷汶川地震后投身公益

  趙世學有兩個身份:湖南華速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義倉創始人。

  2008年5月,趙世學在四川樂山出差,遭遇汶川地震,被困在一個小招待所。“那是人生中最漫長的幾天,生命太脆弱了。”趙世學感悟到,人與人應該相互幫助。回來后,趙世學組織公司向災區捐款,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活動,活躍在環保、助殘、關注留守兒童一線。2011年3月,趙世學和伙伴們捐建的第一個圖書室在岳陽臨湘龍源小學落地。

  2012年8月,在開福區民政局和荷花池社區的幫助下,趙世學和伙伴們正式注冊了義倉,專注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義倉”的本義,是指古時候各地為備荒而設置的糧倉,豐年積谷,歉年開倉接濟百姓。

  故事:板車拖來的小小圖書室

  唐花姣是義倉在湖南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的負責人。她在大布灣村經營一個小賣部。義倉幾年前在附近一個村捐建了圖書室,但今年有一個更大的公益組織捐建圖書室,義倉捐的書就被閑置了。唐花姣尋思:“這不是浪費嗎?”她用板車把書拖到了自己的小賣部,取了一個名字“小小圖書室”,全天候向村裡的孩子開放。

  小小圖書屋現有圖書1600多冊,日常管理都由村裡的孩子完成。每到周末,都有孩子來看書和借書,學生之間口口相傳,鄰村的孩子也會跑來看書。

  今年夏天,唐花姣招募了兩名大學生志願者,再召集些孩子,湊一起看看書、講講故事,舉辦類似讀書會的活動。兩名大學生結合自身特長,為孩子們增加了經典誦讀和趣味英語。他們為活動取名為“小小夏令營”。

  “小小夏令營”得到了村民和愛心人士的關注與支持。同村的屈宗陸為孩子們寄來了學習文具,屈宗星包攬了每日消暑的西瓜。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ICU的醫護人員驅車70多公裡,帶著人體模型,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溺水急救與預防病毒的基礎課。眾多愛心的匯聚,讓唐花姣體會到,有些事,隻要用心去做,所有的美好都會不期而至。

  變化:小男孩和鄉村小學的蝶變

  佘田橋第二完全小學是邵東市佘湖山腳下一所公辦非寄宿制農村小學。206個學生中,75%是留守兒童。

  2018年,義倉團隊“一星期夏令營”來到這裡,舉辦為期3年的夏令營。小斌,當年是一名四年級的學生,被分配到志願者李吉文的小組。小斌在課堂上總會開一些無厘頭的玩笑,下課時也會故意弄出一些動靜,吸引周圍人的注意。

  開始,李吉文只是單純地把他當作一個調皮的男生。直到第3天,一個女生在砂石跑道上滑倒了,手掌和膝蓋都受了傷。小斌看到后,先是站在她身旁幫她擋住人流,然后急切地向李吉文求助。李吉文讓他找老師拿藥,他飛奔過去,兩次差點摔倒。李吉文看到了他善良的本性。

  自從參加夏令營后,小斌改變非常大,他的班主任和校長申杰多次對李吉文說,這個孩子內心善良和正直的一面被發掘和放大,相信他今后的人生會因此而精彩。

  申杰也加入了義倉,成為一名志願者。他告訴記者,義倉團隊在佘田橋二小舉辦夏令營第一年,就為學校開足開齊音體美課程,增設在線英語、閱讀與分享課程﹔成立了足球、舞蹈、書法、藝術等興趣小組,讓孩子們在素質教育中快樂成長。2019年,佘田橋二小足球隊參加了沈陽寶馬童悅之家夏令營,榮獲最佳“技術獎”。今年,該校舞蹈興趣小組表演的古風舞《風箏誤》也走出“農門”,來長沙參加了文藝匯演。

  今年11月2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倉志願者在長沙聚會,慶祝義倉成立10周年。在現場,申杰將一幅由佘田橋二小孩子集體創作的畫卷送給了義倉,組織夏令營的每一位志願者都生動地“再現”在這幅畫上,上面還有孩子稚嫩的簽名。

  感悟:隻有快樂的事才能堅持做10年

  10周年聚會上,義倉第二代羅慧婷說,第一次參加義倉的活動是2010年聖誕節在岳陽臨湘龍源小學。那天是她10歲生日,身為義倉志願者的媽媽曹霞說要送她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原來是讓她給一個患先天性脆骨症的小哥哥唱歌。羅慧婷說,這次活動讓她意識到,原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和她一樣平安順利地成長。

  讀初中時,羅慧婷被媽媽安排去了“一星期夏令營”,學校的條件不太好,老是停電。那一次,她就覺得自己是去體驗人生的。直到最近幾次夏令營,羅慧婷才開始明白媽媽所說的“做公益就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獲很多快樂”。

  10年來,義倉就像一顆種子在愛心的沃土上長成大樹,溫暖了農村留守兒童,也溫暖了義倉志願者。趙世學說:“來義倉做公益的都是快樂的,因為隻有快樂的事才能堅持做10年。我們相信,義倉會有很多個10年,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義二代、義三代加入其中。”(記者 朱炎皇)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