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故裡路寬了水通了
——永興縣推進巡視整改掠影
“省委巡視組督促的馬三公路改擴建又有新進展了,二期完成了招投標。”11月24日,永興縣油麻鎮6個村的村民,在微信朋友圈紛紛轉發這個好消息。油麻村村民劉積宴高興地說:“多虧了巡視組,讓開工了幾年的馬三公路擴建一期在今年9月正式建成通車。一年半后二期完工,馬三公路將成為一條真正的暢通大道。”
馬三公路途經的下青村,是開國大將黃克誠的家鄉。2002年,馬三公路修通,這是一條水泥路,全長21公裡多,路寬不到5米。10多年過去了,原來的馬三公路破破爛爛、道路狹窄,特別是逢年過節,經常造成交通堵塞。
為改善當地的交通條件,2015年10月,永興縣舉行馬三公路改擴建項目開工儀式,全線按照二級公路標准建設,路基寬度12米,瀝青混凝土路面,共分兩期建設。
“一期完成路基等工程后,因縣裡化債的壓力,項目后續資金跟不上,不得已暫停下來。”永興縣交通部門負責人介紹,未硬化的路基因為受到過往車輛碾壓,造成路面坑坑窪窪,群眾出行意見很大。
今年4月,省委巡視組進駐永興縣后,走訪發現馬三公路現狀和油麻鎮幾個村部分村民存在飲用水困難,立即進行了交辦。永興縣委不回避、出真招,立行立改。經多方努力,9月,馬三公路一期正式通車。
驅車行駛在馬三公路一期寬闊的瀝青路上,路平車穩。“馬三公路直通桂陽,沿線涉及20多萬群眾的出行。二期擴建的征地工作11月下旬已開始,20天左右可全部完成。”油麻鎮黨委書記劉愛鵬說,馬三公路全面改擴建后,將極大方便群眾出行,既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也有利於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特別是作為國內重要的紅色文化基地——黃克誠故居,在目前每年接待幾萬人次參觀的基礎上,會吸引更多的人來瞻仰革命先輩,傳承紅色基因。
沿著即將動工的馬三公路擴建二期老路,記者來到了下青村,村民黃早英說:“我們這以前喝水是靠水庫和山澗水,逢雨天水就渾濁發黃,遇枯水期則水量不足。省委巡視組來后,我們終於喝上了安全水。”黃早英擰開自家的水龍頭,一股清水嘩嘩流出,她臉上笑開了花。
像下青村一樣,三塘中心學校、上青村、公平村等“一校三村”的安全飲水問題,在省委巡視組交辦后,縣、鎮精准施策,採取“分區取水、深井取水”方式,配套建立過濾池、消毒池、蓄水池等設備,改善了水質水量,解決了數千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
“學校位於山坡上,每逢秋冬干旱季節就缺水,不得不制定‘用水時刻表’。今年秋季開學前,縣裡和鎮裡打通了200多米深的井,2200多名師生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三塘中心學校校長陳海球感慨道,省委巡視組真是給學校送來了“及時水”。
■整改成效
“我們從嚴從細推動整改,壓實責任,堅決完成整改任務。”永興縣委書記趙宇表示,針對省委巡視組反饋的4個方面16項問題,該縣進一步細化為76個具體問題,列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
縣財政投入1200萬元支持貧困戶發展自主經營產業,5879戶18802名貧困人口獲益﹔對2751名未就業貧困勞動力,開展“點對點”精准服務﹔促進不穩定貧困戶和邊緣戶家庭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問題都得到解決﹔3200戶購房群眾已辦理了分戶証,力爭在明年8月底之前化解城鎮范圍內41個樓盤房地產辦証遺留問題。
目前,76個具體問題已完成整改33個,基本完成整改23個,長期整改14個﹔巡視移交的45個立行立改問題,已完成整改26個,基本完成14個,長期整改5個﹔巡視移交的134件信訪件,已經辦結113件,正在辦理21件。(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戴志剛 李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