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河的下游,兩岸青山環繞,河面碧水潺潺。晨風 攝
人民網長沙12月16日電 午飯過后,瀏陽棖沖鎮和平村村民林啟華邀上老伙計來到村口的小河邊釣魚。這裡是和平河的下游,兩岸青山環繞,河面碧水潺潺。
“這兩年來,水質改善太大了。”老林和他的老伙計們是和平河變化的見証者。
樟樹河,瀏陽河的支流。樟樹河流經的和平村,位於瀏陽市棖沖鎮,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最近五年來,在變與不變中,寫下了環保與經濟的故事。
故事不同尋常,都圍繞著“二師兄”發生……
過去:污染問題嚴重 全村有200多個養豬場
瀏陽是全國生豬養殖大縣(市),和平村也是傳統的養豬大村。全村有1100戶村民中有200多戶養豬,最多時存欄生豬5萬多頭,和平村有近4000人,也就是人均養豬10頭以上。
豬養得多,本來不一定是壞事。但因為養豬戶分散,加上環保設施和環保意識跟不上,亂排豬糞廢水現象司空見慣。
“反正養豬的戶子多,大家都亂排,我也沒必要守規矩,我守規矩我吃虧。”村民劉某平說。
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和平河成了養殖戶們的“排污河”。“還釣什麼魚,河面一片烏黑,臭氣熏天”,對此,林啟華印象深刻。
環境變差,直接影響村民們的生活。沒有養豬的村民當然氣憤不已,各種投訴不斷,全省的環保志願者也來曝光監督。網絡上,關於和平村的污染曝光帖數量居高不下。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環境污染,影響子孫后代。”村黨總支書記羅鳳玲至今想起來連連搖頭。
現在: 多管齊下大力整改
改,必須得改!
在瀏陽市、棖沖鎮兩級的支持下,和平村黨員、干部帶頭治水、治污,主動拆除自家的豬舍,退出生豬養殖。隨后,全面走訪養殖戶,向養豬戶宣講環保政策、簽訂退養協議。
既是沉疴,必下猛藥。
棖沖鎮抽調40名干部分成8個整治小組進村包戶,零距離監督、排查、治理。市環保局也拿出超常規措施,派出一個執法中隊駐鎮,聯合市公安局,將執法力量推到一線。
2017年2月,棖沖鎮對全鎮總共近2萬米的溝渠和支流進行了全面疏浚,清理陳年糞渣、垃圾、淤泥。村民表示,當時西區的挖機都“下了河”。
2017年12月,養殖戶唐某、黎某等7人均被依法行政拘留。
市、鎮、村三級聯動,政策引導、勸說退養、整改提升排污設施、聯合執法嚴查違法排污,多管齊下,和平村一批養殖戶主動拆欄、退養,繼續養殖的戶子則花大力氣整改。
為了建立持久有效的監管機制,切實從源頭治理,鎮上實行了糞污處理登記制度,制作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情況登記台賬》,詳細記錄每一家畜禽糞污的數量、處理時間及去向,用吸糞車向外運作肥料,嚴防偷排行為。
鎮環保站加強了日常的巡查和執法力度,以“零容忍”的態度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同時,充分發揮好“黨建+微網格”聯系群眾的作用,傾聽群眾的聲音,運用群眾的力量,引導村民通過微網格對違法排污的行為進行舉報監督。
轉型、退出、規范。
現在,和平村養殖戶從最多時的200余戶減少到50余戶,生豬存欄量減少至1.2萬頭左右,養豬場按照“干濕分離、雨污分離”糞污處理方式,完善了沉澱池、糞污無害化處理等必要設施。
環境變美的和平村,村如其名,和諧,平安。晨風 攝
轉型: 養殖改變方法 退出轉型也找到新的出路
和平村還是有人養豬,但養殖方法和效率,變了。
在和平村古皮片,青山下,坐落著一家現代化環保養殖企業——栗山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這家2018年投產的花園式養豬場,存欄生豬4000多頭,卻隻有兩夫妻進行日常管理。
2:4000的背后,是真正生態、智能、環保的養殖。
低氮磷生物發酵飼料實現源頭減排﹔自動溫控、自動喂料、自動濾尿刮糞系統實現過程減量﹔廢氣集中收集、臭氣過濾處理實現污水、臭氣零排放,全自動、封閉式管理,企業入選2019年省級畜禽養殖標准化示范名單。
“我們這裡真的沒有一點污染,豬糞都經過干燥達標處理了,幾百塊錢一噸,專車來收,做肥料。”說起這個養殖場,管理人員袁運娥頗有幾分炫耀。
還在養殖的改變了方法,退出轉型的也找到了新的出路。
在村上的“心隨果動”生態農場,黃澄澄的柚子挂滿了枝頭。負責人劉少敏說,以前豬糞成災,現在則是上好的肥料。“明年那邊坡上的果樹全部都能挂果了,到時候再把路修一下,搞點鄉村休閑旅游,不得了哦。”
“二師兄”還是那頭“二師兄”。但在生豬穩產保供的時下,和平村改寫了故事的結局。
按照現在的豬價,每頭豬的利潤在1600元至2000元,和平村養殖業一年純收入在3200萬元以上。
“經過5年的治理,養豬數量少了,但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了,和平村的這條河,又活了!”村黨總支書記羅鳳玲打開手機展示沿河環保志願者的微信群,在群裡,一旦有毒魚、電魚行為,馬上有村民會舉報。
“經權威部門檢測,和平村兩條主要河流、四處山塘水質均顯著好轉,達到穩定三類以上。”棖沖鎮生態環境辦副主任敖劍冰介紹,目前,全鎮畜禽退養面積90000多平方米,瀏陽河棖沖段水質明顯好轉。
“禽養殖污染防治,要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我們有信心還村民一個山清水秀的好環境。”瀏陽市棖沖鎮黨委書記楊品正說。
環境變美的和平村,村如其名,和諧,平安。(喻發良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