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澤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重訪舊居,會見多年未見的親人、朋友。感慨之余,他揮筆寫下一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懷揣著保家衛國、濟世安民的理想,上下求索,從容適變。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他動員全家投身革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19年春,毛澤東與母親文素勤、弟弟毛澤民、毛澤覃在長沙合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供圖
為了革命事業,毛澤東先后失去6位親人,分別是弟弟毛澤民、毛澤覃,妻子楊開慧,堂妹毛澤建,兒子毛岸英,侄子毛楚雄。這其中,年齡最小的是毛澤東的侄子毛楚雄,犧牲時僅僅19歲﹔犧牲時年齡最大的毛澤民,卻也不過47歲,正值盛年。他們年輕鮮活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歲月的長河之中。
1929年,毛澤東的堂妹毛澤建在湖南衡山犧牲,年僅24歲。毛澤建乳名菊妹,1923年上半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改名毛達湘。經夏明翰介紹前往衡陽,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范,任學校地下黨支部書記,積極發展黨員,開展地下活動,工作卓有成效。1926年夏天,大革命時期,她組織神皇山農民協會被評為湖南省和衡陽縣模范農協。大革命失敗后,她接受黨的任務,與丈夫陳芬一道堅持在衡山、耒陽等地開展游擊斗爭,參加衡山農民游擊隊的領導工作。湘南起義中,她擔任耒陽婦女聯合會負責人,朱德率部上井岡山后,她與陳芬留在耒陽堅持游擊斗爭。1928年,她在耒陽縣不幸被捕,經組織營救出獄,不久后再次被捕。敵人以她系"毛澤東之妹,馬日前后,均負共黨要職”,把她從耒陽押到衡陽,繼之押到衡山,使盡種種手段和酷刑,她毫不畏懼,寧死不屈。她是毛澤東家族最早為革命犧牲的親人,毛澤東曾說,“菊妹子的犧牲很可惜,她是個好同志”。
1930年,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在長沙犧牲,年僅29歲。楊開慧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中共湘區委的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協助毛澤東到文化書社、船山學社等地開展革命宣傳工作,發動工人運動,是毛澤東的得力助手。1923年后,隨毛澤東去上海協助工作,曾在上海工人夜校教書,和向警予一起開展婦女運動。1925年春節期間,她隨同毛澤東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協助毛澤東在韶山創辦農民夜校。培養了大批黨員和農民骨干。之后,她又隨毛澤東南下廣州,北上武漢,積極投身於婦女運動、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准備秋收起義,將楊開慧和3個幼子送回到板倉。楊開慧積極與板倉一帶的地下黨員取得聯系,組織地下黨員、農會骨干建立地方武裝,懲治惡霸,救濟貧民。1930年,毛澤東率工農紅軍第二次進攻長沙,同年10月下旬,楊開慧和兒子毛岸英被敵人逮捕。敵人聲稱楊開慧隻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系即可自由。楊開慧勇敢而堅決地拒絕了這個可以給她帶來生路的選擇,她毅然回答道:“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毛澤東得知妻子犧牲的消息,痛徹心扉,曾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1957年,毛澤東為紀念楊開慧特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一首,贊其為“驕楊”,並釋之曰:“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
1935年,毛澤東的二弟毛澤覃在江西瑞金犧牲,時年30歲。毛澤覃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和廣東區委工作。后到武漢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任書記。他曾參加南昌起義,后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贛湘邊。是年冬,被派赴井岡山與毛澤東聯絡。他曾奉命帶隊參加接應朱德、陳毅部隊與井岡山部隊會師,先后擔任紅六軍(后改稱為紅三軍)政治部主任、代理軍政治委員、中共吉安縣委書記、紅軍駐吉安辦事處主任、中共永(豐)吉(安)泰(和)特委書記兼紅軍獨立五師政治委員、中共蘇區中央局秘書長等職,曾獲一枚二級紅星獎章。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他留下堅持南方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在轉戰過程中,於江西瑞金紅林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為掩護游擊隊員脫險,英勇犧牲。
1943年,毛澤東的大弟毛澤民在烏魯木齊犧牲,時年47歲。毛澤民1921年參加革命,很快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他隨兄毛澤東到湘潭、湘鄉開展農民運動,同年9月進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隨后,輾轉上海、武漢、天津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1年初,他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閩粵贛軍區經濟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銀行行長、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財政部部長、國家對外貿易總局局長,領導蘇區銀行、財政、貿易、工礦等經濟工作。紅軍長征中,蘇維埃中央政府財政部和國家銀行組成被稱為“扁擔上的國家銀行”的第15大隊,毛澤民任大隊長兼沒收征集委員會副主任、先遣團副團長、總供給部副部長。全國抗戰爆發后,他受黨中央派遣做統戰工作,后遭反動軍閥盛世才逮捕。敵人逼他脫離共產黨,交出共產黨的組織。毛澤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讓敵人的幻想未能得逞。
1946年,毛澤東的侄子毛楚雄在陝西犧牲,年僅19歲。毛楚雄是毛澤覃之子。南下支隊離開延安時,毛澤東曾囑咐王震:到湖南后,設法把楚雄帶出來。南下支隊北返途徑湖南時,王震派人與中共韶山地下組織取得聯系,就這樣,毛楚雄成為了一名八路軍戰士。毛楚雄曾參加中原突圍,在隨八路軍談判代表赴西安途中,行至寧陝縣的東江口鎮,被國民黨軍隊無理扣押殺害。他是毛澤東家族裡為革命犧牲時年紀最小的烈士。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在北京接見毛楚雄的母親周文楠時說:“楚雄是個有志氣的孩子。年齡不大,為國捐軀,雖死猶榮”。
毛澤東和毛岸英合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供圖
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8歲時隨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楊開慧犧牲后,他和兩個弟弟在黨組織安排下來到上海,之后由於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歷盡艱辛和磨難。1936年,中共地下黨組織找到了毛岸英與毛岸青兄弟,安排他們前往蘇聯學習。1946年,毛岸英大學畢業回國,回到延安。分別19年之后,這對父子才再一次相見。然而,相聚后毛澤東並沒有將兒子留在自己身邊,而是安排他去上“勞動大學”。 臨行前,毛澤東把自己穿了幾年的一套粗布衣服送給他,叮嚀說:什麼時候有了你自己勞動的果實,老師和鄉親們滿意了,你就可以畢業回來了。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動請求入朝參戰,許多人勸毛澤東出面阻止,毛澤東卻回答:“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還去!”然而,毛岸英入朝作戰僅僅1個月零3天之后,美軍轟炸機突然飛臨志願軍司令部上空,投下幾十枚凝固汽油彈,正在作戰室緊張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壯烈犧牲,時年28歲。
毛澤東獲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長嘆一聲之后說,犧牲成千上萬,無法隻顧及此一人。毛澤東的衛士李銀橋曾回憶,“當天晚上,主席要點煙,火柴盒明明就在面前,他卻在口袋裡找,淚汪汪的,又不想讓人看出來他在哭。”整整一夜,毛澤東坐在沙發上沒有起身,只是一根接一根抽著煙。后來,周恩來曾以報告的形式向毛主席提出,應將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毛澤東卻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就這樣,這位偉大的父親把兒子永遠留在了他曾經戰斗過的朝鮮戰場。
繁霜盡是心頭血,洒向千峰秋葉丹。毛澤東曾這樣說過:“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仰望毛澤東一家滿門英烈,朴實卻激蕩人心的話語鏗鏘入耳,家國情懷的大愛無疆,早已融入十四億中國人的心靈和血脈,化作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 (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 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