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41萬余考生本周末“演練”新高考
考試安排與新高考完全一致 考生須適應新高考模式、試題風格、考試流程、志願填報
1月23日—25日,作為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湖南將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1月18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從我省教育部門獲悉,我省將有41.36萬考生參加本次考試,全省共設121個考區、476個考點。
此次適應性考試在今年實施新高考的湖南、廣東、福建、江蘇、河北、遼寧、湖北、重慶八省市同時開展。教育部要求,考試完全按照新高考的流程進行,從命題、制卷、組考、評卷到錄取等各個環節的標准和要求都嚴格參照高考標准,是對2021年高考及錄取工作的全真模擬,也是高考綜合改革的實戰演練。湖南考生在此次考試中要“適應”些什麼?疫情防控有哪些要求?
“3+1+2”模式首次“驗收”
本次考試安排與2021年高考完全一致。考試時間為3天,其中語文科目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數學和外語2個科目考試時間均為120分鐘。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生物等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考試時長均為75分鐘。1月23日分別考語文和數學,1月24日分別考物理/歷史和外語,1月25日分別考化學、地理、政治、生物。
包括湖南在內的8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均實行“3+1+2”模式,此次考試也被視為是該模式的首次“驗收”。
熟悉新高考試卷結構、考試流程
組織適應性考試是教育部統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的重要部署,是確保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的重要舉措。對於考生來說,這也是一次全面的“演練”。因為新高考在考試科目、計分方式、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等環節都有重大調整,這次適應性考試,可以讓考生充分了解新高考的考試方式和考試流程,盡快適應新高考。
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次“演練”,考生可以熟悉一下新高考試卷結構、試題風格、題型難度、考試流程等,根據考試結果查漏缺補,找出薄弱點,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考試結束以后,考生還可以根據排名情況,清晰自己的定位,及時對目標院校作出調整。同時,相關部門還會通過考試結果反饋選考科目自主命題的難度和區分度,供正式命題時參考。
考生查到的是賦分后的分數
由於新高考再選科目要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總分,涉及到“等級轉換賦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通過這次“演練”,考生可以了解新模式下的賦分機制。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績公布時,考生查詢到的再選科目成績是等級賦分后的成績,不需要考生自行轉換。對於教育部門來說,通過考試模擬賦分,可以及時掌握考生選考成績分布情況,驗証賦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並研究解決辦法。
統一評卷,模擬填報志願
據介紹,此次適應性測試后,各省將組織統一評卷,考生根據適應性考試成績,模擬填報志願。與改革前相比,我省在志願填報環節也有了顯著變化。考生填報志願時,將實行“院校專業組”志願模式。借本次“演練”,考生可以充分了解新高考填報志願的環節和流程,了解有關招生政策和要求,根據高校選考科目要求,自己的成績、興趣愛好等,擬定志願,為正式填報志願做准備。教育部門也將通過考試,為后階段模擬劃定分數線、模擬填報志願、模擬投檔錄取提供重要依據。(記者 黃京 實習生 林心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