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刻】
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第一個“結晶”。在黃埔軍校的創辦、招生和教學過程中,湖南共產黨人態度積極、措施得力、參與人數眾多、作出貢獻極大。黃埔軍校中的湘籍學員,居全國各省第一,涌現出許多軍事、政治人才。
【追尋】
冬日裡的長沙清水塘22號,一片靜謐,隻偶爾有一兩隻鳥兒振翅飛過留下聲響。
然而,97年前的1924年3月6日晚上,這裡的氣氛卻有些緊張。當天,一名22歲的湖南青年正在這裡參加一場特殊的招生考試。考試的題目隻有一道——試述投考軍官學校的志願。
此時的湖南,正處於軍閥趙恆惕的統治之下,工人、農民運動被殘酷鎮壓。蔣先雲是水口山大罷工的領導者之一,被反動派視作“眼中釘”,因此招生考試隻能以秘密的方式進行。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決定籌辦一所軍事學校,在全國網羅人才,為革命培養可靠的軍事力量。這年6月16日,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正式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然而,想要順利開展招生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於國民黨剛剛改組,還沒有在全國各地建立起嚴密的組織網絡。因此,有著豐富斗爭經驗的中國共產黨,就在黃埔軍校的招生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共產黨組織積極動員和選送符合條件的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和革命青年報考。在這個過程中,湖南共產黨人作出貢獻極大。
剛剛在廣州參加完國共合作會議的毛澤東被派往上海,和惲代英負責組織黃埔軍校在上海的招生工作。在湖南的招生工作則由共產黨人何叔衡負責。在他們的發動下,一大批優秀湖湘青年懷著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報考這所軍事學校。
中共湘區委共選送蔣先雲、陳賡、彭明治、袁仲賢、劉疇西、蔡申熙、王爾琢、趙自選等一百多人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其中共產黨員有50多名。
蔣先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七個月后,他又以文武第一的成績從黃埔軍校畢業。從入學到畢業,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試的冠軍,創造了黃埔校史紀錄。
如果說蔣先雲一個人寫就的是“一個學霸的傳奇”。那麼,第一期黃埔學生中大量的湖南人則印証了“惟楚有材”的事實。黃埔一期畢業生635人中,有湘籍學員182人,其中湘籍共產黨員50多人,佔黃埔一期共產黨員的半數以上。
黃埔軍校1930年9月停辦,歷時6年,一共辦了七期。在中共湖南黨組織的組織動員下,湖南為黃埔軍校輸送了大量優質生源。黃埔軍校總計8783名學員,其中湘籍學員有3473名,居全國各省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黃埔軍校培養了中國現代革命軍隊的第一批女兵,其中湖南籍女兵人數眾多,曾憲植、謝冰瑩、胡筠等都是第一批被錄取的湖南女兵。
“黃埔軍校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從事嚴格意義上的軍事活動的開始。”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第二研究部部長朱柏林告訴記者,黃埔軍校培養出了大量湖南籍軍事人才,如左權、黃公略、段德昌、陳賡、許光達、陶鑄、蕭克等,他們通過黃埔軍校和北伐戰爭的鍛煉和考驗,積累了革命軍事理論和實踐的經驗,為創建人民軍隊、奪取革命戰爭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感言】
湖南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的創建過程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無論在革命的哪個時期,我們總能看見湖湘兒女活躍的身影,他們奮勇爭先,舍生忘死,用自己的一腔熱血,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尋找出路和希望。(記者 楊佳俊 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