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全國人大代表、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戰貧故事

2021年03月04日08:25  來源:湖南日報
 

來自精准扶貧首倡地的報告

——在湘全國人大代表、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戰貧故事

李小紅代表

陽海玲代表

沈昌健代表

譚澤勇代表

王懷軍代表

秦玥飛代表

袁建良代表

楊莉代表

朱登雲代表

王填代表

李雲才委員 通訊員 攝

王國海委員 通訊員 攝

【卷首語】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跨越崇山峻嶺,來到十八洞村考察,提出“精准扶貧”重要論述。

作為精准扶貧首倡地,湖南牢記總書記囑托,秉承“首倡之地當有首倡之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脫貧攻堅答卷。到2020年底,湖南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67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全面消除。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這場彪炳史冊的戰斗中,許多在湘全國人大代表、住湘全國政協委員,都是重要的參與者、踐行者、見証者。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我們走近部分代表委員,聆聽他們的扶貧故事,感受湖南戰貧奔小康的波瀾壯闊。

1.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小紅:

脫貧攻堅戰斗中,我只是一粒小小細沙

【見証】

2015年12月,李小紅來到山高路遠的芷江五郎溪村調研。

調研后,她決定出資220萬元,為村裡捐建一個1500方庫容的預冷冷庫,解決制約農產品“賣難”的儲藏、烘干等問題。到2020年,該村金銀花、藍莓、黃桃、羊肚菌等產業發展穩定,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的1800元增加到了現在的8600元。

這些年,李小紅帶領湖南佳惠集團積極投身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區脫貧攻堅事業,先后建立20多個品種的訂單農業基地,引導建設標准化果蔬基地30余萬畝,簽訂訂單農業92個,每年穩定解決近1.5萬名困難群眾就近就業,帶動20多萬群眾脫貧致富。

今年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李小紅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感言】

在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斗中,我只是一粒毫不起眼的小小細沙,我為自己能有幸參與其中而感到無比榮幸。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將融入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在鞏固脫貧成果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2.全國人大代表、新化縣楓林街道辦事處接龍村黨總支書記、鋤頭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業基地技術員陽海玲:

在廣闊的田野上播種希望

【見証】

2015年,陽海玲辭去城裡的穩定高薪工作,與好友在國家級貧困縣新化縣聯合創辦了鋤頭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當上了新型職業農民。

新化縣紫鵲界梯田有2000多年的農耕歷史。為幫助鄉親們脫貧,陽海玲創辦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電商等平台銷售大米,幫助農戶解決了水稻銷售問題。

2018年,陽海玲任新化縣接龍村黨總支書記,緊盯“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門路,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標推進“造血式”扶貧,逐步將接龍村建設成為鄉村旅游樣板村,全村26戶貧困戶61人全部脫貧。

【感言】

改變傳統“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發展模式,將現代農耕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農耕成為一種休閑享受,使農民成為一個光鮮時尚的新職業,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責任。

3.全國人大代表、臨澧縣四新崗鎮白雲村油菜種植戶、臨澧縣油菜研究協會會長沈昌健:

“金種子”種出致富夢

【見証】

沈昌健父子兩代人,40多年接力追求油菜科研夢想,目的就是讓鄉親們脫貧致富。

“沈雜油1號”,是沈昌健嘔心瀝血培育出的雜交油菜新品種,堪稱油菜品種中的“金種子”。每年,沈昌健自己示范種植油菜2000多畝,還免費為貧困戶提供油菜“金種子”1000多斤,帶動周邊農民種植油菜2萬畝,無償為他們提供種植技術,僅油菜一季就幫助農民增收2000多萬元。

徐淑玲是村裡的貧困戶,為了幫助她脫貧,沈昌健每年無償給她提供油菜“金種子”,並進行技術指導。在沈昌健幫助之下,徐淑玲每年僅一季油菜就增收3萬多元。連續3年后,她不但還清了欠賬,還靠油菜種植實現了脫貧致富。

目前,白雲村全村有100多農戶在沈昌健的帶領下,靠種植“金種子”油菜實現了脫貧致富夢想。

【感言】

作為農民代表,追尋油菜科研夢想是本職,帶領農民圓致富夢想是本分,為民排憂解難是本職。

4.全國人大代表、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黨總支書記譚澤勇:

“連村聯創”實現抱團攻堅

【見証】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斷。”這些年,譚澤勇發揮楠木橋村黨總支的旗幟引領作用,大膽探索由9個村黨支部、276名黨員參與的“連村聯創、抱團攻堅”黨建引領扶貧新模式。

抱團攻堅,核心是發展產業。譚澤勇依托楠木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組織9個村的扶貧產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譚家寨鄉“寶庫嶺”扶貧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核心扶貧產業園,集約土地2000畝。

通過抱團攻堅、人人脫貧、共同富裕,“連村聯創”實現9個村646戶2383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村村都有了收入超10萬元的支柱產業和集體經濟,人均增收3000多元。

今年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譚澤勇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感言】

今后,我和鄉親們要繼續開展“連村聯創”,抱團攻堅,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5.全國人大代表、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學校校長王懷軍:

用知識改變貧困學子的命運

【見証】

1984年,王懷軍回到家鄉石門縣雁池鄉當了鄉村教師,一待就是37年。

從破舊的校舍到整潔的多媒體教室、擺滿器材的實驗室、飯菜飄香的食堂……王懷軍眼看著大山懷抱中的學校變了模樣,也見証了山裡娃用知識改變的人生。

學生敏敏(化名)父母均患殘疾,家裡捉襟見肘,王懷軍自掏腰包資助。初三那年,敏敏因患上心理障礙輟學,王懷軍聯系扶貧隊找醫院去治療,自己也經常去家裡開導。共同努力下,敏敏復學了,還代表學校在全國計算機競賽中獲獎。如今,敏敏已參加工作,月薪8000多元。

王懷軍到任校長那年,正值秋季開學。260多名在籍學生,報到隻來了160多人。王懷軍帶上花名冊,走了21個村,磨破兩雙膠鞋,硬是把學生們一個個勸了回來。

“他們成才了,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王懷軍說。

【感言】

用知識改變命運,才可以阻止貧困代代相傳。我將繼續盡心培養好山裡的孩子們,教育他們反哺家鄉,為推進鄉村振興添一把力。

6.全國人大代表、黑土麥田青年扶貧工作隊負責人秦玥飛:

以優勢項目銜接鄉村振興

【見証】

扎根農村的第10個年頭,比起耶魯畢業生這一“標簽”,大家更多地把秦玥飛定義成一名扶貧工作者。

2019年,秦玥飛帶領黑土麥田青年扶貧工作隊,推動花垣、衡山多個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湖南一家知名茶油企業共同成立扶貧公司,實現了企業富余產能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機結合、優勢互補。2020年,該項目純利潤超過100萬元。

去年疫情期間,黑土麥田青年扶貧工作隊將幾個村的優勢扶貧產業整合成一個自熱牛肉米粉項目,符合大家當時的宅家需求,產品推出后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

眼下,秦玥飛和他的團隊更加關注產品附加值高的項目,以期幫助到更多村民,更好地銜接鄉村振興。

【感言】

黑土麥田青年扶貧工作隊將創新鄉村產業發展模式,使其更符合產業邏輯,經得起市場考驗,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7.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開發銀行湖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袁建良:

讓貧困地區群眾感受到金融溫暖

【見証】

國家開發銀行湖南省分行是金融扶貧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們發放了全省20%以上扶貧貸款、70%以上易地扶貧搬遷貸款、95%以上助學貸款,累計金額超1100億元。”袁建良介紹,國開行湖南分行目前已幫助81.41萬名家庭困難學生解決后顧之憂。

作為金融扶貧的親歷者,袁建良持續推動武陵山、羅霄山等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鐵路、高速、機場等綜合交通體系互聯互通建設,見証著我省貧困地區多點對接北上廣、出省大通道越來越多、天塹變通途的奇跡。

如今,通過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撬動貸款,我省41個貧困縣、4914個貧困村解決了基礎設施 “最后一公裡”的問題。“我們幫助很多鄉村建起了‘五位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平台,沙洲村服務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袁建良說。

【感言】

作為國家開發性金融機構,為貧困地區提供融資融智融制服務,讓貧困地區群眾感受到金融政策溫暖,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8.全國人大代表、岳陽海泰梔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莉:

種上梔子,家家都有了“搖錢樹”

【見証】

楊莉與梔子結緣近10年,已然成為梔子的代言人、我省梔子產業的開拓者。

岳陽屈原管理區營田鎮,楊莉一手將這裡打造成聞名全國的“梔子小鎮”,並輻射汨羅市、華容縣等地,建成梔子基地16個,梔子種植總面積近20萬畝。漫山遍野的梔子花開,引得全國各地的客商紛至沓來。

“按每畝每年盈利3000多元來計算,種植30畝的農戶約增收10萬元。目前,合作社已帶領2000多戶農民致富,219戶實現脫貧。”楊莉說,許多鄉親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鼓了腰包,不僅建了新房,還買上了小轎車。

“種梔子可以受益50年。”春節剛過,楊莉就忙著接待前來“考察”的外地鄉親們:保底價收購,每畝收入不低於3000元。楊莉希望,今年能帶領更多鄉親種上“搖錢樹”。

【感言】

奔走於鄉村振興的田野上,帶動農民兄弟姐妹發展梔子產業,為鄉親共同富裕鋪路。

9. 全國人大代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靖隆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登雲:

激發內生動力鄉村振興有奔頭

【見証】

2012年回鄉創業的朱登雲,扎根靖州渠陽鎮大筍坪村,學養殖技術、籌措資金,帶領鄉親們成立了合作社,發展山羊養殖。

通過多年發展,目前合作社年出欄優質山羊近4000頭,合作社成員由成立之初的5戶增至150多戶。合作社還利用山羊養殖產生的有機肥,種植紫玉淮山、魚腥草等,進一步拓寬了致富路子。68歲的村民梁仁清去年上半年起到合作社務工,一個月有3000元收入。今年剛過完年,他提出可以多分配些羊讓他管理,還主動要求學習病疫觀察、防控、日常處理等技能。

2020年受疫情影響,山貨出山變得困難。朱登雲成立了網上直銷和農副產品配送部,整合本地特色生態農產品,通過網絡預售和訂單模式,帶領鄉親們把山貨賣到了全國各地。

【感言】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應進一步完善各種激勵扶持措施,讓合適的人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讓村民都能“人盡其才”,朝著幸福美好生活邁進。

10.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

“一瓶水、一袋米、一桌菜”的扶貧路

【見証】

2017年4月,王填實地考察花垣縣十八洞村后,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十八洞村”山泉水廠,助力十八洞村長遠發展。水廠投產后,他將收益的15%支付給十八洞村集體作為資源使用費,還提供30多個就業崗位。

2018年初,十八洞村山泉水正式大規模對外銷售。2018至2020年,水廠已給村集體提供了近200萬元的分紅,村委用這些錢為村民買社保、做公共服務、幫扶貧困家庭、獎勵考上大學的優秀學子等,深受群眾歡迎。

在花垣縣岩鑼村,步步高挖掘當地貢米的歷史文化背景,以此為品牌建立貢米農業岩鑼米廠。2020年,岩鑼米廠全年銷售近200萬元,岩鑼村村民享受50萬元分紅。

步步高還先后與通道、綏寧、永順簽訂農產品採購協議,利用門店和物流網絡,讓特色農產品從深山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感言】

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步步高走出了“一瓶水、一袋米、一桌菜”的產業扶貧之路,這是一條通往美好生活之路。

11.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副主委、省供銷合作總社巡視員李雲才:

小小茶葉,能量巨大

【見証】

在精准扶貧中,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利用旗下省茶業集團優勢,為農民增收打造了一個重要渠道。

湖南茶產業基地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脈、羅霄山脈等地區。李雲才不僅身體力行搞調研、抓產業、授技術,還經常為湘茶代言、為茶農發聲。

去年早春,他在羅霄山脈茶葉扶貧基地,發現一種病害居然在早春就發生了。他果斷請各路專家視頻“會診”,一舉挽回了損失。

受疫情影響,湖南多地出現茶葉銷售難。李雲才及時發起“網上喝茶”活動,通過線上影視與線下展覽相結合,利用省供銷總社倉儲體系,促進了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

開展茶產業幫扶以來,省供銷系統已在全省幫助20萬戶、5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人均茶葉收入在4000元以上。在湘西自治州,茶產業佔產業扶貧比重達73%,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茶”“扶貧茶”。

【感言】

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茶產業精准扶貧功不可沒。小小的茶葉,發揮出了巨大的能量。

12.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國海:

打造聯點扶貧“珊瑚樣板”

【見証】

5年多前,王國海帶隊到省級貧困村寧鄉市珊瑚村聯點扶貧,用心用情謀劃珊瑚村的致富之路,並把這裡確定為致公黨長沙市委會的精准扶貧基地。

各方努力下,珊瑚村爭取到各類資金近3000萬元,建成了村民活動中心等多項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發展了水果、玫瑰、蘆筍等基地和休閑農業、光伏發電、電子扶貧車間等產業,集體經濟逐步壯大。

因病致殘的喻光明,是王國海的結對幫扶對象。王國海聯系愛心企業支持喻光明危房改建資金10萬元,幫助他家搬進新房。在王國海鼓勵下,喻光明的女兒考入吉首大學,畢業后找到心儀的工作。

如今的珊瑚村,不僅成功脫貧,還成為了省級“同心美麗鄉村”。

在王國海的辦公室書櫃裡,收藏著他10多年來資助的100個貧困家庭孩子寄來的上千封書信。他說,“這是我最珍視的禮物。”

【感言】

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如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都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課題。我將繼續努力。(記者 張斌 沙兆華 賀威 李國平 劉笑雪 黃晗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為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趙持 攝)

(責編:羅帥、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