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受訪者供圖) |
人民網長沙3月7日電 自古以來,糧安天下,種為糧先。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之本。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7億噸(13390億斤),約佔世界總糧食產量的 1/4,然而有地方農民卻發出:為何我們不能研發出好的菜種?這折射出中國種業數十年之痛。
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近年來一直關注種子安全問題,他發現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國際種業市場進入資源整合的“強強聯合”時代,形成德國拜耳、美國科迪華、中國先正達三足鼎立之勢,行業集中度提升,寡頭壟斷加劇。
中國種業的蔬菜、養殖供給份額與國內對種業的需求相比,依然還有較大差距。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農業和養殖業的種子供應,已被德、美等西方國家種業公司壟斷。如我國的大豆種子,對外依存度高達86%﹔我國蔬菜種子佔據了約80%的市場份額,但國外在設施栽培專用番茄、茄子、胡蘿卜、菠菜、洋蔥等重要蔬菜品種上,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價格也遠高於國內種子,以至於“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
近年來,我國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取得重要成就,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已達43%以上。但美國等發達國家普遍在60%以上,我國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單產在世界上處於比較好的位置。。
“目前,我國育種創新面臨多重難題,農業領域遭遇的‘卡脖子’問題加速涌現。一方面,我國生物物種資源極為豐富,但流失情況嚴重,中國在保護‘農業文明火種’的路上將面臨巨大挑戰﹔另一方面,我國種業技術應用與部分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基礎理論和原始技術創新不足,市場競爭力和種業創新能力較弱。”張學武對記者介紹道。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種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是農業的芯片,種業安全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基於國內外競爭的復雜形勢及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加快實施種業攻堅工程,破解農業芯片的卡脖子難題,實現中國種業自立自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張學武對此建議: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品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做好保護登記、鑒定評價以及種質資源庫與種業基地建設﹔在農作物、綠色果蔬、畜禽等方面加強種質資源保護,明確育種方向。
同時,加快種業技術創新,重點支持原始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育繁推一體的育種創新體系,瞄准現代農業提質增效關鍵需求,實施重大品種聯合攻關。實施品種改良工程,提升育產水平,加快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培育推廣一批適宜機械化生產、輕簡化栽培、多抗廣適、優質安全、特殊專用的新品種,健全品種展示示范與跟蹤評價體系,加快新品種推廣。
“通過培育壯大龍頭種業企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種業監管治理能力。通過法律及制度上的保護,來激勵種業科技創新,全面提升種業競爭力。”張學武表示:我們一定能夠攻堅克難,破解農業芯片的卡脖子難題,改變我國種業創新現狀。(林洛頫 鄧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