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加速打造“智能駕駛第一城”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彎道超車”

2021年03月08日19:25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受訪者供圖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長沙3月8日電 隨著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汽車產業正在加速邁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的構成單元和產業融合創新的良好平台,是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新風口和增長新引擎。智能網聯汽車正在引發汽車工業、交通形態、社會分工等方面巨大的變化,現有的道路交通相關法律法規已經不能適應新業態的要求,對智能網聯汽車的進一步發展形成阻礙。

長沙市政府是中國第一批發放智能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牌照的地方政府之一,也是全國首批建立智能駕駛測試區的城市之一。長沙在加速打造中國“智能駕駛第一城”的過程中,位於湖南湘江新區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6年,位於湖南湘江新區的智能系統測試區正式啟動建設。2018年6月,測試區正式開園,長沙以湖南湘江新區為“主戰場”,作為“追趕者”加入了“智能駕駛之城”的競爭。

不到半年時間,2018年11月,湖南湘江新區的智能系統測試區躋身 “國家隊”,獲工信部授牌“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內陸城市長沙如何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彎道超車”?

長沙選擇在湖南湘江新區前瞻布局,利用國家級新區的“金字招牌”和“先行先試”等諸多優勢,探索長沙發展的獨到模式——“車路雲網一體化”。

智能網聯汽車落地,首先需要解決“車路協同”的問題。長沙做車不是強項,因此決定轉換思維,在“路”上做文章,以路促車。

長沙於是率先開通了全國首條智能網聯公交運行路線——智慧公交315線。對紅綠燈、路測設備、公交車等以“路”為主體的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並在全市范圍內使用車聯網控制交通信號燈。當公交車靠近並發出優先通行請求后,紅綠燈會根據全局情況優化,為公交車放行。

智慧公交線開通以來,車輛行程時間平均縮短了約13.3%,行程速度平均提升約15.4%。

智慧的“路”改造完成后,聰明的“車”也需要協同升級。

根據長沙“頭羊計劃”的規劃,除了全市所有傳統公交車將要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之外,還將針對危化品運輸車、校車、環衛車、渣土車等重點車輛進行智能化升級,在自動泊車、智慧環衛、封閉園區自動駕駛等場景中,也已進行布局。

在構建強大的“雲”方面,長沙基於測試區開園以來的測試實際大數據,加上華為雲模擬場景等虛擬數據,打造了全市智慧交通數據底座,構建出未來城市交通大腦的重要組成平台——智能網聯雲平台。

除此之外,長沙還與中國移動、華為等密切合作,建設了靈活的“網”。通過推進車用無線通信5G網絡建設,保障車端、路端乃至雲端進行實時、全方位的交互信息。同時,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准站網,推動高精度時空基准服務能力。

“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強大的雲—靈活的網”的協同閉環由此形成。

智能駕駛核心技術是否能夠通過商業化落地,也是智能駕駛城市實力的重要標志。

2016年11月,長沙市政府簽署了《關於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組建有關問題的會議備忘錄》。2017年10月,由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擔任董事長的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又稱“希迪智駕”。

希迪智駕常務副總經理應龍說:“智能駕駛的理念是讓駕駛更輕鬆更幸福更節能,不是讓司機失業。”比如智慧礦山和無人礦卡技術,能夠解決礦山與礦卡司機的雙重安全痛點。傳統的礦車作業風險度高,企業和政府也要為作業安全性“提心吊膽”。安裝了智慧礦山系統后,礦車司機“變身”為操作員,在地面工作室手動操作電子顯示屏,“指揮”千米礦井下的礦車運輸,杜絕安全隱患,工作效率也更高。對於企業來說,無人礦卡還能節省一半的人力成本和部分燃料成本。

有別於其他智能駕駛公司,希迪智駕沒有專攻一條賽道,而是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兩條腿走路。在中國,得益於交通強國政策和5G新基建的發展,“車路協同”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且市場容量巨大。其研發出的智慧高速CRSS、公交優先方案、智慧網聯道路管理系統等,可以推動自動駕駛在中國更廣泛落地。

目前,希迪智駕的園區無人重卡預計2021年可轉化200台訂單,實現數億收入,並以此為起點擴展到全國工業園區,其智慧公交、智慧環衛方案則已覆蓋20多個地級市。

2019年,首屆百度阿波羅生態大會在長沙舉行。市領導明確表示,長沙擁有歷史名城、山水洲城、樞紐之城、科教之城、宜居之城5張城市名片,未來希望擁有“智能駕駛第一城”的第6張名片。

目前,國內智能駕駛相對起步較早、優勢明顯的城市,大多是一線城市或位於沿海地區,比如北上廣深和浙江福建。長沙起步不算太早,但目標明確,特點鮮明,政策力度大。如今,智能駕駛“起步看北上,落地看長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百強榜研究》白皮書中,長沙的排名甚至超過了上海和廣州,名列第三,僅次於深圳和北京。

長沙擁有全國模擬場景最多、綜合性能領先、測試服務配套最優、5G覆蓋范圍最廣的智能系統測試區,涵蓋228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景,從而吸引了各地智能網聯汽車前來“趕考”。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評析》白皮書,長沙測試區綜合實力已經排名全國第一。

比起北京“搭基礎”、上海“靠造車”、廣深“做技術”,長沙的鮮明特色則是“建生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運營方湘江智能目前已經引進了百度、華為、騰訊、舍弗勒等70多家國內外巨頭企業和中車時代、地平線等12家知名科研院所。

2021年1月29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中心(湖南)獲批籌建,這是長沙繼國家級測試區和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后再次入選“國家隊”,成為中國唯一獲得此項領域三塊國家級牌照的城市,覆蓋了檢測、應用和認証三個環節。

參與制定行業標准,則是長沙車聯網先導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2020年10月,湘江智能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簽署了合作協議,將在共同參與制定車聯網測試標准場景、探索車聯網數據平台商業模式等各方面展開深入合作,為未來車聯網應用落地和商業運營提供可行性標准。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標准化進程中,長沙將參與國家、部委標准建設,重點是在危化品車聯網運輸、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運營技術條件、運營規范與安全管理要求、封閉測試區及開放道路相關建設標准等方面標准共建,為全國其他城市提供“長沙樣本”。(劉武 趙英杰)

(責編:羅帥、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