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老房變身康養樂園

2021年03月11日10:04  來源:長沙晚報
 

  清水紅磚牆、紅瓦屋頂的蘇式老建筑露出素顏真容。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和平 攝

清水紅磚牆、紅瓦屋頂的蘇式老建筑露出素顏真容。記者 周和平 攝

一排排參天大樹掩映下,一棟棟清水紅磚牆、紅瓦屋頂的蘇式老建筑遺世獨立,古朴厚重的文化氣息,芬芳扑鼻的初春氣息,鬧中取靜,讓在這裡頤養天年的老年人樂在其中。經過前期改造和打理,近日,隨著配套醫院的建成運行,位於長沙城東芙蓉區東湖街道韶光社區的原韶光微電子廠荒廢老宿舍蝶變歸來, 一個醫養結合的養老中心全新登場,讓曾經的老廠區煥發新的生機。

修舊如舊,荒廢老宿舍展現蘇式原貌

地處城郊接合部的韶光社區原韶光微電子廠,其老舊宿舍等廠房始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為蘇式建筑風格。到2008年,隨著原韶光微電子廠的破產改制,這裡包括兩棟單身宿舍在內的部分廠房配套樓棟一度荒廢。

“老廠改制后,人員撤離,廠房易主。由於疏於管理,老舊單身宿舍先后被他人佔據,用於堆放雜物、建筑垃圾等,成為令社區頭疼的難題。”去年退休、此前在韶光社區負責城管的劉衛權深有體會。如何保護利用好這些荒廢的老廠房單身宿舍?基於韶光社區實際情況,最終決定改造成養老中心。

韶光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陳雄波告訴記者,韶光社區為老舊單位型社區,老年人非常多,60歲以上老人達820多名,老年人佔比30.94%,是一個人口高度老齡化的社區。目前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但很多老人的子女卻在外地,打造養老中心解決社區居民的養老問題,可謂成為解決老廠房單身宿舍保護利用一舉多得的不二選擇。

“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保持老建筑原貌,對房屋內部進行翻新,讓老建筑煥發新生。”保護和利用原韶光微電子廠工業遺產,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尹衛東為此把關,堅持保留“老長沙”的工業味道,不大拆大建,做到老社區的肌理不變,街巷格局不變。

經過提質改造,相鄰的三棟老樓面貌一新,呈現出了歷經滄桑歲月的紅磚和紅瓦素顏,展現了蘇式建筑原汁原味別具一格的風貌,其中兩棟單身宿舍樓, 一棟為原廠區職工醫院樓,被一並打造成了養老中心。

醫養結合,家門口享更優質養老服務

室外,春寒料峭﹔室內,暖意融融,老年人聚集一起,觀看大屏播放的熱鬧花鼓戲。這個初春,走進韶光社區,曾經破舊雜亂荒廢的單身宿舍不再,出現在記者眼前的是全新的鑫遠博愛養老中心(芙蓉區東湖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看得出,這裡已成為老年人康養的樂園。

記者注意到,提質改造后,不僅這裡房屋保持了原貌,周圍的大樹等綠化也保護完好,樓棟間去除雜草的空坪隙地被整理一新,有的打造成假山等精致小景點,有的打造成了老年人健身休閑去處。走進室內,地面和牆面鋪裝一新,安裝和擺設的全新養老設施和用品,充滿了現代的舒適感。“改造后,房間都配備了衛生間,老年朋友住在這方便也舒適。”鑫遠博愛養老中心負責人周思義介紹,目前中心開設養老床位300多個,養老中心一路之隔就是配套的醫院,昔日的老城區如今建成了醫養結合的綜合型康養中心。

呼應市、區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要求,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更加優質的養老服務,記者了解到,隨著韶光社區部分廢棄老廠房改造成康養中心,加上去年新建成運營的芙蓉區社會福利中心,東湖街道的康養服務業已優勢明顯,也讓當地優越的生態環境不斷得到彰顯和利用。(記者 周和平)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