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5年義務植樹4100萬株 森林覆蓋率達62.11%

2021年03月12日21:26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昔日種下的苗木,已長成蒼天大樹。(株洲市林業局供圖)
昔日種下的苗木,已長成蒼天大樹。(株洲市林業局供圖)

人民網長沙3月12日電 3月,春雷喚醒大地,萬物復蘇,又是植樹的好時機。

上至耄耋,下至孩童,“為株洲添綠”成為全民行動。5年來,全市參與義務植樹的市民達到800萬人次,共栽種樹木4100萬株,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2.11%,789個村庄被認定為國家或省級綠色村庄。

全民參與 5年新增25個義務植樹基地

3月8日,天元區三門鎮鬆柏村一處山頭,挖掘機開足馬力爬上坡,將雜草和枯樹連根拔起。整理成梯的土丘上,每隔一段就刨出一個坑,坑裡鋪好有機肥,靜靜等待樹苗落地。

找植樹基地,如今在株洲城郊變成了難事。一方面,近年來株洲開展消滅宜林荒山行動,裸露荒地控制在5%以下﹔另一方面,植樹造林不能毀林,也不能在有項目規劃的土地上進行。

三門鎮鬆柏村有座火燒山,面積在80畝左右,天元區林業部門現場勘察后,決定在此開辟義務植樹基地。“我們把義務植樹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統一栽種油茶樹。”天元區林業局四級主任科員何軍表示,油茶栽種3年后就能挂果,既能帶動百姓增收又能美化環境,目前基地5000株優質油茶苗已准備到位。

植綠添綠,成了這個季節最美的姿態。從城區園林綠化到山上植樹造林,從部隊營區綠化到單位庭院美化,從生態景觀林到生態廊道工程,從“種紀念樹、造紀念林”到“綠地林木認建認養”,全民義務植樹掀起一輪又一輪熱潮。

今年,株洲在城郊周邊安排了6個集中植樹基地,這些地方將統一種植油茶、樟樹、杜英、紅葉石楠等鄉土樹種。“十三五”期間,株洲累計組織發動800多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建設義務植樹基地25個,其中巾幗林1個、團結林1個。

【植樹故事】退休醫師章炎:67年種了131棵樹

種下一棵樹,就是種下一個希望。86歲的章炘炎,67年種了131棵樹,今年植樹節,他還打算去種第132棵。

退休前,章炘炎是株洲市三三一醫院的醫師,他種的第一棵樹,就在醫院大門口。那是1953年,毛主席發出“綠化全國”的號召,他和醫院團小組成員種下的。

“這棵樹是樟樹,剛種時有3米,團小組成員合力抬過來的。”章炘炎回憶說,大伙給這棵樹取名叫“三劍客”,每天上下班經過自己種下的樹,都會摸一摸、看一看,像是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

從此以后,愛綠、護綠的種子在章老心中生根發芽,每年的植樹節都不曾缺席。60多年來,他種的樹遍布城區,大多已長成蒼天大樹,兩個人都圍抱不過來。

還是單身漢的時候,他和團小組一起種,有了愛人就帶著愛人種,后來有了兒孫,就帶著全家一起種。章炘炎的記錄本裡,記錄了他每年植樹的經歷,包括鳳凰山、三三一醫院內及周邊地區、湘江風光帶等地。

在父親的影響下,女兒章紅娟也堅持參加義務植樹,她常對自己的女兒講,植樹造林是為了保護地球的環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年紀大了,種樹需要體力,章炘炎就和老伴一起在院子裡擺弄花草。但到了植樹節,章炘炎還是坐不住。“隻要我能走得動,就是上山坡上不了,我爬也要爬上來,也要來種樹。多種一棵樹,就為我們子孫后代造福一分。”他說。

【植樹回訪】這些年種下的樹,還好嗎?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每到這個季節,許多單位、個人都會加入到義務植樹行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樹長得怎樣?園林綠化部門又將如何養護這些樹木?

精心挑選,鄉土樹種添韻味

河西湘江風光帶作為我市多年的全民義務植樹點,共建美麗株洲的號召,在這裡化為生動鮮活的綠意。一株株香樟、櫻花、紅葉石楠、紫薇茁壯成長,成為江邊的一道風景。

此番景象也出現在其他義務植樹點。天元區西環線附近的譚家塘,桂花、青楓、烏桕迎風搖曳,長勢喜人。石峰公園沿江一線,綠樹環繞青山,守護春天的故事。

每一棵樹木都出自精心挑選。市園林綠化中心陳回華說,鄉土樹種是義務植樹的主要選擇,像適合株洲氣候的桂花、欒樹、紅葉石楠、樟樹、廣玉蘭等皆如此。“它們比廣東樹種在冬天更耐寒,又比北方更耐旱,適合本地生長。”

景觀亦是考量。如環線周邊的義務植樹點,就主要栽植欒樹、早櫻、水杉、紫玉蘭等。這些屬於秋冬的風景林帶,每到深秋初冬,葉子變色,紅紅黃黃,層巒疊嶂,為城市增添一番韻味。

悉心養護,幼苗長成蒼天大樹

大樹的長成並非一朝一夕。陳回華介紹,植樹節過后,園林綠化人員會對種下的樹木實行養護。

“對一些沒有固定到位的樹苗實施加固,再為新植樹苗闊穴、圍堰、澆水。尤其是到了夏天旱季,至少每周要給樹苗澆一次水,確保其成活。”陳回華說。

隻要樹木能熬過第一年,后續成活便基本不成問題。園林綠化人員后續再做一些日常養護,如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等即可。

如今,株洲的綠地率達到40.42%。這些由市民親手種下的一棵棵小樹苗,經歷陽光和雨露的洗禮,在園林綠化人的精心養護下,變為一片綠色的海洋,為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注入力量。

大戶帶頭 林業產業方興未艾

植樹造林,大戶成為主力軍。

在茶陵縣虎源生態園林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一畦畦樹苗長出近半米高,翠綠的油茶苗、嫩黃的杉樹苗等,經過雨水的洗刷生機勃發。

公司負責人李樂文表示,近年來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該公司已建成10000畝高產油茶種植基地和良種油茶育苗基地,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委托幫扶全縣7個鄉鎮100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增收脫貧,常年解決3000多個農民工就業難題。

在萬樟園林,農戶們頭戴草帽、身披雨衣,將樹苗種植在道路兩側。

從2010年開始,萬樟園林負責人劉祖治就在嚴塘鎮及周邊11.6萬畝荒山上,建起紫薇、丹桂、杜鵑等10余個特色精品園,還創立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183戶貧困戶入社,打造產業扶貧基地。周邊村民的人均收入由過去的幾千元,提高到現在的1.5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也由過去的捉襟見肘,變成了現在的年收入10萬元以上。

近年來,株洲積極培育油茶、苗木花卉、森林康養、竹木加工、林下經濟五大林業產業集聚區,以11個省級林業特色產業園、34家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為依托,以滬昆、平汝、衡炎高速及106國道為軸線,讓一處處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如今,全市有林地面積63萬公頃、生態公益林面積2814.98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849.1萬立方米,構筑起了堅實的綠色屏障。(任遠 王軍 周軒 王婧菲) 

(責編:羅帥、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