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百年黨史中的湖湘記憶

——湖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重走紅色故地的背后

2021年03月17日08:31  來源:湖南日報
 

3月16日上午,湖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學史明理”主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第一次專題學習。

冒著蒙蒙細雨,沿著青年毛澤東在長沙的革命足跡,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先后赴橘子洲頭、岳麓書院、第一師范,接受黨史教育、初心洗禮。

共產黨人的初心啟航之地、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回望歷史深處,橘子洲頭、岳麓書院、第一師范均在百年黨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重走紅色故地,重溫百年黨史中的湖湘記憶,就是為了追尋革命先輩事跡,感悟黨的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橘子洲頭:見証共產黨人的初心啟航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1925年,青年毛澤東在橘子洲頭寫下了著名的《沁園春·長沙》。

橘子洲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由南至北,縱貫江心,西瞻岳麓,東臨古城,見証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青年毛澤東同蔡和森在橘子洲頭,岳麓山下,評說國家大事,抨擊社會腐敗,求索宇宙真諦,約定“不談金錢、不談女人、不談家庭瑣事”。

1921年,毛澤東、何叔衡乘小火輪從長沙湘江碼頭出發,趕往上海參加黨的一大。初心啟航,橘子洲頭見証了青年毛澤東的遠大理想。

創作《沁園春·長沙》時,無論是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還是毛澤東自身的境遇,都不盡如人意。面對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他發出仰天長問:這蒼茫大地的興衰究竟由誰來主宰?中華民族的命運將走向何方?

秋天是蕭瑟悲涼的,但在毛澤東眼裡,目之所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仿佛望見了一簇簇熊熊燃燒的烈火、一面面迎風招展的紅旗,仿佛置身於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之中。毛澤東等共產黨人積極投身時代大潮,掀起了一場席卷百年的共產主義風暴。

如今,一座氣勢恢宏的青年毛澤東藝術雕像,矗立在橘子洲頭,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與橘子洲風景區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展現了偉人青年時代胸懷大志、風華正茂的氣概。

青年毛澤東雕像高32米,長83米,寬41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偉人藝術雕像。雕像外部採用了8700多塊石頭拼接而成,象征著毛澤東扎根於大地之上,扎根於人民之中。

岳麓書院: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

千百年來,岳麓書院弦歌不絕,成為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湘學精神的賡續傳承地。

歷史上,岳麓書院歷代先賢“重踐履、務實行”的辦校治學思想一直閃耀著實事求是精神的光芒。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遷入岳麓書院,當時的校長賓步程手書“實事求是”四個大字作為校訓,並逐步形成實事求是精神。

當時,青年毛澤東曾兩度寓居岳麓書院,從他的寓所推開窗,就能看到講堂檐前那塊“實事求是”的匾額。天天在岳麓書院學習、活動,毛澤東對於“實事求是”可謂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出版的《毛澤東傳》這樣表述:岳麓書院重視經世致用的湘學士風,表現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實事求是,岳麓書院“實事求是”的校訓深深刻在毛澤東的心中。

“實事求是”也成為毛澤東日后尋求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思想武器。1943年,在延安,“實事求是”被毛澤東題為中央黨校的校訓。1945年,黨的七大將“實事求是”寫入黨章。1978年,在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被黨中央重新確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岳麓書院考察,提出關於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重要論述,把岳麓書院的歷史地位提升到新高度﹔總書記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全新解讀,把岳麓書院的歷史文脈推進到新時代。

今天的岳麓書院,不僅是一個治學高地,也是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踐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將新時代岳麓書院這篇大文章寫好寫出彩,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新時代湖湘兒女的應有擔當與使命。

湖南第一師范: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走出了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等一大批革命先輩,孕育了中國共產黨湖南早期組織,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也是毛澤東思想的萌芽地。

1913年至1922年,毛澤東在第一師范求學、執教,實現了由愛國學生、教員到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轉變,由民主主義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在校學習期間,毛澤東受教於徐特立、楊昌濟等人,身邊聚集起蔡和森、李維漢、周世釗等一大批志同道合者。

1918年4月,毛澤東、蔡和森等13位有志青年組織成立新民學會。同年8月,毛澤東認識了李大釗、陳獨秀,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受陳獨秀委托,毛澤東於1920年開始在湖南籌建黨組織。

1921年1月1日,新民學會召開新年會議,決定以“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學會的共同目標,標志著學會由學術團體轉變成革命團體。

《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中收錄了蔡和森和毛澤東的往來書信。蔡和森在給毛澤東的信中明確提出“明目張膽地建立一個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回信表示,“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同意”。

在黨的百年征程中,第一師范師生中還涌現出大批杰出的共產黨人。包括蔡和森、李維漢、任弼時等中共早期的重要領導人,“延安五老”中的徐特立和謝覺哉,以及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段德昌、“獨臂將軍”劉疇西、新四軍首任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等。

如今,每年約有80萬人次來湖南第一師范“打卡”,接受紅色教育,其中中小學生和黨員干部佔70%以上。(記者 劉笑雪 周帙恆 劉燕娟)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