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長沙|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搶佔制高點 領跑“世界賽道”

何萌 實習生 趙喆

2021年04月30日08:38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享有“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美譽的長沙,近年來頻頻亮出“大動作”,喜訊更是接二連三。

日前,由工信部組織開展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結果出爐,長沙工程機械集群等25個產業集群成為第一批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決賽優勝者。

再添國家級“金字招牌”,意味著長沙工程機械集群將代表“國家隊”出戰“世界賽道”。那麼,長沙有何制勝法寶?

這份成績單用實力說話:長沙首個千億級產業是工程機械,此外,國內工程機械前5強長沙佔據3席。2020年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營收突破2500億元,規模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

作為長沙的四家龍頭企業,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和山河智能穩坐多個“冠軍寶座”。三一集團混凝土機械、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鐵建重工大直徑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山河智能靜力壓樁機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集群混凝土泵車、起重機、挖掘機產銷全國第一。

中聯重科高機智能工廠是國內目前最先進、高效、環保的高機工廠。長沙市工信局供圖

龍頭企業的競爭,如同心臟迸發出強勁的活力,帶動了一大批中小型配套與服務企業的迅猛發展。目前集群擁有主機和零部件企業41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1家。

隨著主機企業和配套企業協同發展,一張完整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網絡在長沙悄然鋪開。

主配協同合力共建產業生態圈

在三一集團,自主創新與協同研發的雙贏成果正遍地開花。

在主配協同方面,三一集團泵送事業部副總經理陳靜介紹,“我們在自己成立油缸、發動機、液壓泵等配件企業之外,還和外部供應鏈企業聯合,不僅是簡單的採購,更多是在研發和設計協同上開展合作,定向開發研制適用產品。”

三一與達索系統聯合開發制造管理系統(MOM)項目,將在5座“燈塔工廠”和重卡新工廠率先試行。長沙市工信局供圖

“目前我們基本可以做到產業鏈的自主安全可控。我們現在從海外採購的零部件不到10%,且有替代方案。”陳靜舉例道,其王牌產品混凝土泵車,過去採用國外品牌底盤,現在90%的底盤已更換為三一自有品牌。

正是這種“自給自足”,讓三一有了足夠的底氣。

“即便在疫情之下,我們產業鏈受到的影響非常小,今年的開局也很好。”陳靜提到,“繼2020年全年營收增長35%后,今年一季度營收繼續大幅增長,2021年總營收力爭超過1700億元。”

三一集團展廳內部。人民網 何萌攝

也正是長沙各大龍頭主機企業的強勢帶動,為周邊中小型配套與服務企業注入了全新的發展動力。

作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優質供應商,2017年起,星沙機床連續四年在湖南工程機械行業零部件配套產值第一,軸類、臂架類鋼絲繩類產量排在湖南省零部件企業第一。

“我們主要生產軸類、板類、結構件、臂架類、鋼絲繩類等多種產品,從1997年就開始和三一、中聯合作。”長沙星沙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開偉介紹,目前,三一起重機、星邦重工的設備鋼絲繩全部由星沙機床供應,中聯重科主機採用的鋼絲繩有四分之一來自星沙機床。

為了更好地為主機企業提供配套產品,星沙機床也在不斷投入研發。陳開偉提到,“我們在2017年新增全自動粉末涂裝線,涂裝產品可耐200度高溫,表面三年不褪色,工藝達到國際水平。目前產品佔據三一重工採購量的80%,中聯重科的20%。”

對於未來,他很有信心,“去年我們企業產值10億元,今年預計產值最高可達30億元。”

萬鑫精工是為三一重工塔機研發配制減速機的本土企業,2020年,萬鑫精工全年營收達到5.2億,賣出70余萬台高精密減速機、減速電機、伺服電機、驅動器、控制器等配件,訂單供不應求。

而其與三一的結緣,是在2020年6月長沙工程機械協會組織的主配對接路演活動上。當時,萬鑫精工成功入圍三一合格供應商,並於當年年底與三一正式敲定合作。

“目前,三一大約50%以上的塔機配套的減速機都在我們這裡配制。”萬鑫精工總經理助理歐浪提到,“一方面我們的產品在性能和精度上比較有優勢,達到了三一的標准水平﹔另一方面,我們的交貨周期是最快的,三天就能完成生產發貨。”

主配協同的合力,將加快產業生態圈的形成。長沙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沙要加快搶佔行業制高‘點’,延伸補強產業‘鏈’,構建高品質特色化產業生態‘圈’,建設協同開放融合的產業集‘群’。”

沖刺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合理競爭是必然的,但競爭最后就是合作。”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京生表示,“主機廠與配套企業的協同發展,是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生態圈的重要一環。”

2019年7月,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在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湖南大學、長沙銀行6家單位發起下成立。作為產業集群促進機構,吳京生和團隊成員們圍繞“造血功能”“資源共享”“協同創新”“抱團出海”等方面狠下苦功,目前初步形成了集群資源共享和利益共享的抱團發展態勢。

2019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現場。黃啟晴攝

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優選29家配套企業,指導管理升級,成功促成其與主機企業的對接。2020年,啟泰公司液壓傳感器在疫情期間成功適配整機並批量使用,解決了工程機械行業“傳感芯”之痛。同年湖南省內工程機械行業本地配套率同比提升了3.3個百分點。

在協會的統籌協調下,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已擁有12大類、100多個小類、近500個型號規格產品,涵蓋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的70%。現已研發102項新產品、120項新技術,其中5項產品為國內乃至全球首創,突破了多項“卡脖子”瓶頸。

“作為產業生態環境的‘織網人’,協會不僅要發現問題和短板,還要完善要素、推廣技術、打通渠道等。”吳京生認為,“隻有在技術上統一標准,才能推進集群企業管理升級,提升集群整體競爭力。”

為深化合作共享,打破“各說各話”,目前,協會建立了集中下料、工藝裝備和緊固件連接技術協同創新等3大共性平台,探索編制了《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機構建設指南》團體標准,制訂了“集群供應商綜合評價管理辦法和評價規范”。

“集群建設永遠都在路上。”吳京生介紹,“我們正計劃打造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並著手制訂二手設備質量檢驗、價值評估等標准。”

此外,創新也成為集群發展不可避免的關鍵詞。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近期發布的《制造業創新指數報告(2020年)》,在省級制造業創新指數中,湖南在創新協同指標方面排在全國第二。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制造業創新指數報告(2020年)》截圖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提出,產業集群發展不僅要靠規模,更要自主創新。工程機械關鍵核心部件的落地尤為關鍵,還要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推動產業鏈扎實發展。

“未來,工程機械電動化可能是行業內彎道超車的重要機會,尤其是智能控制、工業設計、個性化需求、無人駕駛等方面,都會是工程機械所需的技術。”吳京生展望道。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