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有“大醫院、大專家”,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卻成為現實。柳葉湖畔,澧水之濱,百年湘雅醫院落地湖南常德,助力湘西北地區2000萬老百姓實現“家門口看好病”的願望。近年來,該院始終把“群眾少生病、看病少跑路、治病少花錢”作為辦院目標,在常德老百姓心中贏得了廣泛贊譽。
建院三年多,實現諸多零突破
今年3月,何女士的丈夫突然腹痛難忍,一家人匆忙來到湘雅常德醫院挂急診。接診醫生開了尿常規、血常規等檢查。看著檢查申請單,何女士一臉疑惑,丈夫都痛成這樣了,不需要拍個CT好好檢查一下嗎?對此,醫生耐心解釋:“您愛人是典型的尿道結石,根本不用拍片。”何女士這才發現是自己“慣性思維”了,繼而說道:“可是他疼,開點止痛針吧!”醫生提醒說:“止痛針有點貴啊。”何女士聽完心裡一咯噔。“140多元。”醫生脫口而出后,何女士笑了,她萬萬沒想到,醫生在替她節省了不必要的檢查費后,還想著節省藥費。這次診療總共花了400多元,她笑言:“這要是去其他醫院,怎麼也得一兩千元!”
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在湘雅常德醫院。兒科主任黃榕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老奶奶帶著小外孫前來就診。黃主任檢查后發現孩子並無大礙,隻簡單囑咐了幾句。可老奶奶卻不樂意了:“我挂號費都花了,怎麼不給孩子開藥呢?”盡管黃主任一再解釋,孩子的病情不需要用藥,可老奶奶就是不依不饒。黃主任無奈之下,隻好從衣兜裡掏出20元現金退給了老奶奶。一直以來,“看病必花錢,錢必不少花”的就醫思維成為老百姓的“夢魘”。湘雅常德醫院卻不亂開藥、不亂開檢查、減少大處方,成為一枝獨秀。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家醫院,《生命時報》記者來到湖南常德實地採訪。
湘雅常德醫院位於常德市北部新城,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建在常德的分院,有3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環境大氣優美,2018年還獲得了“全國最美醫院”稱號。一進門診大廳,映入眼帘的就是“公勇勤慎,誠愛謙廉”的湘雅院訓,牆上貼滿了權威專家照片。即使在容易患者扎堆的周一,寬闊的大廳和走廊裡也不會擁擠。湘雅常德醫院黨委書記李碧海介紹,為提升就醫體驗,建院之初就拓寬了公共空間,候診區和走廊分開,實現了有效分流。患者就診、檢查不需要來回跑,基本在一棟樓裡就能完成。CT、胃腸鏡等檢查,基本可以實現“上午預約,下午檢查”的高效運轉。即便日均門診量突破3000人次,也不會擁擠、喧鬧。
與門診大廳正對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十分醒目,在這裡,患者及家屬隻需一個電話,就可以一站式預約辦理病歷查印、証明蓋章、開具發票、結果查詢、會診轉診、用藥指導等十余項服務。記者漫步於各科室之間,發現很多貼心的設計細節:腫瘤科開設了“病友沙龍”,牆上挂滿詩意的油畫﹔兒科診室色彩斑斕,布滿可愛的貼圖……
今年70歲的闕先生多次在長沙、常德等地就醫,他對記者說:“我去過很多醫院,服務態度差距很大。這裡的醫護人員很有耐心,每次溝通都非常清楚。”76歲的李先生是普外科的老病號,對於即將到來的手術,他很有信心:“這裡的醫生沒得講,很好!”
此前,常德乃至湘西北地區很多外科手術都未開展過,患者需前往長沙或北上廣的大醫院醫治。但常德湘雅醫院建院三年多來,實現了諸多“零的突破”:湖南省內首例膽管活檢術﹔湘西北地區首例三維近距離放射治療、首例小腸鏡下異物取出術、首例臂叢神經損傷功能重建術等﹔被授牌“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成員單位,全國首批“結直腸癌篩查建設基地”,疑難重症的救治能力在當地首屈一指。該院建院以來,實現救治蘑菇集體中毒“零死亡”,成為常德地區毒蘑菇中毒救治成功率最高的醫院。消化內科、腫瘤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普外科等優勢學科,已成為口口相傳的王牌科室。
環境要干淨,人更要干淨
“這是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嘗試。” 常德市經濟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經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克非告訴記者,湘雅常德醫院的建立,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推進城市綠色發展的必然一環﹔另一方面,也是基於現實需求。常德、張家界、湘西自治州位於湖南西北部,三個市州僅一家三甲綜合醫院,老百姓可選擇的優質醫療資源非常有限。
為解決患者需求,填補湘西北地區的醫療技術空白,“百年老店”湘雅醫院首次走出長沙。2017年11月18日,由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主導,經投公司投資建設,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面托管的非營利性三級綜合醫院湘雅常德醫院正式開業,為2000多萬民眾帶來了健康福音。
為使湘雅同質化的醫療水平能在常德“落地”,常德市委市政府、中南大學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湘雅常德醫院的主要管理團隊和專家全部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委派,共70余人長期派駐,包含臨床科室主任31名、護士長30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還為招聘的醫護人員提供1~2年的規范化系統培訓,確保他們達到湘雅的品質要求。
曾克非表示,經投公司採取了優厚的人才引進措施。一方面,在醫院旁建立公寓,拎包入住,為人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政府政策支持,醫護薪酬待遇比在長沙還好﹔落地常德的員工子女,可以就近直升集團投資的學校,每年優惠近1萬元學費,集團投資建設的其他項目也會給予優惠價格。另一方面,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設備,提供科研平台。例如,成立多學科診療中心、精准醫學分子診斷中心﹔為病理科配備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所有常規臨床病理診斷、免疫組化檢測分析等病理系統﹔為檢驗科配備國際先進的醫學檢驗設備,並採用氣動物流運送標本,軌道小車運送藥械,極大地提高了醫院服務效率,樣本傳送隻要3分鐘,1小時內可同時處理600多個樣本。
如今,湘雅常德醫院已成為湘西北地區乃至湖南省的信息化行業標杆。該院上線了包括電子健康卡、移動醫療、移動護理、移動床旁結算系統、全流程智能導檢系統等在內的首個健康鏈平台,搭建了湘西北地區首家醫院大數據運營平台,患者可在線獲取自己的醫療數據、檢驗檢查報告等。
湘雅常德醫院還開辟了綠色通道,便於雙向轉診。該院日常診療按照湘雅標准進行同質化管控,若患者需要轉診、會診,院方可以將大專家請到常德,讓患者就地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疑難急重症患者,按照轉診要求,可以轉到湘雅本部進行治療。湘雅常德醫院曾多次深入基層,開展大型義診和健康講座等公共醫療服務。通過技術指導、學術支持、分級診療、雙向轉診、人才培養,提升基層醫院水平,與常德下屬多個縣(市)區,以及湘西北地區其他醫療單位,建立多方位合作關系,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發展。
此外,湘雅常德醫院還倡導“建立最干淨的醫院”,不隻環境要最干淨,人也要最干淨——不拿紅包和回扣,不亂開藥,全院員工都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為先”的理念。提升醫療技術並非一朝一夕,但好的醫療服務能直接溫暖患者。“微笑服務”正在湘雅常德醫院成為風尚。
培養中堅力量,打造特色學科
對老百姓來說,湘雅常德醫院無疑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健康工程”“民生工程”。“大型公立醫院是優質醫療資源的擁有者,如何盤活這些優質資源、提高運行效率、拓展技術優勢、提升對周邊特別是基層的指導與輻射能力,使優質醫療資源更好地服務社會,是當前解決‘看病難’、提升基層群眾獲得感最切實可行的途徑之一,也是公立醫院的發展需要。”曾克非認為,國企要做好“城市運營商”,想要吸引更多優質合作伙伴,就必須有所作為。湘雅常德醫院極大地補充了湘西北地區的優質醫療資源,增大了輻射范圍,有效緩解常德及周邊地區老百姓的就醫壓力,增強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社會服務能力。據悉,湘雅常德醫院建設規劃全部完成后,將成為常德地區規模最大、臨床專科門類最齊全、診療容量最大、診療技術最先進、高層次醫護人員最多的大型現代化綜合醫院,將全方位推動整個湘西北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談及湘雅常德醫院面臨的挑戰,曾克非認為,一個新醫院的建成不容易,一方面,醫院人才梯次還不鮮明,除委派的專家外,醫院自己培養的頂尖專家不多,青年醫生正在成長,成為中堅力量還需要時間﹔另一方面,還需要突出學科特色,不僅要在省內特色鮮明,在全國范圍內也必須有聲音。
曾克非表示,國企姓“國”,要有擔當,為當地老百姓謀福利,但國企又是“企業”,必須經歷市場的考驗,組合優化市場配置,多做實事。這就需要繼續提升醫療質量和水平,完善醫療服務體系,立足本地、輻射周邊,高起點、高標准強化醫院精細化管理,打造湘西北區域醫療中心。(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