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吉首市矮寨鎮。 周德成 攝
5月10日14時21分,記者驅車從吉首西上包茂高速,7分鐘便駛上矮寨特大懸索橋。陽光下,這座橋面設計標高與地面高差達335米、主跨1176米的大橋顯得格外雄偉。
矮寨大橋是包茂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創下4項“世界第一”:目前世界峽谷跨徑最大懸索橋﹔首次採用塔、梁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首次採用“軌索滑移法”架設鋼桁梁﹔首次採用岩錨吊索結構,並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成為網紅大橋。
橋下,德夯大峽谷薄霧籠罩。問天台上,兩名苗家姑娘不停跳躍、翻轉,敲得苗鼓震天響。鼓聲和著流沙瀑布的嘩嘩水聲,熱情迎接各地客人。瀑布不遠處,德夯苗寨裡,古朴的木房子、石拱橋,及在河邊捶打清洗衣服的阿婆,勾勒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
12分鐘后,記者在矮寨收費站下高速,來到矮寨鎮排兄村。綠山青瓦間,一棟苗家木屋結構的農家樂映入眼帘,這是村民龍金志的家。
剛接待完3桌客人,龍金志和妻子吳祥芝正忙著在廚房打掃衛生。“太忙了,從‘五一’忙到現在,沿著高速過來的客人太多了。”龍金志告訴記者,因為靠近高速公路出口,加上他家農家菜味道好、價格實惠,“五一”期間每天營業額超過1萬元。
2012年3月31日,矮寨大橋正式通車,矮寨的奇山秀水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創建為5A級旅游景區,越來越多的人沿著高速公路,來矮寨感受“百年路橋奇觀,千年苗寨風情,萬年峽谷風光”。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矮寨奇觀景區接待游客19.5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17.8萬元,景區民宿客棧出租率達100%。
2012年,借助高速公路帶動旅游開發的強勁勢頭,龍金志開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樂,年純收入近20萬元,不僅買了車,還在城區買了房。
15時許,一輛來自貴州銅仁的旅游大巴下了高速,緩緩駛進矮寨鎮吉斗寨游客服務中心。這支由56名近70歲的大媽大爺組成的旅游團,是在韶山參觀毛澤東同志故居后,沿著高速公路過來的。“四通八達的高速網絡好啊,10多天時間,我們幾乎玩遍了湖南。”70歲的石來坤大爺告訴記者,從銅仁出發,他們沿著高速在湖南轉了一圈。
游客剛下車,負責景區衛生管理的龍秀成笑著打招呼,叮囑大家垃圾入桶。每天正常上下班,一個月3000多元工資,景區購買“五險一金”,龍秀成說自己也成了“上班族”。
聽到游客們一個勁地夸眼前的矮寨大橋,龍秀成自豪地介紹,通了高速公路,矮寨從“窮山惡水”變成了“金山銀山”。“一橋一高速,一山一水,養活一個矮寨。”龍秀成告訴記者,現在景區工作人員有500多人,通高速公路前不到30人。
德夯大峽谷,來自國內外的鼓隊正在交流展演。隻見苗家姑娘人影翻飛,10多面苗鼓敲響,鼓聲時而如清澈的山溪,輕快酣暢地流淌﹔時而如沉厚的大河,氣勢磅礡地奔騰。鼓聲熱情激越,鼓舞恣肆昂揚,游客如痴如醉。作為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矮寨每年還會舉辦苗族趕秋節、苗族“百獅會”等活動,向游客展示苗歌、上刀梯、苗族武術等民間技藝。
一條高速,帶活了旅游,帶旺了產業。
“以前農產品出不去,賣不上價。有了高速公路,全國消費者都能吃上我們矮寨新鮮的金秋梨、黃桃、羊肚菌,也能喝上我們恰比河畔的黃金茶。”矮寨鎮黨委副書記劉思偉介紹,高速公路修通,將被德夯大峽谷分隔的排兄、陽孟、幸福等苗族村連成了一塊,將山寨的土特產運送到全國各地。
去年12月底,10多公裡的夯吉鄉村旅游精品公路修通,被大山深鎖的德夯、坪年、恰比、岩科、中黃、補點等傳統苗族村落串珠成鏈,沿途古苗寨、黃金茶園和奇山秀水成為一條原生態的旅游熱線。保護古建筑、打造美麗鄉村、扮靚民宿,古苗寨悄然“換妝”,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記者 向莉君 通訊員 陳生真 向軍 龍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