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走好群眾路線,深入基層問計、問需於民

本報記者 孟祥夫 朱 磊 孫 超 王欣悅

2021年06月15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堅持實事求是 掌握發展規律(深度關注·把好傳統帶進新征程(12))

實施“精准扶貧”方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都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結果,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

深入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堅持實事求是,最基礎的工作在於搞清楚“實事”,就是了解實際、掌握實情。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對實際情況作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到耳聰目明、心中有數,使思想、行動、決策真正符合客觀實際。

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在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金融助理”正走村入戶,為農民送上發展最需要的金融服務咨詢。這是樂安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調研,了解到鄉村發展的堵點、難點后開出的“方子”。

“咱家開了銷售農資的門店,缺少資金,可以申請貸款嗎?”樂安縣山碭鎮山碭村黨群服務中心,村民圍著縣農商行山碭支行信貸員、村“金融助理”田躍明問個不停。

去年召開的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樂安縣委書記彭銀貴表示,要讓普惠金融下沉到農村,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各領域、各環節。不久,如何破解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如何用現代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堅持實事求是,摸清真實需求是關鍵。縣農商行動員全縣17家支行的員工利用休息時間,深入農戶調研。他們白天上班,晚上分片入戶,了解農戶、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殖大戶、返鄉創業人員等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下沉服務重心,創新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一份關於派駐金融助理的實施意見出台並正式下發到全縣16個鄉鎮。4月起,派駐工作陸續鋪開。目前,縣裡已派駐金融助理45名,覆蓋了80個行政村。

在山碭村,村黨群服務中心為金融助理安排了專門服務窗口,並設置了崗位牌和服務公示牌。“村裡有了金融助理,就可以無縫對接群眾的金融需求。”村黨總支書記康保輝介紹,前不久,村裡的閩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因擴大西紅柿種植面積300畝,急需資金。金融助理獲悉后,立即現場指導公司負責人選擇合適的貸款產品,並幫助公司落實了300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

金融助理進村,拉近了金融服務與群眾的距離。目前,縣裡還引導金融企業利用好調研成果,創新農村金融產品、金融服務,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領導干部如何科學決策?堅持實事求是是基本態度。摸清了真實情況,了解了真實問題,作出的決策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造福於民。

走好群眾路線,深入基層問計、問需於民

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群眾期待?下發的文件能否在基層落地?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離不開深入基層,問計、問需於民。堅持實事求是,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隻有充分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政策才更接地氣、便於落實。

2019年,湖南省益陽市高新區大海塘村調整為大海塘社區。轄區內45個小區中,有27個屬於無物業管理小區,普遍老舊。另外,5個佔地廣闊的村組組成1.9萬人的大社區,隻有9名專職工作人員,“賬上缺錢,手上缺人”,群眾反映問題多,不少需求得不到滿足,社區干部捉襟見肘。

轉機出現了,從今年初開始,幾個上級機關來的新面孔開始活躍在社區。原來,益陽市開展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由市委辦牽頭,市創文辦具體負責,要求每個社區都有市、區單位結對子。從市、區主要領導,到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都要扎進社區,問需於民。按照安排,市委宣傳部干部高宏凱、黃峰,高新區組工局干部劉建,成了大海塘社區的聯點干部。

社區難題和群眾反映形形色色的問題,如何找到突破口,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他們決定開展“敲門行動”,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每天晚上7點到9點半,拿著小本子,挨家挨戶傾聽訴求。

海棠銀城花園小區的下水道管涌問題是居民長期的“痛點”,一旦管涌,院子裡糞水、污水橫流,群眾反映很大。作為聯點單位,市委宣傳部按照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制度,召集多部門會商,很快拿出投資60萬元的改造方案,徹底解決困擾居民多年的煩心事。

近年來,一些地方還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向群眾深惡痛絕的形式主義問題開刀,舉實措、出實招,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

“以前,打電話報警找車主挪車的警情,佔了全市交通領域警情的1/3。”湖南瀏陽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副隊長袁雁軍說,面對行車難、停車難老問題,相關部門也曾提出過辦法,但問題一直懸在空中。

“到底有多少市區常駐車輛,轄區內的車位數到底有多少,我們過去並不完全掌握。”袁雁軍說。交警部門和街道、社區干部花了近一個月時間,進小區、進車庫數車位。利用相關地圖大數據和道路關卡的攝像頭,統計出了連續四周在市區范圍內活動的常駐車輛約為9.7萬台。而各類車位約為8萬個,城區內車位的需求分布也已心中有數。

表面問題是堵車、亂停,根子上的問題卻是1萬多輛機動車長期無車位。問題摸清了,解決方案也就有了。瀏陽市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全市2021年預計新建車位1000多個。此外,市裡在調研群眾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加大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目前全市200多輛公交往來城鄉,解決農村群眾的出行難問題。

解決政策“懸在空中”“水土不服”的難題,黨員干部就必須走到群眾身邊,聽民聲、訪民情。走好群眾路線,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不斷創新發展理念

堅持實事求是,勢必要求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對於內外部形勢和條件的不斷變化,要跟上趟,必須沖破落后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束縛。

這些年,海南省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的變化,就是干部群眾堅持實事求是、不斷解放思想的結果。

走進沙土村,巨大的地瓜雕塑映入眼帘。眼前這個擁有800多棟高矮不一小洋房的美麗鄉村,以前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

窮是有原因的,村民過去主要種水稻,但河沙地保水保肥都很差,種植效益不高,年輕人進城打工,大片土地撂荒。

“村子要發展,老路子行不通。”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王文克說,他四處走訪找門路,發現沙地雖然種水稻不行,但種地瓜品質卻格外好。了解到城裡人對優質農產品需求較大,王文克決定帶著村民試一試。

村民卻積極性不高:“祖輩都種地瓜,也沒見誰發家。”“地瓜都是拿來喂豬、釀酒的,想靠它致富,怎麼可能?”這些說法沒有擋住王文克,倒是給他提了醒。經過調研,他發現以前村民種地瓜畝產低、賣價也低,主要是品種不行。經過再三考察,王文克找到了一種口感、甜度、外觀、纖維含量都很好的品種。

種苗找好了,王文克開始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說服了5戶村民,調整200畝地一起干。科學種植換來了豐厚回報,第一年就掙了錢,村民紛紛加入。200畝、1700畝、2600畝……種植面積逐年增長,如今,全村種了近兩萬畝。

種植面積大了,新問題出現了——豐產不豐收。澄邁縣提出“商標富農”,橋頭鎮與海南省農科院合作,摸索出一套嚴格的標准化種植流程,沙土村注冊了“橋沙”商標,緊接著又注冊了“澄邁橋頭地瓜”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有了品牌和商標,橋頭地瓜的名頭越來越響,小小地瓜進入了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型超市。

“地瓜價格從原先的0.8元到現在的5元一斤。2020年底全村地瓜銷售約2.9億元。”王文克說。

干部牢牢堅持實事求是,開動腦筋,就能沖破原有思維束縛,不斷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掌握新的本領和方法,更好地服務群眾。

《人民日報》( 2021年06月15日 第 19 版)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