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薯“長”成大產業

2021年06月17日09:40  來源:湖南日報
 

晨光熹微,漫步撈刀河源頭,長沙縣金井鎮仍在撈刀河的臂彎裡酣睡。放眼望去一片沃野,東邊不遠處,沃園農場的兩個高大“紫薯小精靈”——“沃沃”和“園園”,輪廓開始清晰。

沿著撈刀河源頭向東,聽到村民感嘆當地農業之變:還是這片農田,如今不僅擁有馥郁滿腔的“金井茶”,還長出了香薯這樣的“金果子”,更“長”出了薯文化創意、薯主題民宿、相關產品研發加工等新產業。

變化源自變革。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田園綜合體,村民們盼著土地生金。彼時,已探索紅薯種植多年、“碩士薯農”長沙沃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彭煥新,也盼望帶著鄉親們闖出一條新路。一年后,一座以薯文化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崛起。

日上三竿,聽見窗外鳥鳴,彭煥新推開窗戶。窗外,兩個“紫薯小精靈”身前,聚集了不少前來“打卡”的家長和孩子。

趁著端午假期的晴好天氣,紛至沓來的游客隻為做一件事——帶著孩子沉浸式體驗薯文化的樂趣。而“沃沃”和“園園”,是他們體驗的開始和窗口。

“這兩個‘紫薯小精靈’是我們重點打造的‘文化IP’。”在彭煥新看來,如今田園綜合體和主題農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何把路走出特色,得圍繞薯文化做文章,著力打造擁有高辨識度、自帶流量、強變現穿透力的文化標記,主要吸引家庭、青少年這些目標人群。

湖南師范大學在沃園農場設立了我國首個融文學創作、文化創意、藝術表演和研學教育於一體的農場體驗式童話創意寫作基地。以“沃沃”和“園園”為主人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指導學生,創作了《精靈學堂》《心湖奇遇》《智取田鼠》等多篇以薯文化為主題的童話故事。

在“紫薯小精靈”前打完卡,市民劉嵐帶著孩子來到“沃沃園園主題手繪牆”參觀,前往“悅讀空間”圖書館讀童話故事,讓孩子在玩中有學、學中有樂。穿過紫薇廊、薯願亭,再來到雜糧文化館參觀。該館以紅薯文化和旱雜糧文化為核心,將紅薯和雜糧的發展史、營養價值、故事和藝術貫穿始終,融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雙江地區的民俗故事傳說和地方農耕文化進行展示。

結束旅程前,劉嵐還為孩子買了不少“沃沃”和“園園”的文創產品。

而今的沃園農場,大到場景、小到細節,從農產品到體驗活動,再到餐飲美食,每一個環節都與薯相關。

“以薯文化為魂,我們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都市農業的經濟、生態和服務功能。”彭煥新說,沃園農場已逐步形成具有多重功能的“田園綜合體”群落。

目前,綜合體包括文化創意休閑區、智慧農業示范區、趣味互動體驗區、濱水公園游憩區等四大功能區域,並將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旅游景點,形成以薯類和特色雜糧為主題化的購物、美食、娛樂、住宿等新業態,推出香薯體驗式自助挖掘活動、“小農夫”農耕體驗活動、香薯美食節等特色活動,受到游客好評。

沃園農場從台灣、日本引進6種特色甘薯品種,帶動數百名農戶參與種植。“種植一季香薯,每畝收入2000元﹔種植兩季,每畝至少有4000元,年底公司還會再給種植技術好、積極性高的農戶發紅包。”彭煥新說。

讓小香薯“長”成大產業,企業還對香薯產品進行深加工,目前已推出紫薯燕麥餅、紫薯小花片等近10個系列產品,紫薯果酒加工工藝等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提升產品附加值,大大緩解了農戶種薯后的儲存和銷售難題。

“進一步開發香薯價值,要將它‘榨干’。”彭煥新笑著說。(記者 周小雷 邢驍)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