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白關鎮:“白關絲瓜”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06月24日14:46  來源:海外網
 

夏日炎炎,在湖南株洲市蘆淞區白關鎮蠶梅村,村民們正喜孜孜地忙碌著採摘新鮮的絲瓜。

“我們的第一批絲瓜五月初就上市了,每斤賣到15元,完全體現了我們白關絲瓜的品牌價值!”白關鎮農家一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技師曠道西興奮地說。

“白關絲瓜確實名聲在外啦!”白關鎮蠶梅村絲瓜育苗大戶袁深根看著手裡的絲瓜自豪地說道。自立春起,袁深根便在大棚內開始新一年的育苗工作。從授粉開始,到把絲瓜嫩苗運往各地,袁深根事事親力親為,目前絲瓜育苗已達18多萬株,不僅保障了本村農戶種植絲瓜,還將瓜苗銷往湘潭、醴陵等地。

2020年3月,“白關絲瓜”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品牌,12月上旬完成農業農村部的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認証,是株洲唯一一個在一年內完成地理標志“雙認証”的農產品。專家稱,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意味著獲得了闖市場的“金字招牌”。

1983的《湖南省水利志》中曾記載,白關絲瓜歷史悠久,起源於1933年,原名白絲瓜,曾是宮廷佳肴。勤勞的白關人在引進白絲瓜后,發現絲瓜收獲期較短,且春夏絲瓜與秋絲瓜口味差距較大,便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改良了絲瓜品種。如今,成為株洲市一項“拳頭產品”,很多像袁深根一樣的農戶借種植絲瓜紛紛實現了脫貧致富。

白關鎮是怎麼在絲瓜種植上走出自己的特色路、打響“白關絲瓜”這一品牌的呢?白關人自豪地說,我們有自己的一本“絲瓜經”。

大棚作法門 巧解溫度題

白關鎮,地處株洲市郊東部,年平均氣溫17-18℃。熱量資源充足,降水多,無霜期長。土壤主要為紅壤,以紅黃砂泥為主,有機質含量平均為3497g/kg,耕層質地以砂壤為主,pH為5.11,十分適合種植瓜果蔬菜。但因冬季氣溫較低,立春后回暖較遲,影響瓜苗培育,導致早期的白關絲瓜往往趕不上頭市,而第二批絲瓜市價又遠低於頭市,便有許多農戶不願種植絲瓜,白關絲瓜的發展曾一度陷入瓶頸。

為解決溫度難題,白關鎮想到了大棚育苗的方法,通過大棚保溫,讓絲瓜生長期提前,同時大力普及大棚溫度控制系統,讓90天的採收期延長至150天。以東方四季果蔬基地、袁深根為代表的農企、農戶更是針對絲瓜色澤、口感不斷進行改良,讓本生長於春夏的絲瓜可全年結瓜上市,同時令秋絲瓜也能鮮甜不遜於春絲瓜,保証了絲瓜品質,也提高了種植戶信心。

“三穩一保”促生產 新技術打通品牌關

春絲瓜和秋絲瓜都面臨著供需不平衡的難題,無論是春絲瓜的供不應求,還是秋絲瓜的供大於求,都容易觸發“菜賤傷農”的危機,因此保障絲瓜供應量、拓寬銷售渠道是白關鎮打響特色品牌的關鍵環節。

白關鎮著重抓好“三穩一保”工作,為絲瓜種植打好基礎。一是穩政策。全面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及時將種糧補貼全部發放到位,積極協調信用社等金融部門,保障春耕農戶貸款資金需求。二是穩面積。組織各村(社區)全面開展2021年果蔬種植面積摸排行動。截至目前,白關絲瓜、長青冬瓜、白玉甜瓜等20余種果蔬種植面積達到13064畝,其中絲瓜佔比為54.4%。三是穩產量。聯合當地鄉賢企業、村級經濟合作社,全面做好種子、化肥的購買和儲備及育苗培肥等工作,幫助一萬余名農戶順利實現復耕。四是保供應。加強產銷對接,引導更多企業、散戶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微平台解決滯銷問題,依托龍頭企業望家歡、東方四季、農家壹號等,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嚴格的供應商篩選、產品抽檢和獨立第三方審核,精准研判需求目標,並通過溫度鎖管理等技術保障冷鏈不斷,確保高品質絲瓜進入市場,讓白關絲瓜從田間地頭躍入新媒體平台,線下線上同時打響品牌。

絲瓜溫暖異鄉心 鄉情為引增效應

“白關絲瓜的味道能喚醒游子心中美好的家鄉時光,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樣從白關走出來的人看到白關絲瓜馬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家鄉之情。”在深圳創業的付先生夫婦,偶然在超市購物時看到白關絲瓜,當時心情特激動,一下子買了幾十條,自己吃,還送些給朋友吃,“白關絲瓜代表的是家鄉味,希望家鄉的絲瓜走得更遠,銷得更廣,讓更多在外漂泊的白關兒女都能品嘗到這份獨特的鄉情。”

家鄉人帶動消費,一大批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株洲人都積極主動地推廣著白關絲瓜。依托先進的種植培育技術、科學的儲存運輸模式,白關絲瓜不僅做到了“全年鮮”,更實現了“全國鮮”﹔不僅銷往湖南省各地,更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逐漸樹立起自己的品牌旗幟。

絲瓜生白關,春來多幾支,願君多品嘗,此物最相思。鄉情為引,口味留心,白關絲瓜這本“經”不僅在手中,更在千萬株洲人的心裡。

“今年我們啟動了‘白關絲瓜’特色小鎮建設,做好‘規模’文章,培育發展動能。全力推進‘1126’發展目標:優先發展1條白關絲瓜產業帶(‘東山村—龍鳳庵村—蠶梅村’),完成1萬畝絲瓜種植面積,重點打造東方四季和華億2個高標准示范基地,力爭實現6億產值。”白關鎮黨委書記黃強介紹。(劉暢 孫敏)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