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岡:鹵菜之都 銅鵝之鄉

南嶺北麓,資水上游,武岡之境,鵝聲陣陣。
遠在宋朝,湖南武岡便有養鵝傳統,宋代著名詩人陳與義在武岡之行后,便賦詩《村景》:“黃昏吹角聞呼鬼,清曉持竿看牧鵝。”
600多年養殖,武岡培育出有“世之名鵝”美譽的銅鵝,武岡也被冠以銅鵝之鄉的美名。當銅鵝之鄉與鹵菜之都同歸於武岡,暢游資水的銅鵝,身價倍增,在國際市場翱翔。
潘顯龍為養鵝改建的池塘。人民網 李芳森攝
資水河畔
養鵝人的百年守護
“天上飄落雲千朵,麻麻白白擠滿河,風吹雨打聚不散,農家遍地是銅鵝。”早上5點,武岡市鄧元泰鎮天心村,威溪河畔,84歲的潘顯龍已開始一天的忙碌——把家裡的300多隻鵝趕往河中水草豐美的地帶。
潘顯龍養的並不是普通鵝,而是武岡當地的特色銅鵝。因其叫聲似銅鑼的聲音,其喙、蹼呈黃色似黃銅或呈青灰色似青銅,由此得名。
早在1981年,武岡銅鵝載入《湖南省家禽家畜品種志》,與洞庭湘蓮、寧鄉豬一起被譽為湖南農業三寶。
潘顯龍養殖的銅鵝。人民網 李芳森攝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堅信好水好草出好鵝的潘顯龍,自從開始養殖銅鵝起,每天都會把銅鵝趕進河裡。一早一晚,每次放養3個小時。
一隻銅鵝,在潘顯龍家傳承了200多年。
“小時候就盼著過節,那就能吃到銅鵝了。”雖已過耄耋之年,但潘顯龍仍對記憶裡母親做的銅鵝念念不忘。“也不是什麼節都能吃上,隻有春節和中秋才行。”
一年不過兩品嘗,潘顯龍更覺珍貴。
“我家自從200多年前就開始養銅鵝,傳到我就是五代人了。”潘家與銅鵝雖有百年緣分,但潘顯龍養殖銅鵝,卻只是30多年前的事。
1988年,彼時的潘顯龍還是天心村支部書記,家裡的銅鵝均由母親照料。也就在那年,母親與世長辭,潘顯龍也就接過了家裡的6隻銅鵝。
“雖然不多,但聽到銅鵝的叫聲,我就覺得很親切。”2002年,為更好的照料銅鵝,潘顯龍把養殖場從老家遷到了威溪河邊,那時的養殖規模已經有了90多隻。“2019年養的最多,有400多隻。”
當問及潘顯龍准備什麼時候“退休”時,潘顯龍昂著頭說:“等到銅鵝年產蛋量更高、長得更大、還能反季節生產時,我就退休。”
武岡鹵銅鵝。受訪單位供圖
工業園區
老手藝的現代呈現
湖南金福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概貌。受訪單位供圖
從寧靜鄉村來到武岡市工業園,走進湖南金福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便有鹵制品的香味傳來。
以正宗武岡銅鵝為原料,配以二十多種名貴中草藥,經過反復浸煮,最后晾干,這樣精心研制而成的,便是金福元的拳頭產品——武岡鹵銅鵝。
任銀蘭與鹵銅鵝的結緣,始於童年的味蕾記憶。“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爸媽就會給我一些零錢,讓我出去買一些鹵味回來加菜。”
當看到普通的食材在翻滾的鹵水中煮上一小會兒,便成為讓自己欲罷不能的美味,任銀蘭便深感這道美味“魔法”裡的奇妙。
2003年,任銀蘭扔下曾經的“鐵飯碗”,開始追逐其這道美味“魔法”。“武岡鹵銅鵝是武岡鹵王陳氏所創,歷史悠久,第二十八代傳人陳福元就是我的姐夫。”
有了姐夫獨家秘法的加持,任銀蘭向親朋借了50萬元左右,信心滿滿地在城區南門口租下一個面積約為5畝地的老廠房,開始了自己的鹵味生涯。
一個小作坊,兩大類鹵味食品,大約50個工人,全部手工制作,讓任銀蘭在5年后就有了過千萬的銷量。
2014年,任銀蘭開始引進鹵制品生產線,武岡鹵銅鵝開始銷往外省。
2016年,任銀蘭的鹵味產業搬進了武岡市工業園,公司佔地擴大到26畝,生產線逐漸拓展到4條,員工達到200人以上。曾經沿街叫賣的鹵制品,已擴展到涵蓋休閑食品、膨化食品等上百種產品。通過與10余家合作社簽訂了武岡銅鵝訂單採購合同,金福元年加工武岡銅鵝達100萬羽。
任銀蘭的小作坊,憑借家鄉的銅鵝,摘得了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金字招牌,並把銅鵝銷售到了印度尼西亞、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家。而且,2019年任銀蘭與324戶共計1125個貧困戶簽訂了連續五年的產業委托幫扶協議,通過產業扶貧大大促進了農民增收,加速了貧困戶的脫貧步伐。
武岡市也將武岡銅鵝養殖納入扶貧重點產業和湖南省政府一縣一特扶貧主導產業進行重點扶持,支持產業發展。將武岡銅鵝培育成高知名度、美譽度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品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湖南武岡銅鵝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部分廠房。人民網 李芳森攝
新興地帶
投資人的“養鵝王國”
已是初秋,“秋老虎”威勢不減,室外最高溫度仍在35℃以上。
武岡市龍溪鎮曹家塘村,湖南武岡銅鵝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內,廠房建設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60畝土地上,一家集銅鵝養殖、屠宰、深加工的農業綜合型企業正在拔地而起。
2020年2月動工,廠房雖未全部完工,但絲毫不影響銅鵝養殖的進度,雖只是一年半的時間,這家從長沙招商而來的農業企業,已是最大的銅鵝養殖基地。
公司技術總監易雄偉介紹,因為武岡銅鵝位居湖南農業三寶的品牌價值,總部便願意落子武岡,進行視頻產業的初嘗試,延長農業產品線。
湖南武岡銅鵝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銅鵝養殖基地。人民網 李芳森攝
“武岡銅鵝,有發展空間和潛力。”對於從事養殖工作20多年的易雄偉來說,武岡銅鵝是“湘農三寶”之一,先后載入了省和國家家禽品種志,為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湖南省著名商標,品牌價值值得挖掘。
易雄偉認為,武岡銅鵝要走出一條自己的發展之路。借助總部的資源優勢,公司現已搭建起一張北至天津、南到廣東、東抵江蘇、西達四川的銷售網絡。
武岡現有存籠種鵝12000羽,年出籠商品銅鵝120萬羽。建有26個養鵝基地,加工銅鵝生產廠家4家。
“我們不僅要做最大的銅鵝養殖企業,更要做全國最大的養鵝企業。”易雄偉說,等到2023年,公司要打造成肉鵝出欄量1千萬羽、年產值逾10億元的“養鵝王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