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湖南國資系統:傳承紅色基因 勇擔發展重任

 吳茜薇 田運宏
2021年10月12日21:46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2001年3月,湖南路橋承建的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竣工通車,享有國內第一大斜拉橋、世界第一大鋼斜拉橋之譽。(單位供圖)
2001年3月,湖南路橋承建的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竣工通車,享有國內第一大斜拉橋、世界第一大鋼斜拉橋之譽。(單位供圖)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接續百年,湖南積澱了深厚的紅色文化。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湖南省國資委系統堅持以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為主題,以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為主線,深入挖掘國企紅色根脈,組織“傳承紅色基因 激發奮進力量”國企紅色精神巡回宣講。

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感人故事,深化改革發展,擔負使命重任。歷時4個月,巡回宣講20余場,“國企紅色精神”深入三湘四水、深入企業集團、深入生產一線,從逶迤南嶺到波涌洞庭、從湘江之濱到四水之畔,傳遞光彩奪目“國企紅”。

真抓實干 勇擔“鋼鐵強國”紅色使命

大國鋼鐵,國之棟梁。

1956年,冶金工業部在全國謀劃鋼鐵企業“三大五中十八小”戰略布局。

翻開華菱湘鋼廠史,一幅幅斑駁的老照片,見証著華菱湘鋼的發展史。

1958年,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數萬援建人員齊聚湘潭,大家意氣風發,豪情滿懷。1958年11月,在焦化、燒結、煉鐵、煉鋼等前道工序尚未完工、並不具備生產條件的情況下,湘鋼人以挑戰不可能的決心干出了軋鋼、金屬制品等后道工序率先實現生產,拿出產品,支援國家,這也是當時世界鋼鐵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奇跡——“倒著建”!僅用時兩年,線材廠250軋機生產線正式投產,軋出第一卷線材盤條,這樣的速度,即使跟當時先進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華菱湘鋼60多年的發展歷程,展示著一個個耀眼的數字:1997年,湘鋼鐵、鋼年產量首次突破100萬噸﹔2001年,鐵、鋼年產量雙超200萬噸﹔2004年,鐵、鋼年產量突破300萬噸……

突破還在繼續。

2018年以來,華菱湘鋼獲得專利授權156項,開發新產品100多個,有21個系列47個品種替代進口﹔五年累計投入45億元進行環保項目改造,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構建鋼鐵新材料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成為三一、中聯重科等行業巨頭的最大供貨商﹔2020年10月,湘鋼本部月產鋼突破100萬噸……

近年來,華菱集團始終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地位,集團黨委學史力行,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鑄魂強根,推動華菱進軍世界500強,在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生動實踐中走在前列、干在實處。

守正創新 筑牢“三湘大地”紅色根基

2021年2月25日,湖南建工集團收獲了一塊沉甸甸的獎牌: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鮮花和榮譽的背后,是無數建工人嘔心瀝血的付出。

2017年7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將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裡”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交給湖南建工集團。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點多、線長、面廣,分布在14個市州,散落在全省68個偏遠縣市區,有的地方用電無法保障,有的地方沒有自來水、沒有通路,材料的運輸、施工人員的生活等都成問題。

14家施工單位、4家設計院、4000名管理人、6萬名勞務人員、1000多個日夜,湖南建工人以不畏艱險的韌勁和干勁,與時間賽跑、跟天氣較勁,用汗水揮洒。

建工集團項目經理鄧旺華負責桃源縣易地扶貧搬遷西北片區10個鄉鎮,18個安置點,58棟單體建筑建設任務。每天18小時連軸轉的工作和過度勞累讓他身體不堪重負。身體稍加恢復后,他又回到工作崗位,核對兩三米高的結算資料。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正是有許多鄧旺華式的“拼命三郎”,集團圓滿完成易地扶貧搬遷項目657個,總建筑面積532.12萬平方米,安置5.7萬戶20.4萬人。

近年來,湖南建工集團不斷強化政治建設,提升政治引領力,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融入到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通過黨建入章、政治建設考察、雙述雙評、“約法三章”、“三個優先”等舉措,全面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同時,通過對紅色資源的開發、建設、修葺和維護,推動理論學習、思想武裝與黨史學習教育和紅色資源的建設保護相結合,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上下求索 賡續“路橋湘軍”紅色精神

“交水建路,中國路﹔交水建橋,世界橋”。湖南交水建集團始終高擎黨旗,秉承產業報國、交通為民的歷史使命,為湖南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交通能量。

1972年10月1日,長沙湘江大橋隆重舉行通車典禮。短短一年時間,這座全長1250米的雙曲拱橋,便騰躍而起,結束了長沙人千百年來靠擺渡過河的歷史,也把“路橋湘軍”的貢獻鐫刻在長沙發展史上。

長沙湘江大橋,如今已更名為長沙橘子洲大橋,是長沙第一座湘江大橋,也是交水建集團第一次在湘江長沙段架設的橋梁。至今,它仍然是國內最長的雙曲拱橋,在湘江上創造了用64天時間吊裝1900多件,總重1萬噸的國內紀錄。其中2×322米雙跨纜索吊裝的創新,獲得國家科委首屆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7年起,長沙銀盆嶺大橋、猴子石大橋、黑石鋪大橋、福元路大橋陸續建成,加上在建的香爐洲大橋、暮坪大橋等等,交水建集團在長沙東西兩岸架起連接通道﹔1991年開始,交水建集團建設七座長江大橋,創下了湖南路橋“七飲長江”神話,“路橋湘軍”品牌從此聲名鵲起﹔2020年12月,湖南路橋中標湖北荊州觀音寺長江大橋,開始了“八飲長江”的豪情之旅……

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

交水建集團跨過三湘四水,越過洞庭,挺進長江,揚帆“出海”。在國家橋梁建設戰略中,交水建集團擔當作為,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大江大河、高山峽谷都是“路橋湘軍”的“創作”天地。而今,交水建人正身體力行,在新時代的偉大篇章中闊步向前。

(責編:李淑靜、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