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瀟湘時評

高天厚土 銘記這份不朽功勛

2021年11月16日10:47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11月15日上午,“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袁老一生的足跡遍及祖國大地,他生在北京,求學於重慶,在湖湘立業,在天涯海角耕耘夢想……而今,這位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

袁老離開我們已近半年,但與他有關的話題仍十分火熱——8月,重慶大足2米“巨型稻”試種成功,“禾下乘涼夢”果然成真﹔10月,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為1603.9公斤,成功突破畝產1500公斤目標並創造新的紀錄﹔就在前些天,袁隆平團隊發布在40℃高溫情況下也能穩產的“耐熱超級稻”……就在短短半年時間裡,袁老生前心心念念的“超級稻”夢想正照進現實。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豐收的基礎。在袁老的倡議下,湖南長沙致力於打造“中國種業硅谷”。在這裡,水稻、油菜、生豬、水產、茶葉、辣椒領域的研發創新能力引領全國,我國四分之一的雜交水稻種子出自“種業硅谷”。如今的長沙,擁有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等研發中心,隆平高科、華智生物等生物育種產業鏈上中下游龍頭企業,匯聚了大批生物育種尖端人才,完全有能力實施好種業振興行動,以湖南所長、湖南所能、湖南所為,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作出新貢獻。

本月初,為表達對袁隆平院士的尊重與懷念,長沙地鐵6號線“水稻博物館”站更名為“隆平水稻博物館站”,呼應了此前網友的期盼。在這座有溫度的城市,留下了太多有關袁老的記憶。還記得那天,當載著袁老靈柩的車輛由湘雅醫院緩緩駛向明陽山殯儀館時,人們自發地喊著“一路走好”﹔還記得那時,當全國各地的追思如潮水般涌來,許多花店商家免費贈花供市民憑吊,許多的哥的姐專程在高鐵站接送趕來哀悼的外地民眾。隆平路、隆平水稻博物館、隆平稻作公園,這座城市與袁老的一生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袁隆平院士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並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學習。人們之所以懷念袁老,是感念於他“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矢志追求﹔袁老以國計民生為己任的親身經歷啟迪后來者,那些一輩子躬耕田野,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人,終將被這高天厚土鐫刻銘記。(周澤中)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