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長沙:全域提質年 幸福在升級

2021年12月17日10:46 | 來源:長沙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域提質年 幸福在升級

  長沙火車站廣場停車場設置的無障礙停車位。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長沙火車站廣場停車場設置的無障礙停車位。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居民踴躍參與垃圾分類知識搶答賽。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居民踴躍參與垃圾分類知識搶答賽。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文明實踐活動讓居民心頭暖。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攝

文明實踐活動讓居民心頭暖。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攝

  制圖/王斌

制圖/王斌

“精美長沙”建設、城市有機更新,群眾生活品質煥新﹔老舊小區改造、舊房加裝電梯,市民感受家門口的“直達幸福”﹔無障礙設施建設、“適老化”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特殊群體盡享特別的關愛……

今年以來,全市緊緊圍繞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這一目標,實施“文明城市全域提質年”行動,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養,全域推動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新長沙凝聚強大精神動力。

全域提質年,幸福在升級。截至目前,全市4000余個居民小區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每個鄉鎮(街道)、村(社區)都有文明實踐所、站﹔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今年已開工362個,惠及居民5萬余戶﹔既有多層住宅已累計增設電梯800台﹔今年重點啟動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周邊、長沙火車站等8個重點片區城市更新,完成更新改造建筑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今年建成無障礙停車位2888個。

精美長沙,幸福棲居

記者觀察

從三一大道到岳麓大道,一路風景無限:人行道整潔清爽、174盞華燈“上新”、沿線鮮花盛放、“城市家具”煥然一新……如今,從駕車到步行、從白天到夜晚,這條串聯長沙河東與河西的“主動脈”都能帶給人滿滿的精致精美體驗。

提質行動

今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聚焦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環境衛生維護到位、生態環境宜居宜業三大重點,縱深推進市容環境整治和城市品質提升,推動公共設施環境全域提質。

強力實施市容環境秩序“30日大攻堅”,精心部署開展“百日奮戰 扮靚星城”市容環境整治,出台15條環境衛生管理硬核舉措,並將望城區、長沙縣城市管理納入中心城區一體化考核,市容環境整治向常態化精細化邁進。

深入推進市容環境提標提檔。實施“增花添彩”行動,全方位、高頻次清掃清洗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精心打造花化彩化30個重點區域、70條重點路段、100處重要增花點位、18處主題花雕,布置花卉900多萬盆﹔重點整治修復路面1.8萬余平方米、人行道4200余平方米。

按照“四精五有”標准,高標准推動“一環兩帶十六縱十六橫”品質提升工程、“四城二十四街”品質提升工程、“一江兩岸”城市照明提質工程(二期)、橋梁隧道“安、暢、潔、美”品質提升工程和“百街千巷”整治提升項目,全力推進全市城管品質提升項目建設。

持續推進湖南烈士公園整治提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周邊環境提質、漁人碼頭周邊提質等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湖南烈士公園瀟湘閣、民俗風情園、原始部落和湖心島等區域整治提質任務,組織實施湘雅醫院及周邊交通優化類、配套設施提質改造類項目14個。

文明實踐點,服務高品質

記者觀察

在全市社區、公共文化設施、景區景點、窗口單位等志願服務站點,雷鋒志願者的身影分外紅,他們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基地,常態化開展“雷鋒志願者在行動”系列主題活動,促進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全域提質,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提質行動

群眾在哪裡,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長沙在探索試點建設的基礎上,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由農村向城市社區延伸,實現每個鄉鎮(街道)、村(社區)都有文明實踐所、站,在人員相對集中的公園廣場、景區景點、車站機場、文體廣場、學校醫院、社區大院及各窗口單位建設一批文明實踐點、基地。

長沙還立足文明實踐陣地,堅持黨建引領、結合節日熱點,通過“微心願”認領、結對幫扶、敲門行動等服務形式,引導群眾從“要我參與”向“我要參與”轉變,讓群眾在文明實踐中服務他人、提升自我。

今年以來,全市組織各級文明創建先進單位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文明實踐在身邊”活動,各級文明單位分別發布、承接文明實踐所站項目3420個、2058個,以精准個性化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讓群眾感到貼心暖心。

無障礙,更有愛

記者觀察

如今,走進市內的公共停車場所,你的目光總會被醒目的無障礙停車位所吸引。海信廣場地下停車場的13個無障礙停車位均設置在離電梯30米之內,不僅有專門的指示牌,還有專人指引﹔濱江文化園停車場分區域設置了8個長5米寬4米的無障礙停車位,均設置在距離電梯最近且最開闊的區域。

提質行動

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長沙共有殘疾人31萬人,佔總人口的4.91%。無障礙設施建設是民生工程也是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今年以來,市住建局聯合市殘聯、市城管局、市文旅廣電局、市教育局、市人居環境局等單位,對全市政務服務中心、4A級以上景區、各區縣困難殘疾人家庭等重點領域,進行了全面摸排並制定了改造計劃。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839戶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總體完成進度超過111%﹔9個社區無障礙改造工作已完成。同時,對全市63個等級景區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進行逐個摸底調查,排查短板弱項,梳理問題清單,整改4A級及以上景區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17個。此外,對瀏陽河風光帶、湘江風光帶等重要景觀帶開展無障礙設施提質,共完成無障礙坡道、通道和出入口改造173處,無障礙衛生間整改20處﹔增設無障礙停車位20個、完善無障礙標識系統2套、增設無障礙標識牌212處。

城市更新,生活煥新

記者觀察

冬日暖陽下的長沙老街巷裡,光影下的麻石路面、外牆青磚、雕花窗櫺分外美麗,它們和街巷中的行人、店鋪一起,構成了一幅歷史與當下交錯的都市新生活圖景,展示著城市有機更新帶來的新變化。

提質行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長沙在全國率先成立城市人居環境局,堅持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來對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城市更新為手段,實現了城市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和持續改善。

在不改變城市肌體肌理、街巷格局、歷史文化的前提下,長沙堅持“微改造”“微修復”,持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形式的城市有機更新,讓更多的“老居民”過上新生活。

近年來,以城市體檢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國試點為契機,全市先后完成城中村改造29個,讓近40萬棚戶區居民住上新居﹔對14個歷史文化街區實施了有機更新,建設歷史文化步道69.5公裡,人居環境“長沙模式”贏得多方點贊。

今年以來,長沙大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工作,重點啟動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周邊、長沙火車站等8個重點片區城市更新,完成更新改造建筑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

垃圾分好類,生活更舒適

記者觀察

撤桶並點,把垃圾關進廂房﹔專車專運,垃圾點對點送達﹔變廢為寶,滿足164萬余居民用電需求……如今,生活垃圾分類已成為市民最熟悉的“身邊事”,人人爭當垃圾分類示范者,為打造整潔清爽的社區環境貢獻力量。

提質行動

長沙是全國46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之一。來自市城管執法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與2020年9月相比,全市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日均分類回收量分別同比增長17%、90%和23%,其他垃圾日均處置量下降1.3%,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量實現“三增一減”,成效初顯。

把垃圾關進廂房,實施“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是今年長沙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舉措。目前,長沙市已推出集中投放點(廂房),全市4000多個居民小區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

“小藍屋”是長沙搭建完備的4類垃圾全流程處置體系的縮影。目前,長沙配備800多台專門車輛,由專門公司收運4類垃圾。4類垃圾以外的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由小區設立專門轉運點源頭分流處理。

在長沙廚余垃圾處理廠脫水后的廚余殘渣和城區其他垃圾一樣,通過專用轉運車運送至長沙市固廢處理場進行清潔焚燒。清潔焚燒項目一期、二期年發電量超過15億千瓦時,折合每天節約標准煤耗約1200噸。按照人均每天使用2.5千瓦時計算,可反哺164萬余名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

昔日老樓房,今朝放心房

記者觀察

行走在城市的街巷,隻見受限於當時建設條件,規劃不足、布局雜亂、配套不全的老舊小區紛紛迎來了華麗蝶變。經歷過城鎮危舊房屋改造的這些老樓房從裡到外煥然一新,基層防水、屋面破損、排水設施等居民“急難愁盼”問題被一一解決。

提質行動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以來,市城市人居環境局牽頭組織全市城鎮老舊小區和危舊房屋改造兩項民生實事工作。全年計劃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68個,截至目前已開工362個,惠及居民5萬余戶。

在老舊小區、危舊房屋改造時,市城市人居環境局通過多維度的探索創新,結合城市更新和完整居住社區建設,大力推行片區改造模式,以城市體檢為基礎,各區縣(市)科學劃分改造片區,打造示范項目,實現點面結合、多改合一、統籌推進,改一片成一片。

長沙還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成立了長沙城市更新公司、長房城市更新公司,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市場化模式組織實施試點項目、示范項目﹔積極吸引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參與涉改小區后續運營管理,通過引進專業物業管理,搭建智慧化管理運營平台,不斷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維護改造成果,實現居民“共謀、共建、共治、共享”。

電梯加裝,幸福加分

記者觀察

老舊小區裡,樓道外豎起的簇新電梯井讓爬樓不再艱難。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正邁入“加裝電梯時代”,加裝的電梯不僅提升了小區居民的生活舒適度,更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

提質行動

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重大民生問題。今年以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列入全市十大重點民生實事之一統一進行部署和考核,強化對增設電梯工作的督查指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今年以來,全市各區縣(市)政務中心均設立“一站式”審批窗口,切實實現“一窗受理、並聯備案”,同時試點線上審批,有效提高辦事效率。目前,全市已建立增設電梯審批系統,內五區實現增設電梯全程線上審批。

對基礎條件較好、群眾意願強烈的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和大型企業宿舍等,長沙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精准服務、突出重點”的原則,成片連片推進。對業主相對單一、意見容易集中的小區,鼓勵由單位職工代表或業主委員會牽頭,統一設計要求、統一施工標准、統一費用分攤比例,統一手續辦理,整體推進。對符合成片增設電梯客觀條件但業主意願度不很強的小區,上門服務,積極宣傳,促使業主單位主動支持配合。

今年,全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目標任務為1200台,截至10月25日,全市累計新增800台。

“適老化”服務,辦事更輕鬆

記者觀察

走進長沙市政務服務大廳,醒目的政務服務“十條”讓人倍感親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裡的關愛老人“適老化”溫暖服務模式,辦事、取號等服務給予老年人無微不至的關愛,讓老人辦事更輕鬆,讓政務服務更有溫度。

提質行動

今年以來,長沙著力提升窗口服務效能和水平,圍繞醫院、公交、地鐵、出租汽車、政務大廳、銀行網點、(郵政、移動、電信、聯通)營業廳等重要窗口,狠抓窗口服務人員的文明用語、禮貌待人、規范服務,積極開展文明窗口示范單位、文明行業、文明集市、文明風景旅游區創建活動。

同時,進一步提升長沙政務熱線電話平台運行和服務水平。加大對區縣(市)和省級以上園區的放權力度,擴大“一件事”服務套餐范圍,基本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全區域辦理。

在長沙市政務服務中心,其創造性推出“一站服務、線上服務、自助服務、跨域服務、承諾服務、幫辦服務、效能服務、志願服務、適老服務、延時服務”,深受群眾好評。在中心推出的適老服務中,中心志願“護老隊”不僅積極為老年人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還通過排隊取號機為老年人現場取號開設“關愛模式”,並開設老年人專用取號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優先叫號服務。中心還以大廳入駐事項業務為基礎,全面整合各部門網上預約服務、開放當日預約取號功能,讓群眾通過“掌上”更便捷地預約取號。(記者 匡春林)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