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歸來” 湖南省博物館推出中華文明系列原創大展

人民網長沙12月31日電 (匡瀅、吳茜薇)12月30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主辦,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市博物館、衡陽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湘潭市博物館、株洲市博物館、寧鄉市炭河裡遺址管理處、雙峰縣文物局協辦的原創大展“王者歸來——中國古代青銅器巡禮”在省博物館藝術大廳隆重開幕。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湖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段曉明先后致辭。
本次展覽薈萃了280件(套)青銅器珍品,既有中國國家博物館眾多寶藏,也有湖南省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等典藏青銅瑰寶。它們是古代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從中可以窺見商周青銅器的庄重典雅,以及漢至明清青銅器的傳承和變化。
展覽從“王的時代”“國之大事”“廟堂之下”“古典余輝”四個部分著手,第一部分“王的時代”,首先通過一組商代早、中期的青銅禮器,表現了隨著合范法等鑄造工藝的發展,青銅禮器日漸規范化、規模化,到成建制出現,這不僅是“青銅時代”的崛起,也是中國社會儀禮、儀軌逐步形成的重要階段。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祭祀)與戎(戰爭),是邦國、王國乃至皇朝政治的重大事件。第二部分“國之大事”通過一系列反映祭祀和征戰的器物,說明了“禮”與“兵”是早期青銅器的主要功用。自商周時代始,逐步確立了以鼎、鐘為核心禮器的“列鼎制度”和“樂懸制度”,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政體。
第三部分“廟堂之下”通過展示表現公食大夫禮、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等席間禮儀的宴飲之器和體現貴族日常生活的佩劍、銅鏡、銅印、銅車馬飾等青銅飾品,向觀眾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諸侯、士大夫、家臣及新興軍功貴族勢力的不斷壯大,青銅器的使用制度也向前發展,禮器原有的神聖性與專屬性被打破,青銅器除了應用於廟堂、國事,也更為廣泛地出現在貴族階層的家族祭祀、宴飲、射御、畋獵等諸多場合。
第四部分“古典余暉”,則著重展現了自漢至唐,青銅器制造技術繼續向前發展,青銅器也一直緊隨時代思潮,融合發展出新的特征,例如體現漢代神仙思想的博山爐,反映民族融匯及東西交流、具有異域風情的青銅器,還有青銅造像等。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2年5月18日,展出地址位於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一廳。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