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醴陵:濃濃鄉情搭建柔性引才“橋梁”

2022年01月17日20:14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1月17日電 日前,一年一度的“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2021年度答謝會在長沙舉行。連續5年,這樣的專場答謝會從未缺席。受邀專家教授從湘雅醫院擴大到省人民醫院等15家上級醫院,人數由幾十人發展到200多人。

2016年3月,黨中央出台《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其中“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的提法,給醴陵極大啟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走柔性引才促發展之路。

機緣巧合,醴陵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在長沙遇到醴陵籍的湘雅醫院專家張江林教授,閑聊中得知該院有80多位醴籍專家、教授和醫護人員,當時就萌生了“借船出海”提升本地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想法。

這一想法形成方案,得到醴陵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3次組隊前往湘雅醫院溝通對接,積極籌備“湘雅鄉情”活動。

2016年清明節期間,部分專家回鄉祭祖,醴陵召開“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首次座談會﹔同年6月10日,“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舉行啟動儀式,湘雅醫院30名醴籍專家組團回鄉查房、坐診。

這次有益的嘗試,標志著醴陵市柔性引才活動拉開序幕。從此,瓷城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享受省級優質醫療資源。

在湖南兒科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湖南省中醫藥大學附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張滌的門診號一票難求。然而,醴陵人要挂他的號,卻相對容易。

據了解,自2016年響應“湘雅鄉情”活動以來,張滌經常利用節假日,不定期到醴陵基層醫院坐診。2019年12月18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湘中醫·醫療聯盟單位”暨張滌名醫工作室在該市白兔潭鎮中心衛生院成立。從此,他在醴陵基層衛生院坐診由“不定期”變為“定期”。

2016年以來,“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活動以湘雅醫院為原點,“朋友圈”擴大到湘雅附二、湘雅附三、省人民醫院等15家上級醫院,參與的專家、教授增至217人。

尤其是在決勝脫貧攻堅期間,專家教授們多次前往醴陵偏遠貧困村,開展精准健康扶貧,實現“名醫”到“民醫”的轉變,用生動實踐樹立起了新時代人才“上山下鄉”的醴陵樣板。

家門口享受名醫服務,花小錢治好病,“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活動,受益的主體是醴陵百姓。

專家們每次坐診預告,都會通過醴陵健康等微信公眾平台發布,可以網上預約。6年來,專家教授們來醴坐診6252次、講座296場、手術3354次、查房5120次、醫療救治5.8萬余人,共為患者節省醫療費3615萬余元,惠及湘贛兩省群眾12萬余人﹔服務陣地也由縣市級醫院向鄉鎮基層衛生院和民營醫院拓展。

專家教授們的到來,也拓寬了醴陵醫衛人才的學習培訓途徑。醴陵市中醫院主治醫師汪運年說,經湘雅教授谷文萍指導會診,該院攻克了顱內靜脈竇血栓、隱球菌性腦膜炎、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等神經內科少見及疑難疾病。

湘雅醫院乳腺科副教授鄔玉輝則見証了醴陵首家乳腺外科在該市婦幼保健院成立。

借助“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活動的東風,醴陵相繼建成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其診療水平邁入全省先進行列。目前,醴陵患者本地就診率超過93.8%,基本實現“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鎮”目標。

“百姓的疾苦在哪裡,地方政府的作為就在哪裡。開展‘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活動就是要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讓群眾共享健康福利。”醴陵市委書記王利波表示。

這一柔性引才探索取得成效后,醴陵又賦予其新內涵,不僅將輻射范圍擴至湘贛邊縣區,還從醫療領域,向教育、文化、工業、農業等領域擴散裂變。

在教育領域,醴陵借力醴籍名師和全國教育人才智庫,啟動“夢想助跑堂”系列活動,組織高校優秀畢業生在轄區中學巡回宣講,引流52名醴籍名師回鄉,成立32個名師工作室﹔在工業領域,醴陵與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聯合打造國家級電瓷電器檢測中心,彌補了電瓷專業檢測的空白﹔在農業領域,開發服務“三農”項目47個,激發專家助力鄉村振興的熱情。

“‘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活動是基層柔性引才化解高層次緊缺人才難題的典型案例,為人才引進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湖南省人才發展中心負責人如是評價。

如今,醴陵建立起以“人才綠卡”為統領的“1+4+5”人才服務體系。其中,“1”是要求用人單位在柔性引才服務期間為人才購買意外傷害保險,“4”是為人才提供政務、醫療等方面的綠色通道服務,“5”是為人才提供購物、住宿、購房等方面最低4.5折的優惠。(尹二榮 劉毅 孫斌 實習生彭文仙)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