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月17日在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2022年01月29日08:47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毛 偉 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中共湖南省委堅強領導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沉著應對復雜形勢和世紀疫情,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了第一步、見到了新氣象。

——發展態勢保持平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萬億元,增長7.7%,兩年平均增長5.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糧食總產達614.9億斤,居近十年高位。投資增長8%,消費增長14.4%,進出口增長22.6%,其中出口增長27.5%。存貸款余額分別達6.3萬億元、5.6萬億元,分別增長8.6%、13%,存貸比提高到88.8%。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1%以內。

——發展動能持續增進。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15%。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100億元以上項目開工19個,三一智聯重卡、三安半導體、中聯智慧產業城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2%,新入選兩院院士5人,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高新技術企業突破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新增上市企業15家,新增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2家,總數居全國第7位、中部第1位。淨增“四上”企業880家,三一重工、華菱集團有望進入世界500強。

——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數字經濟增長17%,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3.2%、4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稅收分別增長8%、9.1%。非稅佔比30.9%,下降0.7個百分點,為近五年來最好水平。39個工業大類行業全部盈利,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0%、2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44866元、18295元,分別增長7.6%、10.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達10675美元。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

——發展環境氣象更新。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形成,高鐵總裡程突破2000公裡、達2240公裡,高速公路總裡程突破7000公裡、達7083公裡,普通國省干線公路3.2萬公裡,全省高速公路基本成網、高速鐵路基本成環,張吉懷高鐵開通運營鋪就了湘西地區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營商環境大幅改善,“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19項工作受到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在全國工商聯組織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綜合得分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1位。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在三湘大地蔚然成勢。

主要做了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足全局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難中求成、穩中求進,既沒有使風險“失控”,又沒有使發展“失速”,實現了防風險、保穩定、促發展的有機統一。全力打贏兩輪散發疫情殲滅戰。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從快從嚴從實從細,抓好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推動疫苗接種應接盡接﹔針對部分市縣輸入性疫情,及時採取有力措施,要求已發生病例的地區“零外溢”、沒有病例的地區“零輸入”、醫療機構“零院感”,果斷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最小代價,取得了最好的結果。全力推動經濟穩定恢復。出台支持張家界增信心補短板和促進全省消費領域企業發展的戰疫“雙十條”。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單位零售額增長14.5%,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9%、10%。落實助企紓困增效政策,新增減稅降費240億元,金融減費讓利44.5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22%。市場主體日均淨增1569家,總數達546.1萬家。全力確保社會安全穩定。強化重要節點調度、重點領域防控、專項整治攻堅,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5.7%、4.5%,實現了重特大事故零發生的目標。以“保民生、保安全、保重點”為目標,加大外電、外煤輸入力度,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平穩度過了冬夏電力高峰。強化債務風險管控,有效整治“一非三貸”金融亂象,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有效應對了多輪強降雨和局部階段性干旱,化解了大批信訪突出問題,社會治安保持穩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二是綜合施策推進“三個高地”建設。細化路徑、實化舉措,推動“三個高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堅持頂層設計與分層銜接相結合,實施科技創新“七大計劃”、先進制造業“八大工程”、改革開放“九大行動”,出台財源建設、金融支持、“小巨人”企業培育、職業教育發展等政策措施。堅持戰略目標與戰術落地相結合,抓緊抓實企業、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落實一鏈一名省領導、一鏈一行對接融資機制,支持鏈主企業垂直延伸、橫向整合,發布產融合作制造業企業“白名單”,提升工程機械、軌道交通、中小航空發動機等世界級產業集群優勢,壯大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等國家級產業集群規模,布局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堅持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十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327億元,華菱漣鋼薄板深加工、意華交通裝備產業園等項目部分投產。“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形成了一批工程樣機和新產品,實現大型掘進機主軸承、8英寸離子注入機等國產化替代,突破量子點激光器、碳化硅芯片、6英寸分子束外延裝備等重大技術。堅持平台建設與人才招引相結合,搶佔產業、技術、人才、平台制高點,謀深謀實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發展,新獲批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等4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引進高層次人才216名、創新團隊19個,落戶院士專家工作站8家。有效發明專利增長25.1%。堅持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相結合,突出“兩端、兩有、兩帶動、一環境”,推出28大項、165小項重點改革任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總體完成85%,財稅改革整體處於全國“第一方陣”,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長沙數字人民幣改革試點走在全國前列。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92.6%,首創改革事項13個。中歐班列全年開行數量突破1000列、居全國第5位。成功舉辦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世界計算大會、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湘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全省實際引進內外資分別增長29.1%、72.3%,各方投資者看好湖南、擁抱湖南。

三是高處著手不斷夯實發展基礎。著眼打基礎、利長遠,提升全省發展力、競爭力、持續力。高標准完善基礎設施。堅持省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分3批集中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289個,“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常益長高鐵、長沙機場改擴建等項目進展順利,湘江永州至衡陽三級航道改擴建、呼北高速湖南段、寧電入湘等工程建設加快,韶山至井岡山鐵路開通運營,永州電廠建成投用,雅中—江西特高壓直流工程湖南段、南昌—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竣工投產。高起點創建“五好”園區。聚焦“三生融合”“三態協同”,出台落實“1+3”政策體系和“20條”政策舉措,完善“以畝產論英雄”評價激勵機制,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5.89萬億元、增長14.5%,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比重達69.1%,省級以上園區畝均稅收增長12.2%,企業上交稅金增長12.5%。邵陽、永州經開區成功晉升國家級園區。高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推進營商環境評價市縣全覆蓋,推動審批服務“四減”、政務服務“好差評”、証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落實民營經濟“一榜一獎一中心,一冊一辦一平台”工作,企業開辦時間平均壓縮至1.5個工作日以內。

四是多措並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協調聯動。強化“核”的引領。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十同”重點任務有力落實,三十大標志性工程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12%,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綠心中央公園布局一批綠色增值項目,三市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達41.8%。加強“塊”的協同。岳陽、衡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引進“三類500強”項目134個。增強“城”的帶動。縣城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深入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走在全國前列。15個國省示范縣城產業平台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新增10個省級特色產業小鎮。住房保障力度加大,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全省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促進“域”的協作。加強省際交流,深化與央企戰略合作,深度參與泛珠三角、長江中游等區域合作,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湘贛邊合作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湘贛邊、湘鄂渝黔革命老區整體納入重點革命老區范圍。

五是接續奮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鞏固脫貧成果。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做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消除返貧致貧風險8.8萬戶22.3萬人。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實施“六大強農”行動,新增一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農業十大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增長7%。深化農村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國試點有序推進,供銷社改革成效明顯。推進鄉村建設。統籌村庄清潔行動、農村污染治理、“空心房”整治等工作,創造農村“廁所革命”全國經驗,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打造301個省級美麗鄉村和100個特色精品鄉村。湖南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呈現出“山鄉巨變”的時代畫卷。

六是力度空前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全面落實河湖林長制,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連續兩年獲評國家優秀。堅持政出必行。常抓不懈整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抓實“十年禁漁”,出台洞庭湖保護條例,健全自然資源督察執法和審計協作聯動機制。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實施重點攻堅。聚焦“一江一湖三山四水”主戰場,突出治水、治氣、治土,完成2693項“夏季攻勢”任務。生態環境各項約束性指標好於或達到國家考核標准,14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7.3%、提高4個百分點,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1%。強化示范帶動。完成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65座,打造10條省級示范生態廊道,森林覆蓋率達59.97%。新建投產垃圾焚燒廠14座,生活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達4.3萬噸。堅決守住紅線。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嚴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生態環境准入約束,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搬遷改造沿江化工企業38家,嚴肅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793件,啟動生態損害賠償989件。我們以實際行動“守護好一江碧水”,擦亮了美麗湖南的生態品牌。

七是用心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投入。完成十大重點民生實事,全省民生支出佔比保持在70%以上,並壓減盤活省直部門資金78億元用於社會民生事業。減負擔。部分常用藥品和醫用耗材降價明顯,更多藥品進入醫保報銷范圍。義務教育“雙減”工作初見成效,101所“芙蓉學校”全部投入使用,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13.5萬個。提標准。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准,以及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成效顯著。擴范圍。穩定和擴大就業,城鎮新增就業75.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4.4萬人。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民參保,工傷保險全面實行省級統籌。雖然事有大小,但凡老百姓關心的事,我們都將不遺余力地做。

八是真抓實干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力量,實現對黨負責、為民盡責和依法履責的有機結合。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落實領導領學和主題黨課常態化制度,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作風、提能力、辦實事。堅持機制創新。健全抓落實工作機制,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綱要和78個專項規劃編制,做到了早規劃、早實施、早見效。堅持依法行政。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出台法治湖南建設規劃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行政復議改革。堅持督查問效。持續開展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及社會監督,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議案14件,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1514件、省政協提案665件。強化審計監督,配合做好國家統計督察。堅持廉潔從政。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忠誠、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的理念貫穿政府工作全領域、各方面。

我們大力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推出“湖湘潮百年頌”“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等系列專題專欄,新增9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全省鋪開。圓滿舉行辛丑年祭祀炎帝陵典禮,4項考古發現入選國家“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成為5A級景區,參加東京奧運會、陝西全運會取得優異成績。檔案史志、外事僑務、港澳台事務、民族宗教、機關事務、參事文史、地震氣象等工作取得新進展,老齡、慈善、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成效。

我們全力推動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創新發展,全面深化民兵調整改革,創新發展兵役征集、國防教育、人民防空、軍事設施保護,扎實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我們開局就加速、起步就起勢,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狠抓創造性落實,努力保持向上向好勢頭,力求開局精彩、全程出彩﹔我們全面發力、精准施策,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求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我們眾志成城、群策群力,畫最大同心圓、求最大公約數、聚最大向心力,戰疫情、抗洪澇、穩煤電、奪豐收、慶華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滿意答卷。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共湖南省委帶領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是各級人大、政協以及監察、司法機關監督支持與社會各界大力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湘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預備役人員、消防救援人員,向中央駐湘單位,向關心支持湖南改革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

各位代表!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回望過去一年,我們深刻體會到,黨的領導是前提,必須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中央大政方針在湖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維護核心是根本,必須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實事求是是基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市場規律,堅持實踐標准,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改革開放是關鍵,必須以改革增動力,以開放添活力,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挑戰和短板弱項:一是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挑戰。二是有效需求仍有不足。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有待增強,居民消費意願降低,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恢復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三是保供穩價還有短板。能源供應緊張,大宗商品價格、部分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漲,部分行業“缺芯”問題較為凸顯。四是財政收支壓力增大。市縣財政增收放緩,剛性支出增長較快,基層財政緊張程度加大。五是政府建設還需加強。一些干部破解難題本領不強,一些地方改革創新力度不大,黨風廉政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勇於面對,迎難而上,盡心竭力加以解決。

二、關於2022年工作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

我們要看到,在世紀疫情沖擊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並依然保持強大的韌性,這為我省穩住經濟基本盤創造了基礎和條件。我們要堅定必勝信心,既要緊跟時代步伐、順勢而為,更要積極主動作為、逆風前行,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過險灘、闖難關,奮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大勝利榮光。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好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糧食產量600億斤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完成全年預期目標,我們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保持“進”的態勢,持續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把握“高”的要求,更高水平、更大力度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現“新”的作為,全面激發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奮力推進現代化新湖南建設,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續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發展是最大的民生。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力爭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不斷鞏固向上向好勢頭。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聚焦完善“五張網”,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重點抓好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即長贛高鐵、常益長高鐵、平伍益高速、耒宜高速擴容、長沙機場改擴建、犬木塘水庫、洞庭湖區重點垸堤防加固工程、重大能源工程、高標准農田建設、國家醫學中心。聚焦產業發展,深入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重點抓好十大產業項目,即中聯泵送智能裝備基地、三一智聯裝備基地、中石化巴陵己內酰胺、邵陽特種玻璃、三安半導體二期、邦盛儲能電池材料、湘鋼提質增效、中車時代功率半導體核心元器件、長遠鋰電池正極材料、正威銅基新材料。聚焦民生領域,大力實施“一老一小”、醫療和公共衛生等重大項目。完善社會資本參與政策,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

促進消費持續恢復。鞏固提升傳統消費,扶持一批老字號領軍企業創新發展,促進湘菜、湘茶、湘酒、湘瓷、湘繡品牌化發展。培育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推動新型消費,發展共享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和“智能+”服務消費等新模式。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動農村消費梯次升級,促進農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支持長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夜間經濟”地標和商旅文融合“打卡地”。推進知名電商總部入湘,規范發展直播電商、社區電商、鄉村電商。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

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全面實施“鏈長制”,分行業編制產業鏈全景圖和現狀圖,推進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動力、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全球配置資源。“一業一策”助推冶金、石化等行業穩定增長,促進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延鏈補鏈強鏈。

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開展“紓困增效”專項行動,推行“免申即享”,落實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積極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本,有效治理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扎實推進民營經濟“六個一”工作,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和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持續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用好市縣營商環境評價成果,深入推進全過程公開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推行“首違不罰”等柔性執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就今年而言,穩住就是勝利。我們要加強要素保障,做好保供穩價和市場預期管理,讓經濟發展韌性更強、動力更足、潛力更大。

(二)全力培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以打造“三個高地”集聚創新要素,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著力搶佔發展制高點。

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實施產業發展“萬千百”工程,升級建設“3+3+2”產業集群,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做實項目、做優生態。培優育強22個優勢產業鏈,支持領航企業、鏈主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帶動零部件、原材料企業鏈式發展。實施“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動,打造一批領航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淨增1000家以上規模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推進產業基礎再造,編制工業“六基”攻關目錄清單。支持制造業優勢企業拓展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務,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創業孵化等服務,打造一批集戰略咨詢、研發設計、成果轉化、引才引智、商貿會展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加大裝備首台套、新材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首批次、軟件首版次應用推廣和政府支持力度。

提升創新引領力。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構建以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引領、以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和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縣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為依托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三區兩山兩中心”等平台建設,高標准建設岳麓山實驗室,推動在湘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優化提質,推進省級重點實驗室結構優化,加強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建設,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我省布局。加快“卡脖子”技術攻關揭榜挂帥,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力爭在種業、計算、裝備制造、北斗應用、生命健康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重點抓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即新一代軌道交通高效驅動系統技術、高彈性低軌衛星網系統設計、深海風電輸變電核心技術、鎘低積累水稻育種及栽培關鍵技術、新一代光子晶體光纖陀螺、多用途輕型運輸飛機關鍵技術、航空發動機異形構件精密鑄造技術、高性能GPU芯片、大尺寸超高清顯示屏技術、超高清視頻算法。加快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加強與“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暢通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市場應用鏈條。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發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提升數字驅動力。力爭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推進產業數字化,支持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杆企業,打造產業發展、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推進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培育“大智移雲”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先進計算、北斗應用、超高清視頻、智能網聯汽車等優勢產業,布局光電信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優化算力算法和大數據中心布局,升級改造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加快推進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推進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打造全國先進綠色算力樞紐。加快5G網絡和IPv6規模化部署,新建5G基站2.5萬個。

提升“五好”園區支撐力。力爭全省千億園區達到16家,技工貿總收入突破6.5萬億元。落實“1+3”政策體系,深化園區“放管服”改革。優化園區布局,依法依規調區擴區,推動創新創業平台資源向園區集中。創新園區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產城、產教、產金、產研融合的產業綜合體,促進形態、業態、質態協同。突出綠色發展和畝均效益導向,完善園區評價激勵機制,促進園區爭先進位、提檔升級。

人才是第一資源,得人才者,得競爭力、得創新力。要深入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健全落實管理、評價、激勵制度,加快構建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以期許之心育才、以寬容之心用才、以開放之心引才,匠心打造高品質人才生態,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圓夢三湘。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改革開放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爭取長株潭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家綜合改革試點,深化供應鏈金融、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改革創新,擴大科技企業知識價值信貸試點范圍。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和湘江基金小鎮建設。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預算改革,推進財政領域五大專項整治。深入開展財源建設工程,更好支持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有序推進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進重點領域統計調查改革。全面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任務。

提升開放平台能級。加快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形成一批湖南特色制度創新成果。加快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完善對非經貿合作長效機制,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經貿博覽會。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提質升級,打造中西部跨境電商集散中心,推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海峽兩岸(湖南)產業合作區,推動湘台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加快五大國際物流通道和貨運集結中心建設,重點構建RCEP國家區域航空中轉樞紐,支持懷化、永州、邵陽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提升中歐班列貨值和效益,拓展江海聯運接力航線,推動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提質上量。

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全面對接RCEP經貿新規則,實施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耕重點國別,抱團發展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擴大重要裝備、關鍵零部件以及優質消費品進口。開展百強外貿企業招引工程,瞄准“三類500強”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精准開展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和以商招商。推動外經合作創新發展,創新辦好“京洽周”“滬洽周”等經貿活動。深入推進“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吸引湘商總部、產業、資本和人才回歸。

改革開放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我們要大膽試、大膽闖,善作善成,行穩致遠。

(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深入實施“六大強農”行動,堅持不懈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促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嚴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落實耕地保護建設硬措施,推動建立“田長制”,編制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加強耕地用途管制。扎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切實保障農資供應和價格穩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產量600億斤以上。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抓好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深入實施優質湘米、糧油、湘豬、菜果茶工程,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加快推進種業創新和智慧農機產業發展,做大做強農業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支持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優勢片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加強農資農技農藝服務,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加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提升農業組織化水平。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突出抓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持續推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發揮好駐村幫扶和對口幫扶作用,抓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和示范創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村庄規劃編制。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創建一批美麗鄉村。持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強化農村供水保障,加快農村電氣化步伐。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產品供給,持續推動移風易俗,大力倡導健康向上之風。

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健全“三農”投入優先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政策。深入推進新一輪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有序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深化糧食收儲、供銷合作、集體林權等改革。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推進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投放。

穩經濟,必須穩住農業基本盤。我們要著眼國家戰略需要,以更硬的措施、更強的執行力,確保穩產保供,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

(五)扎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增強區域發展整體實力。

對接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落實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密切長株潭與武漢、南昌都市圈的深度聯接,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協作發展。深入實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方案,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推動實施一批跨區域重大項目。提升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水平。

激發區域發展活力。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全省國土空間信息平台和規劃“一張圖”。實施強省會戰略,引領帶動長株潭都市圈發展,高標准建設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等標志性工程,創新長沙火車站與高鐵城際多式聯運,實現高效率的“零換乘”,打造“軌道上的長株潭”。加快建設湘江西岸科創走廊和東岸先進制造業走廊。加快岳陽、衡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深入推進沿京廣、滬昆、渝長廈通道的三大經濟帶建設。推動洞庭湖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大力發展綠色品牌農業、濱水產業、港口經濟。增強湘南、湘西地區綜合承載能力,推動湘南建設中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合作示范區、大湘西建設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促進張吉懷高鐵沿線文旅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振興發展,支持湘鄂渝黔革命老區跨省區域合作。做好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工作。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引導常住人口向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城鎮轉移,支持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建設。著力提升城鎮品質,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建設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宜居城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城市燃氣等管網改造升級,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加力解決重點區域停車難問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著力解決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子女上學等問題,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深化擴權強縣改革,提檔升級縣域產業園區,鼓勵有條件的縣市發展總部經濟。積極開展縣城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工作,促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分批次推進高品質通航小鎮建設。持續推進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新增債券等財力下沉力度,激勵縣域培育優質財源、促進稅收增長。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才是春。我們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深入挖掘區域發展潛力,形成揚長避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落實綠色成為普遍形態要求,彰顯綠色生態之美、綠色產業之美、綠色文化之美、綠色制度之美。

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出台全省碳達峰行動方案和“雙碳”工作實施意見,加快推進能源、用地、產業、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清潔生產,推行綠色制造,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能源低碳綠色轉型和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加快建設岳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支持湘西自治州打造全國生態文明樣板州。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利用和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治理塑料污染,建設綠色機關、綠色家庭、綠色社區,倡導綠色出行。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開展“夏季攻勢”,扎實抓好中央交辦問題整改。推進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抓好長江保護修復、黑臭水體治理和洞庭湖總磷控制與削減,大力整治水質不達標斷面,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嚴格危險廢物管控和化學品環境管理,深入推進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垃圾填埋場污染治理。深入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全省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覆蓋。

抓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強“一江一湖三山四水”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修復。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生態廊道建設,推動天然林和濕地生態系統有效恢復,加強生態脆弱區治理。加快推進“錳三角”、錫礦山等重點區域礦山、廢棄礦山和尾礦庫治理,推進礦山綠色發展。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加強“旗艦”物種、特有物種保護,推進遺傳資源保護管理。全面強化生物安全。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合理確定開發強度,推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深度融合、相生相長。推動出台環境保護地方標准,完善落實生態環境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等制度,探索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做實河湖林長制,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壓實生態環境治理各方責任。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執法、督察、應急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環境風險應急防范水平。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謀在長遠,干在當下,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后世。

(七)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推進文化鑄魂、文化賦能、文化惠民,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域全員全程全面開展文明創建。擦亮“雷鋒家鄉學雷鋒”活動品牌,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升社會道德素養。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營造安靖網絡空間。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建設“書香湖南”。打造湖湘新型智庫。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精品力作。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創新實施數字農家書屋、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歡樂瀟湘”等文化惠民項目。統籌推進省市縣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改擴建省科技創新館。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支持省博物館爭創世界一流博物館。

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廣電、出版傳統優勢,大力推進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全國領先、全球影響力的媒體融合新地標。大力實施全域旅游戰略,打造一批精品景區景點、旅游線路,建設一批文旅產業千億市、百億縣、億元鎮,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辦好全省旅游發展大會,讓湖南旅游唱響全國、走向世界。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要弘揚湖湘文化優秀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從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強化就業優先導向。發揮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就業主渠道作用。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推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困難人員就業。打造“創響三湘”品牌,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發展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大力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育特色勞務品牌。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推進鄉鎮標准化寄宿制學校建設,促進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推進高校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規范發展民辦教育。落實“雙減”政策,規范校外培訓。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加強和改進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關愛師生心理健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深化健康湖南建設。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發展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建成一批達到三級醫院水平的縣級醫院。積極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做精“湘醫”、做強“湘藥”。擴大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范圍,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規范發展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依法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推進長沙奧體中心建設,完善體育公園、瀟湘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全力備戰亞運會,辦好省運會、省殘運會。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准,推進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落實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優化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強化低收入家庭救助幫扶,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提高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愛保護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抓好重點民生實事。堅持一件事、一個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竭盡全力辦好十大民生實事:① 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②職業教育楚怡行動﹔③特殊群體健康保障﹔④城鄉低保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⑤老年人服務保障﹔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⑦中小學安防設施建設﹔⑧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整治﹔⑨農村“三路”建設﹔⑩農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我們要心系千家萬戶,情牽百姓憂樂,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更有質感。

(九)不斷提升安全發展水平

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精准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保持聯防聯控機制常態化運行,持續推進疫苗接種,加強重點單位、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大活動精准防控。完善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動態調整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積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快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強化專項債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常態化開展“一非三貸”整治。健全食品藥品監管責任體系,堅決守住食品藥品安全底線。加快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建設,有效應對氣象、地質、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扎實做好新一輪縣域警務工作,推行“互聯網+基層治理”,加快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推進嚴打暴恐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堅決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鞏固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強力開展“打非治違”,排查整治老舊管道、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農村危房、消防等重點領域隱患,突出抓好煤礦、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文旅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市縣鄉村社會治理創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信訪渠道,健全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是我們的政治責任。我們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守護好萬家燈火。

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堅決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統籌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和兵役制度改革,鞏固民兵調整改革成果。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推進湖南革命軍事館建設。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深入開展“雙擁”共建,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打鐵必須自身硬。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努力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答好時代之卷。

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刻學習領會“十個明確”,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指導實踐、推動發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持續深化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加強重點和新興領域政府立法。進一步規范依法行政,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發揮政府法律顧問作用。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依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統計監督。

提高政府效能。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推動更多事項“一網通辦”“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提升監管規范化法治化精細化水平。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和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紅黃牌”制度,辦好“12345”熱線。

改進工作作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實施意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釘釘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實、抓督查。扎實推進清廉湖南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智能化監管。落實好過緊日子的要求,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控一般性支出,保障好重點支出,堅決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增強工作本領。加強經濟知識、科技知識、歷史知識的學習,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強化專業精神、提升專業素養。切實關心基層干部,完善干部擔當作為激勵保護機制,真正為基層鬆綁減負,讓干部輕裝上陣、勇擔重任。

各位代表!站在現代化新湖南建設的歷史起點,承擔“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面對勤勞智慧、勇毅奮進的湖湘兒女,惟有不懈奮斗,方能不負重托。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湖南省委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不負使命,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