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這份答卷,真美!瀏陽中和鎮項目聚力繪美景展新顏

2022年02月16日16:09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中和鎮實施集鎮風貌提質改造后,集鎮面貌煥然一新。中和鎮供圖
中和鎮實施集鎮風貌提質改造后,集鎮面貌煥然一新。中和鎮供圖

人民網長沙2月16日電 飛檐翹角,青瓦白牆。俊鳥啁啾,蛙鳴虫唱。陽谷河畔,晨曦耀彩。沐浴著春日的暖陽,徜徉在瀏陽市中和鎮集鎮上,呈現在眼前的是寬闊平整的街路、充滿客家風情的樓房、設計別致的沿河風光帶……入目皆畫卷,一步看一景。群山環抱下,一幅欣欣向榮、文明祥和的新農村畫卷正在眼前徐徐展開。

近年來,瀏陽市中和鎮以“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打造一流旅游名鎮”為統攬,乘上蒼坊旅游區(胡耀邦故居)創建國家級5A景區的東風,牢牢扭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項目建起來,集鎮翻新樣,中和鎮集鎮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補強基礎設施

開啟“蝶變之路”

2021年,瀏陽中和鎮全面啟動了人行道改造、集鎮亮化、安置區建設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先后將蒼雅路、春風路、祠堂路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更換四季常青的桂花樹55株,安裝路燈72盞,改造強弱電線路2000余米……過小年時,道路兩旁的路燈成功地亮了起來。點亮的是路燈,溫暖的是人心。從此,中和集鎮真正實現四季有花香,出行更安全,天空更美觀。

考慮到學生的出行安全,鎮政府還在耀邦中學前鋪設起了一條幾百米長的人行道,蒼坊村新屋組更是為孩子們讓出了附近的菜地用於建設。同時,為滿足16戶征拆居民的安置需求,還將集鎮入口處與生態停車場附近的土地開發出來用於建設安置區。

“拆遷戶享受到了5A景區創建和征地拆遷帶來的雙重紅利,現紅綠燈安置區主體建筑已經完成,內部裝飾裝修正在施工,外立面的設計與集鎮整體風格保持協調一致。”中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啦,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提高,集鎮也越來越繁華了!”如今,征拆居民也逐漸搬進了安置房內,過上了一個喜慶熱鬧的新年,生活安逸且幸福。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中和集鎮得以破繭成蝶、振翅高飛。

“精雕細琢”

集鎮融入5A創建

5A景區創建是中和鎮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實現集鎮建設與景區發展相匹配是當前必須攻克的難題之一。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全力沖刺5A創建的中和鎮不再將目光局限於政府前后范圍內的修繕建設,而是不斷向外延伸拓展規劃藍圖,登高望遠方可撥雲見日。

集鎮風貌提質改造項目是中和鎮以項目建設反向助力景區發展的舉措之一。作為5A創建的主體項目,該鎮投入1000余萬元傾力打造客家小鎮風貌,耗時三個月將集鎮兩旁的房屋進行了立面改造。

“我們在牆面貼上了仿古磚,新建了屋檐和走廊,在節點位置修建馬頭牆錯開街道空間等等,改造后整個街區色調實現和諧統一、富有生機。”施工人員表示。

圍牆上還畫上了極具特色的牆體畫,風吹麥浪、菡萏搖曳、翠鳥垂柳以及“紅色蒼坊、魅力中和”的標語,在賞心悅目的同時也向游客展現出了熱情好客的中和形象。

除了下足“繡花”功夫對集鎮風貌進行“精細化”改造外,中和鎮還著力於實現景區和集鎮的過渡統一,陽谷河沿河風光帶的打造讓整個集鎮如入景區。護坡上擺出的“星耀中和”、孔家橋橋下的“梅蘭竹菊”景牆和被景烈白蘭、茶梅、法國冬青點綴的沿河游步道,在40多天的集中攻堅下,陽谷河兩岸向“陽”而生,實現“華麗變身”成為了新的打卡點。

健康賦能

鎮域功能不斷完善

當一個充滿煙火氣和生活更加舒適的集鎮全新回歸之時,鎮域功能的完善就成為了下一個關注的焦點。面貌新起來了,精神也要更昂揚,健康元素融入公共環境建設無疑是惠民利民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搖錢灣健康騎行道於2016年建成落地,去年鎮政府對1.87公裡長的騎行道進行了提質改造。彩色瀝青路面、仿古安全護欄構筑起的騎行道,好似一條彩帶環繞搖錢灣和荷花園,既是道路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是景區風光和集鎮生態田園的“軟聯通”,更是連接荷花博覽園、紅色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等多個文旅融合項目的“強力紐帶”。

搖錢灣健康騎行道只是該鎮完善鎮域功能的舉措之一,蒼霞山健康主題公園、健康步道、標准化籃球場等項目也為集鎮增色不少,在提供休閑健身場所的同時,也讓健康生活的理念深深印刻在群眾的心中,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何人不起故園情?走出中和鎮的人時常回來看看,無不慨嘆家鄉的日新月異。從偏僻落后走向四通八達,從改善人居邁向生態宜居,從“發展窪地”跨向“發展高地”,“中和面貌”正在更新,“中和品牌”正在打響,“中和樣板”正在不斷打造。(陶斯佳)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