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鋼鐵,征程萬裡從頭越

2020年4月29日,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冷軋成品庫房內,員工在登記鋼卷信息。劉新山 攝
一道陽光,穿過雲層,照在“湖南鋼鐵集團”幾個嶄新的大字上。初春的湖南,迎來一個艷陽天。
3月7日上午,湖南鋼鐵集團品牌建設啟動暨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長沙舉行。這意味著,由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更名而來的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全新起航。
從“華菱集團”到“湖南鋼鐵”,更名背后,深意重大。朝著國家級、世界級品牌企業邁進,征程萬裡從頭越。
不畏浮雲遮望眼
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湖南的鋼鐵工業,承載著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厚望。
1956年,毛主席指示:“搞工業,沒有重工業怎麼行!湖南要自己辦點鋼鐵!”
1958年,位於湘潭的湘鋼建廠時,國家批復名稱為“湖南鋼鐵廠”﹔同年9月,位於婁底的漣鋼煉出第一爐鐵水,結束了湖南沒有鋼鐵工業的歷史﹔也是在這一年,地方鋼管企業衡鋼誕生於湘江之濱的衡陽。
60多年前,懷揣強國夢想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學生、鋼鐵工人,從祖國四面八方來到湖南,投入鋼鐵建設的洪流。“抓晴天,搶陰天,麻風細雨當好天﹔大雨不停工,小雨加勁干,好天一天頂三天。”稻田上、荒地裡,一座座鋼廠拔地而起。
一代代“湖南鋼鐵人”,秉持初心使命,譜寫了湖南鋼鐵工業的一曲壯歌。
如今,湘鋼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寬厚板生產企業,漣鋼是亞洲最大的薄規格高強鋼生產基地,合資的汽車板公司VAMA是全球技術最先進的汽車板生產企業,衡鋼躋身國內第二大無縫鋼管供應商。
湖南鋼鐵,有過沉浮,有過彷徨,終不畏浮雲遮望眼,砥礪前行。在內陸地區,在幾無多少好資源的情勢下,產鋼規模達到3000萬噸級,去年年銷售收入攀上2100億元的新高。特別是在鋼品種結構上,湖南鋼鐵攀爬上了新高地。
在劣勢中突圍,在改革中壯大
實力,是一步一個腳印丈量出來的。
上世紀,漣鋼生產的“雙菱”牌熱軋帶肋鋼筋,余溫未退就被拉走﹔湘鋼的鋼絲和鋼絲繩被譽為“江南一枝花”……
然而,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鋼鐵行業形勢急轉直下,鋼企寒流襲身。
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將湘鋼、漣鋼、衡鋼聯合組建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成為我國最先在省域內實現鋼鐵產業整合的省份。
實際上,湖南發展鋼鐵產業,面對缺煤少礦、運輸成本偏高等先天劣勢。敢於第一個“吃螃蟹”,尤其需要改革創新的勇氣。
與世界鋼鐵巨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並合資成立汽車板公司,成為A股市場首次引入外資股東的鋼鐵公司﹔投資入股世界第四大鐵礦石供應商FMG﹔聚焦鋼鐵主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華菱集團年產鋼規模從235萬噸增加到3000萬噸級,成長為我省最大的國有企業,持續佔據湖南企業榜首,列中國鋼鐵行業第8位、全球鋼鐵企業第13位。
經過改革淬火與市場洗禮,湖南鋼鐵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全國鋼鐵工業版圖上佔據重要一席。
“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擦亮湖南先進制造業名片,加快湖南鋼鐵品牌建設,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名稱變更為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並同步實施湖南鋼鐵品牌建設行動。”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肖尊湖說。
“鋼鐵航母”全新起航
這個春天,對於湖南鋼鐵來說,意義非同尋常。
這些年,湘鋼、漣鋼、衡鋼作為老牌“湘字號”企業,多個產品成為海工、造船、橋梁、工程機械、高壓容器、油氣、家電、汽車等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為百余家世界500強企業、數十項世界超級工程提供優質鋼材產品。
新的形勢,對湖南鋼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重點推進湖南冶金等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湖南建成全國一流的冶金基地”的目標。
當前,大力推進品牌強國建設,國家陸續出台鋼鐵企業產能產量“雙控”、能耗“雙控”、“雙碳”等政策,我省鋼鐵產業要在變局中開新局,通過加強湖南鋼鐵品牌建設,進一步提升內生增長動力,正是有力應對之策。
“湖南鋼鐵”品牌,既突出“湖南”之名,也具備“鋼鐵”特色。肖尊湖介紹,湖南鋼鐵品牌建設的目標是,將湖南鋼鐵建設成為國家級、世界級湘字號品牌和全國一流冶金基地,著力打造精尖高端的創新品牌、開放共享的市場品牌、綠色低碳的環保品牌、崇尚奮斗的文化品牌、互融互促的黨建品牌。
告別“傻大黑粗”,坐在空調房裡“一鍵煉鋼”﹔5G+AR,現場工程師與遠隔萬裡的歐洲專家可以“無縫對接”……湖南的“智慧鋼廠”不僅打破了人們對煉鋼企業的固有印象,還贏得華為CEO任正非的關注。
湖南鋼鐵品牌建設列出時間表、任務表,推動企業發展邁向更高水平,實現更智慧、更綠色、更具實力與影響力。加快建設先進鋼鐵材料產業鏈,鋼鐵主業精益生產體系提質升級﹔加快籌建湖南鋼鐵集團技術研究院,打造一批市場佔有率位居前三的高附加值產品﹔建成一批智能化標杆工廠,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
到“十四五”末,湖南鋼鐵年銷售收入、人均產鋼、利潤三項主要指標,分別要從2021年的2100億元、1500噸、150億元,躍升至超3000億元、超2000噸、200億元以上的新台階。
湖南“鋼鐵航母”全新起航,千山萬水隻等閑。(記者 曹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