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婦幼保健院:援非之途 花開“芙蓉”

上世紀七十年代起,42批醫療隊,500余人,從湖南省陸續赴往非洲津巴布韋和塞拉利昂進行醫療援助。
四十余年間,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的34位專家從湘水之畔,數次跨越重洋,為當地帶去了最新的醫療技術和診療設備。
查房看診、救治陪護,她們是陣陣清風,揚帆於三湘四水,挾裹著印度洋潮濕咸甜的海汽,為高原大陸的清晨捎去絲縷芙蓉花香。
逆行於“火線”邊緣
吳嶺在非洲當地醫院婦科門診開展診療和帶教當地醫學生。受訪單位供圖
38歲的吳嶺,是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的一名婦科醫生,潛心鑽研宮內疾病診治及婦科微創手術,在治病救人的履歷表上,已填滿了十三個年頭。
她所屬的中國(湖南)第 18 批援津巴布韋醫療隊出發前夕,正趕上非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
“我到非洲的時候,醫院正爆發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光內部員工就有400多人感染。”吳嶺所工作的婦科病房旁邊就是“紅區”,為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防控區。
“因為和防控區隔得十分近,我們每天都像走在‘火線’邊緣。”吳嶺回憶,更讓醫護工作者犯難的,是醫院的設備老舊、技術落后,“有時候,連支付醫務人員的工資發放都成難題,診療工作更是幾近停滯。”
“帕瑞仁雅塔瓦醫院是津巴布韋規模最大的醫院,每天都有無數求診者接踵而來。”吳嶺說,“而一台不到半小時的婦科微創手術,在津巴布韋可能要排上一年。”
援非期間,吳嶺攬下重任,加緊開設手術和教學,將利普刀手術變成了帕瑞仁雅塔瓦醫院每周四的固定項目。
她還引入諾舒(子宮內膜消融術)、美奧舒(宮腔鏡組織切除系統)等項目,教授當地的醫生使用微創技術盡量在保留子宮的情況下解除肌瘤及內膜息肉。
“當地的慣用的手術方式對女性身體傷害很大,而微創可以更好地保護女性身體。”本著醫護工作者的初心,吳嶺愈加堅定自己的援非之行。
執炬於異國“家鄉”
汪倩為本地雇員採血並進行新冠抗體實驗室檢測。受訪單位供圖
“兩個普通的塑料水瓶可以‘變身’肺葉,中間用注射器和手套制成的軟管相連成氣道……”這是汪倩緊急制作的簡易肺部模型,她正在為孩子們准備一個“特別”的兒童節禮物。
汪倩是與吳嶺同一批援非的新生兒科醫生,空閑之時,經常一起前往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郊外的“愛心媽媽”孤兒院進行慰問。
“那天正好是2021年6月1日,我和醫療隊一起為孤兒院准備了一堂小兒氣道異物急救演練小課堂。”汪倩為了活躍氣氛,汪倩特意增加了有獎問答和模仿演練環節。紹納語晦澀難懂,就請當地的醫生和老師現場翻譯……
晚上八點四十七,一聲微信提示音,震散了汪倩一天的疲困。
發來求助的是當地雇員塔普瓦(Tapuwa),她向汪倩描述自己的異狀:自己飲食正常,但身體止不住地發抖,同時頭痛欲裂。
多年臨床經驗讓她十分警覺,理清情況之后,汪倩立刻聯系了幾位醫生,帶上急救藥品和器械一起上門問診。
時值津巴布韋的秋季,最高氣溫可達30度。而到達公寓后,塔普瓦正穿著厚厚的棉衣蜷縮在床上,裹了三床毯子,她的雙手仍在微微發抖。
塔普瓦的體溫結果正常,血壓稍高,但在按壓腹部區域時,她面露痛苦,有嘔吐的征兆。“這是急性胃炎的症狀,得趕緊去醫院。”當晚,汪倩便駕車護送她住進了留觀病房。
第二天早上,汪倩給她詳細分析了病因,並一條條寫下服藥和在家休養的注意事項。看著塔普瓦各項指標顯示正常,逐漸恢復食欲,這才結束了將近十小時的看護。
面對塔普瓦的連聲道謝,汪倩鄭重寫下:“幫助你、愛你,不僅僅是因為職責。血脈不同,但我們親如姐妹。”
沖鋒於生命“前線”
武科在塞拉利昂進行義診活動,為當地民眾服務。受訪單位供圖
窗外,濛濛小雨為弗裡敦的午后平添一絲陰翳,又倏而轉晴。
“護士,我是不是回不去了,我想回國啊。”塞拉利昂的華人新冠病房裡,一位患者微微地攥住武科的衣角——持續高熱讓他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隱藏起思念重洋之外親人的惆悵,強壓住護理新冠感染患者的不安,多少個日夜裡驚醒武科的未名心緒,此刻終於眼淚奪眶而出。
記得臨行前,一縷陽光斜斜地垂落在她的書案上:“前方道路注定荊棘密布,但隻要病魔仍在,就不能沒有醫生。”而這,也正是武科對女兒的囑托。
清點抗疫防疫物資、採集歸國人員新冠病毒檢測樣本、執行新冠疫苗接種的“春苗行動”、通宵搶救命懸一線的傷患……忙碌讓武科暫忘家鄉,專心做好一名白衣戰士。
正值晚餐時間,接到急診手術的安排,武科立刻放下碗筷。
躺在手術台上的,是55歲的礦工朱先生,幾天以來,他飽受持續的腹痛折磨。當地診所治療效果甚微,他隻好求助中國醫療隊。驅車300公裡、歷時6小時后,他終於來到武科所在的醫療隊駐地——中塞友好醫院。
經過詳細的檢查后,醫生確認是急性闌尾炎,便立馬安排手術。武科等人齊心協力,手術耗時1小時20分鐘便順利結束。術中發現,患者的闌尾已經化膿穿孔,幸好及時手術,否則性命堪憂。
直至凌晨,朱先生終於得以安然入睡。經過幾天的陪護和治療,他終於痊愈出院。“多虧了中國醫療隊!”朱先生激動地握住武科的雙手。
一年多來,武科所在的中國(湖南)第22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看診成千上萬例,開展各類手術數百台,眾多急危重症患者得以轉危為安。
當津巴布韋的隊友悉數凱旋,武科依然堅 守在抗疫的最前線。她時刻告訴自己,“身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必須沖向前線。”
“三八”國際婦女節已至,許多醫護工作者仍奔忙於救援一線。
“芙蓉”花開,芳華競展,在援非的道路上,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的女性工作者,正在用自己的鏗鏘步伐,展現出堅韌、聰慧的“白衣”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