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一位種糧大戶的種田經: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本報記者 何 勇
2022年07月08日09: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當前,正是早稻生長關鍵期。

  配藥、裝藥、安電池,用手機連接無人機信號……湖南省耒陽市金綠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綠油油的稻田旁,種糧大戶梁滿綠帶著90后的女兒、女婿,正在為水稻噴洒農藥。一台滿裝40公斤農藥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在稻田上空來回穿梭,操作手隻需調好參數,噴藥就能自動進行。

  這已經是梁滿綠用的第三代植保無人機。他嘖嘖贊嘆:“一代比一代強!幾年前的無人機還需手動控制,現在的機器完全自主飛行,自動避障,不僅噴霧均勻、節省農藥,而且效率更高,一天的噴藥面積夠人工干20多天。”

  從“會種地”變身“慧種地”,近年來,糧食大省湖南大力建設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開展智慧農業示范創建,三湘大地上,一場農業智慧化、數字化、無人化的變革正在探索中前行。

  “種田15年,從來沒有這樣輕鬆過。”梁滿綠說。

  2007年春節剛過,在外打工10多年的梁滿綠和妻子王國萍商量留在老家,在分析了養魚、養豬、養雞鴨等選項后,夫妻倆毅然決定種糧。

  “當初選擇種田,是想著技術門檻低,我有的是力氣,自己播種、除草、施肥、打藥、收割,應該有賺頭。”當年秋天,梁滿綠試種的1.3畝水田收獲稻谷1600多斤,刨除化肥、農藥、種子等成本,不算勞力,畝收入800元。看到效益劃算,第二年開春,夫妻倆四處聯系,流轉稻田100多畝。

  種植面積擴大,從播種到收割全靠自己肯定不行了。2008年春天,梁滿綠夫婦在農機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買下了一套大型農機。隨著種田效率大大提升,夫妻倆種田面積越來越大,購置的農機也越來越多。

  2014年,梁滿綠聯合耒陽市泗門洲鎮7個種田大戶,組建耒陽市金綠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如今已購置各類農業機械40多台套,總價值400多萬元。有了機械化賦能,合作社流轉種植水稻最高的年份達到5000多畝,社員們還對外承攬機耕、機插、飛防、機收、糧食烘干和病虫害綜合防治等業務,服務周邊數萬畝農田。

  梁滿綠所在的耒陽市,農業機械化水平也不斷升級。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4%,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1.8%,農機總量達7.81萬台(套)。

  機械多了,梁滿綠開始琢磨學習技術。盡管他文化水平不高,但說起農機駕駛、操作頭頭是道。兩年前,能打藥能施肥播種的農業無人機流行,夫妻倆花了近20萬元,一下子就買了5台。梁滿綠報名參加無人機培訓,練習飛行操作,終於拿到了“植保無人機系統操作許可証”。

  農忙之余,梁滿綠夫妻倆對科技種田新聞特別關心。“會種田,不如‘慧種田’,我十幾年種糧經歷就見証了農業機械的普及,我覺得智慧種田離我們不會遠。”梁滿綠說。

  去年,梁滿綠督促在外打工的女兒、女婿學習無人機操作技能,領取無人機操作許可証。今年,他又讓女兒、女婿春耕期間回到農村,學習大棚育秧全套技術。“智慧農業的前端無人,更需要后端有‘高’人。”梁滿綠說,現在願意下地種田的勞力越來越少,人工費越來越貴,年輕人掌握操作高科技農機、“智慧種田”的一技之長,農業的根脈才不會斷,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8日   第 18 版)

(責編:李淑靜、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