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非凡十年看寧鄉⑦】以服務之誠鋪營商坦途 賦能高質量發展

2022年10月11日15:59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一流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樹”、最大的“吸鐵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競爭力。

梧高鳳至,花香蝶來。湖南寧鄉市緊緊圍繞“工業強市、幸福寧鄉”發展定位和“建設省會副中心,挺進全國前十強”發展目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效能提速、實體經濟降成本、企業家權益保護、政策落地等四大專項行動,以“雙對標”“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為抓手,深入推進標准導向、改革導向、服務導向、問題導向和評價導向等五大導向,實施“股東式服務”,持續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之“穩”、謀發展之“進”,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東風拂面暖,極目景象新。2019年,寧鄉市榮獲“中國營商環境百佳試點縣市”。2020年,寧鄉市榮列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第26名。2021年,寧鄉市獲評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第24名,在湖南省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位列86個市縣第二名。

厚植沃土

“股東式服務”打造“三化一流”營商環境

“寧鄉的政務服務及投資環境是我見過營商環境中最好的,特別是‘股東式服務’,真正的做到了‘不喊不到、隨喊隨到、說到做到’。”10月2日,走進湖南杭加建筑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項目施工現場,正在指導施工的該公司總經理劉勁峰表示,湖南杭加建筑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項目落戶寧鄉前,先后洽談了四個城市,根據囗碑及洽談時真誠的政務服務,綜合考慮下來,最終選擇了寧鄉。

“項目施工能順利推進,多虧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貼心服務。”“企業能那麼快投產,得益於園區管委會高效的政務服務。”“我們選在寧鄉投資興業,主要是看重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園區採訪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項目、企業負責人對寧鄉營商環境的稱贊。

“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寧鄉營商環境。”戰略謀劃營商環境,頂層設計規劃藍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寧鄉市突出高位統籌,確保協同推進,全面貫徹“工業強市”戰略部署,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滾石上山的毅力,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務最好、企業獲得感最強的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奠定堅實基礎、積聚強大能量、提供有力支撐。

先后出台《寧鄉市2021年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示范區行動方案》《寧鄉市建設工業強市若干政策》《寧鄉市開展“紓困增效”專項行動十條措施的通知》《寧鄉市優化營商環境2022年行動方案》《寧鄉市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寧鄉市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處理工作細則》《關於推行“股東式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全面統籌調度效能提速、實體經濟降成本、政策落地、企業家權益保護等四大專項行動﹔對標對表國家營商環境指標體系,設立200個營商環境監測點、選聘100名優化營商環境體驗官。

不負發展好時光,風鵬正舉再啟航。2022年以來,寧鄉市實施“股東式服務”,以敢為人先的新、專業務實的勁和為民辦事的情相融交織,打造了如今寧鄉良好的營商環境,也成為了寧鄉改革創新的亮眼名片。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源。為推動產業發展“雙十雙百雙千”工程,該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制定“雙十企業”幫扶手冊,全力化解企業困難,建立“書記、市長企業直通車”“企業點單、政府備菜、用時即有”“龍頭企業優先級”三項制度﹔開通“書記(市長)‘碼’上辦”信箱,每月定期舉辦“市長企業接待日”,持續推進“三抓兩促”,推進龍頭企業“倍增計劃”,市領導和市直單位聯點幫扶重大企業和項目,開展“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破解項目用地、審批、征拆、資金、水電氣等問題,做到閉環解決企業反饋的問題。

“業務遇瓶頸,市場拓不開,銷售跟不上,怎麼辦?政務工作人立馬組織相關企業召開企業家交流聯誼會,共享市場資源、共同發展。目前,已經為我們爭到一個大客戶,還有十余個意向客戶正在洽談中。”一談起寧鄉的營商環境,湖南坎普爾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辛紅林就對“股東式服務”贊口不絕。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保障,是寧鄉市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深入落實省“萬名干部聯萬企”工作,寧鄉市組織920名干部幫扶1080家企業,一系列幫扶活動解決企業困難700多個。搭建產銷平台,暢通內循環,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創新成立產銷對接服務中心,開展帶配套進龍頭、產業鏈對接沙龍、點對點牽線搭橋等活動,促進域內企業供需合作。

隻有土壤肥沃、空氣清新,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寧鄉市各園區和各級政務服務部門把自己當成企業的“股東”,在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和水、電、氣、路、教、衛等基礎設施保障方面,為企業發展不斷投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強化與企業共謀發展的責任意識、共克時艱的擔當意識,把市場主體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時刻思發展之策、主動想企業之所需、積極解企業之所難,增強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恆心辦恆業,扎根市場、深耕市場,著力構建“親”“清”型政商關系,為企業提供“股東式服務”,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深化改革

提升效能“便民”方能“富民”

“一次要辦理這麼多家變更登記的業務,我以為時間會比較長,沒想到短短1個工作日就辦好了。”市民張女士將一面繡有“服務熱情、盡職盡責”的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送到市民之家該市市監局窗口,激動地說。

張女士是某銀行工作人員,到市監局窗口申請辦理銀行68家分支機構的變更登記業務。當時,張女士擔心一次要辦理這麼多家變更登記的業務時間會比較長,找到了窗口值班主任尋求幫助。窗口值班主任了解情況后,馬上安排4個專窗進行受理,全程指導完善申請資料,1個工作日內便完成受理審批並核發了營業執照。

“從取號、線上申請、受理審查到辦結出証,全程10分鐘左右,真的很高效!”寧鄉市就“我要開網吧”一件事審批流程提出變二次受理為一次受理的建議,探索取消籌建環節,切實提升窗口服務效能,贏得市民稱贊不絕。

“寧鄉市‘走流程、解難題、優服務’專項行動通過轉換角色、全流程體驗,深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了審批‘提速’、服務‘升級’、窗口‘減負’,給市民之家政務大廳帶來了新氣象。”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寧鄉市各職能部門一把手或班子成員聚焦民生高頻事項、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轉變角色走流程,問需於民、問需於企,在審批服務提質提速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寧鄉市結合兩個“免於提交”,拓展“無証明辦事”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打造“無証明城市”升級版,緊緊圍繞企業、企業事和群眾事推進簡政便民服務,減少辦事群眾的跑腿次數和難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三年來,我市累計有10.8萬余份証明材料實現從“索要”到“不要”、從“紙質”到“電子”、從“要証明”到“無証明”的轉變。

在家可以預約辦理,不懂的問題有專門工作人員解答,辦事不用長時間排隊,証件辦完可以代郵寄……這是很多人對日常証照辦理的美好向往。如今,隨著寧鄉市全面落實“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內容,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的實施,這個夢想已悄然變為現實。

“我之前聽朋友說,隻要在手機上提交資料就可以實現水電氣聯動過戶,沒想到這麼快。”煤炭壩鎮居民李華在市民之家窗口辦理了新購二手房過戶手續。辦完手續后,她通過“智慧寧鄉”APP找到“一件事一次辦”模塊同步申請了水電氣聯動過戶,不到10分鐘就辦完了過戶手續。

群眾和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敏銳,也最深刻。寧鄉市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實人生“一件事”。將75個“人生事”按照出生、入學、辦証、就業、置業、婚育、就醫、救助、退休、身后10大主題類別進行升級改造,相繼開發二手車過戶、企業職工退休、二手房水電氣聯動過戶“一件事”,通過建設智能審批平台,梳理了21項AI智能審批事項清單,打造“長株潭”都市圈跨域通辦,通過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等辦理方式,實現智能填表、自動審核、網上發証等,推動169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為異地辦事群眾提供了很大便利。

同時,持續推進“就近辦”,賦予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308項,將生育服務登記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159項公共服務事項下沉村(社區)辦理,老年優待証、生育服務証、流動黨員証、林木採伐証已實現就近制証。

寧鄉市加強發展要素保障,積極推進線上線下水電氣市政公用服務“綜合窗”搭建,統一辦理流程、時限標准,實施“一站式”辦理﹔將市政公用服務報裝外線接入工程行政審批改造為“一件事”,實施“一窗受理、一表申請、一網通辦、一次辦結、一並接入”﹔推進“用地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改革試點,持續開展“用地清單制+告知承諾制”改革試點,符合適用條件的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縱深推進“多測合一”改革、施工圖“多圖聯審”﹔嚴格落實政府購買施工圖審查服務政策,將施工圖審查服務費按規定納入部門預算﹔積極對接用好國家關於積極做好用地要素保障的利好政策,加大、加快產業項目用地保障與供應的力度和速度﹔繼續做穩做實轉貸應急周轉資金,加大銀企對接力度,落實“‘鏈長’+‘行長’”產業鏈服務制度,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引進優質基金企業,與園區基金、平台公司基金形成“組合拳”﹔推動高層次人才集聚發展,探索建立以應稅、薪酬等市場因素為導向的本土化人才獎扶機制,落實高層次人才個稅獎勵政策,支持推進國家、省、長沙市級實驗室建設,打造一批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

同時,寧鄉市持續推進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強案件辦理,營造良好經營環境。貫徹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建立辦理涉企案件風險評估機制﹔加大對涉及民營企業家案件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力度﹔落實輕微違法“首違不罰”,發布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三張清單”﹔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實施跨部門聯合檢查,創新開展“信用監管”,推行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對守法誠信企業“無事不擾”﹔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段華良)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