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非凡十年看寧鄉⑩】 “農”墨重彩 譜寫“詩和遠方”

2022年10月14日15:34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溈江兩岸,2906平方公裡土地上,廣袤鄉村的嬗變日新月異、氣象萬千,宛如一本彩色畫冊,美妙絕倫,令人目不暇接:一個個“五美鄉村”破繭成蝶,一座座產業園區星羅棋布,一片片廢舊坑塘魚躍蛙鳴……這是湖南寧鄉人民團結奮斗譜寫的鄉村振興華章。

十年一個刻度,十年一個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鄉農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84.8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31.29億元,增長54.73%,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在長沙市四區縣市排名第一﹔第一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4.1%提高至16%。農業總產值由128.04億元增長到225.58億元,增長76.18%﹔2020年獲評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縣市。

2022年4月,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了賽迪顧問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寧鄉市位居榜首。黨的十八大以來,寧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促改革,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做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跨越,積極探索具有寧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奏響了一曲鄉村振興的天籟之歌。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從聚焦“三農”發展到美麗鄉村建設,從吹響脫貧攻堅的時代號角到踏上鄉村振興的全新征程,寧鄉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交出了一份喜人的十年答卷……

“農”墨重彩譜“三農”新華章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寧鄉是重要的產糧大市,2012年以來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面積76.86萬畝,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奠定了堅實基礎。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160萬畝、產量14億斤左右,穩居全省前列,連續七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12年的69.4%增長至82.4%﹔2020年獲評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

田野,孕育著豐收。走進寧鄉的廣袤農村,連片成方的田地、阡陌縱橫的機耕道、伸向遠方的清清水渠,勾勒出高標准農田建設的生動一角,蓬勃發展的農業正用如椽巨筆繪制著一幅色彩繽紛的農耕畫卷。

現代化、高標准化,落實“藏糧於地”。按照建設標准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的“五化”標准,高標准建成回龍鋪鎮、雙江口鎮兩個現代糧食產業園和10個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糧食高效模式示范面積達20萬畝以上。通過實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智能物聯網裝備等措施,全市糧食生產能力和現代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

信息化、電子化,落實“藏糧於技”。全面落實長沙市鄉村振興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系列政策,大力推進寧鄉花豬、隆平高科等種業創新基地建設,實現規模土地流轉45萬畝。創評“全國星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供銷綜合改革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現場調研肯定,爭取長沙市新型經營服務體系示范縣項目首先落戶寧鄉,發展三位一體基層社15個,建成長沙市級鄉鎮標杆基層社2個、縣級鄉鎮標杆基層社4個﹔將惠農公司打造成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和電子商務平台並全面投入運營﹔金色田野種養專業合作社榮獲“2020年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

增鏈條、延鏈條,做強農業產業經濟。劉少軍院士、柏連陽院士稻漁綜合種養創新團隊工作室落戶寧鄉,湖南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寧鄉市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啟動建設,寧鄉花豬種業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共有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6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家,農產品加工產值由260億元增至552億元﹔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雙江口鎮、溈山鄉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寧鄉市位居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2021)榜單榜首。

鑄品牌、響品牌,做實本土富民產業。寧鄉這個傳統農業縣,目前擁有國家農業科技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產品深加工創業園等“國字號”園區,企業品牌數量居全省第一。2018年,“寧鄉花豬”“溈山茶葉”“灰湯鴨”獲評長沙市十大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加加”“益君”“流沙河”“金太陽”“湘都”獲評長沙市知名農業企業品牌,“楚溈香”寧鄉花豬獲評長沙市知名農產品牌,“加加”“金太陽”“溈山茶業”獲評長沙市十大農業企業品牌。2021年,獲評“湖南省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市擁有“三品一標”產品92個,其中綠色食品72個,有機食品認証18個,農產品地理標志2個(寧鄉豬和寧鄉梔子)﹔2019年獲評湖南省農產品標准化示范縣。

宜居村庄如椽巨筆繪美景

金秋時節,沐浴在陽光下的菁華鋪鄉陳家橋村恬靜安寧,金燦燦的田野、小巧別致的庭院、往來的游人不時駐足……這一切,讓這個網紅村別有一番韻味。更別提這裡有接地氣的鄉村大舞台,還有每逢節日必爆滿的特色農家樂,更有在田野上放飛的音樂夢想……這是一幅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陳家橋村,只是寧鄉十年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五治”“五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鄉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改廁4280座、新建農村公廁40個,農村垃圾分類減量成效提升5個百分點。強力整治農村亂佔耕地建房行為,新建住房審批數量、違法圖斑整改比例、示范圖集採用比例均居長沙市第一。認真落實河(湖)長制,基本實現“四亂”問題動態清零、常年禁漁水域“四清四無”,溈水寧鄉段入圍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

把美麗宜居村庄(屋場)建設作為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抓手,著力建設生態美、村庄美、產業美、生活美、風尚美的宜居宜業鄉村。按照“五美”建設標准,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7個、美麗宜居村庄(屋場)500個。將補齊農村戶廁、垃圾處理短板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主攻方向,創新實施首廁過關制,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累計完成農村戶用無害化廁所改造14.78萬戶,實現農村無害化廁所應改盡改。

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長效機制,累計建成鄉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6個、分揀中心237個,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減量率達50%,253個村(社區)創建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2019年,該市獲評國務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榮譽、湖南省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縣。嚴格落實“十年禁漁”令,深入推進農藥化肥減量行動,2020年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獲國務院先進集體獎。

當下,一個個不起眼的村庄正日復一日地實現華麗蝶變:隨處可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田園風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和樂景象,“樹繞村庄,水滿陂塘”的美麗村貌,“一村一品”的美好願景正一步一步照進現實。

脫貧攻堅交出人民滿意答卷

時間長軸,記錄著夙興夜寐抓脫貧的點滴﹔扶貧路上,印刻著眾志成城奔小康的足跡。金秋的楚溈大地,欣欣向榮的產業基地、整潔秀美的村庄處處涌動生機。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幢幢美麗庭院錯落有致、一座座產業基地拔地而起、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新房有了,保障有了,產業有了,收入多了,脫貧戶踏上小康之路,美麗鄉村邁出振興闊步。

沿著美麗的農村公路一路向西,進入寧鄉腹地黃材,走進位於青羊湖國有林場深處的崔坪村,隻見數百畝優質稻已然豐收,金燦燦的稻谷堆滿糧倉,崔坪村秀美土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國清高興得合不攏嘴:“這些水稻我們全部用的生物有機肥,全程不施用農藥,市場價可售12元每斤,而且供不應求呢。”

“以前年輕人都往外奔,留下的都是老人小孩。”就在幾年前,崔坪村還是一個窮山窮水的省定貧困村,年輕人選擇出門闖蕩,隻留老人在家守著村庄種著收入微薄的地。“現在可不一樣了,在脫貧政策扶持下,村裡的合作社經營得有聲有色,每到年底,合作社會按人頭分紅發福利,去年我們就讓每個村民都嘗鮮了我們自己種植的有機稻,今年就有不少年輕人來咨詢回鄉創業的事了!”

近年來,黃材鎮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將全鎮劃分為五個片區,多村融合,一個定位,全鎮17個村(社區)以片區為單位錯位發展。井沖片區以梔子花、華塘魚、油茶林為主導發展產業﹔黃材盆地片區以蔬菜、花卉苗木、茶葉、荷花、小水果為主導發展產業,加快推進西周源田園綜合體建設﹔月山片區做活漂流季水文章,壯大獼猴桃產業,發展老種子蔬菜種植,利用月山紅薯傳統種植,建設地瓜產業園﹔沙坪片區發展桃李小水果種植﹔崔坪片區以高山原生態種植為主導產業。

在脫貧攻堅中一路高歌的,可不止一個黃材。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寧鄉人民積小勝為大勝,積大勝為完勝。堅持精細精准發展方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派出268支駐村幫扶工作隊,明確19361名公職人員開展結對幫扶,因人因戶制定“一戶一策”脫貧規劃﹔創新易地扶貧搬遷、“滴灌式”扶貧、公益性崗位等政策措施,明確社會扶貧、易地搬遷、教育扶貧等16大專項扶貧配套政策,推動脫貧攻堅從“大水漫灌”轉向“精准滴灌”轉變﹔實現現行標准下20087戶5.3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1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859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實現應改盡改﹔易地扶貧搬遷幫助666戶貧困戶安住新家,連續5年排名全省第一。同時,寧鄉還切實履行“百強縣”在全省脫貧攻堅中的責任擔當,投入財政援助資金8150萬元,採取派出幫扶工作隊、專業技術人才挂職、交流,產業協作、勞務協作等幫扶行動,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干幫扶新化縣和龍山縣咱果鄉成功脫貧摘“帽”。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農村人居可支配收入由13166元增長到34788元,增長164.23%。市扶貧開發事務中心獲長沙市脫貧攻堅專項獎勵記功集體,寧鄉市發展和改革局等5個集體獲全省脫貧攻堅表彰﹔巷子花開同心村庄入選全國社會領域公共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黃材鎮“千手”愛心大屋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

鄉村振興逐夢沃野織錦繡

每天下午,坐落在黃材鎮黃材村的寧鄉市顥華農產品加工廠裡,直播人員都會向網民推銷“壇之潤”品牌系列壇子菜,主要產品有白辣椒、卜豆角、茄子皮、卜蕨菜、包菜絲、蘿卜插菜等,都是廣受群眾青睞的下飯菜。

加工廠由原本的烤煙房改造而成,偌大的晒場內,村民們正忙著切包菜絲、翻晒卜辣椒﹔室內,戴著手套、口罩的工人們正在對各種壇子菜進行打包。該加工廠蔬菜種植大棚、晾晒場地、冷凍儲存庫和全自動生產車間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環境干淨整潔。

該加工廠負責人黃冬陽介紹,他以前在家裡做壇子菜,一年產量不到1000公斤,主要銷售給親戚朋友,收入不高,也不穩定。現在來到加工廠從事管理工作,工資待遇好,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很滿意。該加工廠不僅解決了當地蔬菜的加工銷售問題,還幫助解決了40多戶貧困戶70多人的就業,村民在這裡的日工資收入在15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萬元以上。

黨的十九大描繪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正一步步在寧鄉鄉村大地上變成現實。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百業強。寧鄉全面推廣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土地合作經營模式,成立土地合作社225家,實現涉農村(社區)“一村一社”全覆蓋﹔全市134.63萬畝耕地得到確權,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証307157本。2016年,大成橋鎮鵲山村土地合作經營“鵲山模式”入選中國十大改革年度案例。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全市共核實農村集體資產26.4億元,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67478戶、1270701人,登記賦碼村級經濟合作社251家、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25家。大力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率先全省實現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面清零,啟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提質提標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實現所有涉農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

清晨,田地裡草尖還挂著晶瑩的露珠,伴隨著陣陣鳥鳴,散落在在各個村庄的種植、養殖基地開始忙碌起來﹔午間,村民來到離家不遠的工廠上班,久居“水泥森林”的市民開車來到鄉村,在田園裡摘果、種菜,享受田園樂趣﹔夜晚,城裡來的“網紅”的鏡頭還在田野裡運轉,村裡的文化廣場音樂已經響起,村裡的男女隨著音樂節奏跳起了廣場舞……寧鄉的鄉村,是鄉愁的鄉村,也是活力的鄉村。鄉村的發展,留住了村裡人,也迎來了城裡人。

有了糧豬滿倉,也有了“詩和遠方”。過去十年,140多萬寧鄉人民咬定目標矢志奮斗,農業、農民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愧歷史的重托,亦不負人民的期盼,未來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敞亮。(范婷、宋秀閨)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