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精益求精,為了軋鈦技術升級(我們這裡的年輕人·匠心故事⑦)

2022年11月12日19: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鈦”——一個聽起來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這種金屬常與航空、軍工等“高精尖”領域相伴,但在民用領域,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身邊的眼鏡架、手機、手表,到建筑、醫療材料,都有鈦的身影。

鈦為人類所用的歷史不算長,其冶煉、加工技術的發展頗為不易。軋鈦的工藝尤難,越薄越寬越難軋。極限厚度下,一不小心,薄薄的鈦帶就會“斷帶”。張普全就是湖南湘投金天鈦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軋鈦工,在軋鈦車間三班倒,一干就是12年。在車間,他身著工裝,神情嚴肅,做事風風火火,每每言未出,手勢先到。

這是一雙掌握“絕技”的手:張普全及其團隊,用厚度極限值0.4毫米的設備,冷軋出厚度0.1毫米、寬度1200毫米的鈦帶卷,實現技術突破。

軋鈦帶卷的核心技術,長期被外國壟斷。鈦帶卷進口價格昂貴不說,購買還得看人臉色。“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一定要攻克!2010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張普全被引進到公司,參與軋鈦技術研發。

張普全到崗不久,便被派往國外接收20輥鈦冷軋機。這台20輥鈦冷軋機,是公司花巨資引進的。張普全打聽了價格,高得令他咋舌。既然花了大價錢,就必須學懂吃透。張普全聽介紹、識設備、學裝配,全程如海綿吸水般,不放過一丁點技術信息。

趕回長沙,張普全一頭扎進工作中。安裝調試20輥鈦冷軋機,對張普全來說可是頭一回,光100多個外文按鈕就讓人眼花繚亂,更何況他此前從未軋過鈦。但不畏難、不認輸是張普全的“標簽”。之前在廣東軋鋼,他也是無師自通,而且成長為一流好手。

其時,冷軋鈦車間還正在土建。張普全白天早早到現場,在建設現場的一片叮叮當當聲中,凝神靜氣搞調試。晚上十一二點回宿舍,還要啃書本至凌晨兩三點。

張普全家在廣東韶關。自離開廣東到湖南工作,他就少有機會回家。妻子辛辛苦苦,照顧一家老小。兒子快4歲了,跟張普全還很陌生拘謹。也難怪,他幾個月才回家一次,一次才幾天,妻子前腳上班,張普全后腳就把兒子送進幼兒園,自己捧起技術書苦讀。至於帶兒子買玩具、做游戲之類,張普全更是顧不上。

這天,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斷張普全手裡的工作。他正在車間忙碌,哪有空通話?但鈴聲一直響個不停,同事們都替他著急:“接吧,張師傅!”

兒子病危!噩耗傳來,張普全如五雷轟頂。他記起幾天前,妻子說起兒子頭痛發熱,他相信她能應付,沒放心上,誰知竟是急性腦膜炎。搭上深夜火車回韶關,張普全一路以淚洗面。

回天乏力。辦完兒子的喪事,張普全立馬回車間。安裝調試正值關鍵時刻,縱然萬箭穿心,張普全也只是默默承受。他帶領大伙反復優選方案,進行多次試驗,終於攻克軋制難題。

2011年6月28日,張普全主操的20輥鈦冷軋機成功軋出冷軋鈦帶卷,比計劃提前半年。鈦帶卷批量生產,打破對進口的依賴。滴酒不沾的張普全,破天荒提著酒,對著電話向妻子熱淚盈眶地唱起《愛拼才會贏》……

張普全的同事蔣小東是重慶人,與張普全當初在廣東同一民企、同一班組軋鋼。二人一同來到長沙,仍是在同一車間軋鈦,一同安裝調試20輥鈦冷軋機。說起張普全這位“老搭檔”,蔣小東笑稱:“我倆都是一心一意、好鑽牛角尖且不肯服輸的犟人。”

張普全的兒子病重時,蔣小東的父親癱瘓在床,他正為不能在重慶老家照料老人發愁。兩人惺惺相惜,相互扶持,攻克難關。冷軋鈦批量生產后,兩人琢磨著,怎麼加快冷軋速度。經過不斷攻關,速度從每分鐘40米、50米,到70米、80米,再到120米……越來越快。張普全更是一枝獨秀,沖到每分鐘300米。

市場推著產品走。張普全、蔣小東分析市場局勢,認為0.1毫米厚的鈦帶卷市場潛力巨大。而這台20輥鈦冷軋機,最多隻能軋出0.4毫米厚度。能否讓它破繭成蝶,軋出0.1毫米呢?

兩人討論了幾個月,終於在2021年3月,向公司申報0.1毫米研發項目,隨即獲批。鈦材軋制易起皺、斷裂,越薄“脾氣”越大,研發比預想更難。必須選擇全優原料,必須創新工藝技術,必須挖掘設備潛能,必須妥處突發情況……這一切,都離不開張普全、蔣小東的實操把控。

平時軋機穿帶,隻需幾分鐘。而研發中,因為鈦帶卷太薄,穿帶難度陡增,在這個步驟一卡就是幾小時。研發團隊中開始有人小聲議論,想打退堂鼓。

“砰!”張普全一拳頭重重砸在桌上。車間裡頓時安靜下來。隻見張普全甩開設備,手工進行操作。個中鬆緊快慢,張普全整整摸索了一個晝夜。

又一次連軸轉了48小時,凌晨5點,張普全、蔣小東終於高質量冷軋出厚度0.1毫米、寬度1200毫米的鈦帶卷,遠遠突破了機器設定的極限值0.4毫米。在場的研發人員個個振奮不已。

三個月,幾十輪屢敗屢戰,他們又一次成功証明,靠著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益求精,可以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短短十幾年,張普全和同事們把一個個技術壟斷打破,把一車車鈦材,運往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石油化工等行業的生產現場,一步步推動鈦板材和鈦帶卷的國產化步伐。

軋鈦好比駕車,必須眼觀六路、心手合一,同時操控好“油門”“剎車”“方向盤”,務求安全平穩。偌大的冷軋鈦車間,冷軋機組是車間的焦點,冷軋機組的主操手則是焦點中的焦點。操作台上按鈕、鍵盤多多,速度怎麼控制,質量如何保証……主操手都要心中一盤棋,迅速果斷地統籌信息,做出判斷調整。

想要培養一個軋鈦主操手,離不開實操演練,“熟能生巧”。但鈦材價格昂貴,練習中消耗的鈦材是一筆相當高昂的成本。而且一年剛入門,三五年才能獨立操作。像張普全這樣的一流主操手,真是“千金難換”。

且看張普全,視線在操作台和台下軋機之間掃來掃去,神情極其專注。雙手時而在按鈕間連連躍動,時而又屏氣凝神、伺機而發。軋鈦12年,張普全從未因操作失誤“斷帶”過,次次質量全優。領導和同事們交口稱贊:“別人做的是產品,張普全做的是工藝品!”

張普全帶徒弟的本事,也是出了名的。他的幾位高徒,都隻用半年即順利出師,培訓過程消耗的鈦材極少。原因無他,張普全傾囊相授,從不藏著掖著。他認為,冷軋鈦技術關乎國家產業發展,絕對不能斷層,自己年已不惑,必須盡快培養新人。

怎麼調整板形,怎麼處理機械故障,怎麼解決工藝問題……張普全言傳加身教。重中之重,是防止“斷帶”。張普全既放手讓年輕人試手,又最大程度地避免“斷帶”。他說:“斷一次,材料就浪費一次,我的心也被猛刺一次。材料都貴得很啊!”

冷軋鈦工作強度高。排到夜班,人容易打盹,一打盹便容易出問題,若輥子被卷住,損失更大。張普全堅持巡夜班,及時提醒同事。他還經常組織大家爬山、打球、健身,以增強體能,更好面對高強度作業。

平日裡,車間裡的一點點異樣,都逃不過張普全的眼睛。怎麼整改完善,怎麼提質降耗,怎麼厲行節約,張普全都會心直口快地提建議,人稱“點子王”。設備高速運轉,甩出一些油,白白浪費,且加大廢污處理難度。張普全建議車間設置集油盤回收利用,得到採納。鈦卷在機組間流轉,需要使用打包鋼帶,張普全建議上一機組的打包鋼帶可以在本機組重復使用……諸如此類,一年降本增效幾百萬元。輪班休息日,他也喜歡來車間看看,趕上什麼活就干什麼。車間裡冬冷夏熱,張普全整日在此,忙碌不停。

“絕技在身,而且不懼急難險重。”同事們如此評價張普全。而張普全的徒弟,已能軋出0.25毫米的高水准產品,作風也越來越像師傅。

當先進、當尖子多年,張普全一直是一線工人,每月有限的工資,要養一家子人,並不寬裕。平素他幾乎全穿工裝,難得上街,也是擠公交。

他被湖南省評為“國企工匠”。不少民企許高薪挖張普全。張普全卻橫下一條心,堅守金天鈦金屬公司。

張普全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究軋鈦技術如何再升級,如何研發出突破性工藝技術,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為此,他常年堅守在工作崗位。岳父母打趣說,好長時間見不到女婿,快不認識啦。妻子張潔卻說:“女兒代女婿看望父母,不是一樣的嘛!”對張潔來說,丈夫的事業就是自己的事業,她早把自己當作張普全團隊的一員了。

張潔和張普全是在廣州打工時相識的。婚后,張潔來到丈夫的老家粵北農村,照料婆家兼打零工。夫妻倆現在育有一兒一女。張普全一心軋鈦,一年難回幾次家。張潔說,他晚上講夢話也是鈦。

由於工作太累,張普全一度耳朵失聰。領導給他“下命令”,他才去住了一周院。還有一次,他腎結石發作,痛得實在不行,才悄悄住院幾天,未痊愈即趕回車間。即使帶病工作,他軋出的鈦仍是精品。這些事,妻子當時都不知道。張潔感嘆:“他一個人在外,更不容易啊!”

有人不理解張普全,又不是他自家的事,他整天如此拼命,是為什麼呢?張普全回答:“隻要多攻克一些‘卡脖子’技術,我就心滿意足了。”

臨別,張普全翻起胸前工牌,提醒筆者,他的工牌是鑲金邊的——這是進入國企核心人才庫的標志。他說這是公司董事長頒發,並親手給他戴上的。說著,張普全的臉上露出自豪滿滿的笑容。

量輕質厚,耐熱耐腐,默默奉獻,堪為大用。張普全及其團隊成員,不正如他們軋出的“中國鈦”一樣嗎?(呂高安 田運宏)

來源:湖南省國資委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