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蘭朝紅:從“追光者”到“發光者”

2022年11月16日14:56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如果說教育公平政策如同太陽,廣布溫澤,那希望工程事業則如同燭火,照亮每一處細碎的陰霾。”得知今年是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30周年,蘭朝紅難掩激動情緒,寫下這句話。

  作為第一批受資助者,蘭朝紅曾奮力走出大山,畢業后受希望工程感召,又毅然回到鄉村,現任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中心小學副校長。

  11月7日,蘭朝紅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她從尋覓希望到播種希望的故事。

  絕境中,她是倔強的追光者

  “因何與希望工程結緣?”面對記者的提問,蘭朝紅的思緒飄到讓她銘心刻骨的苦難童年。

  蘭朝紅出生在城步一個偏遠山村。7歲那年,父親離家出走,留下臥病在床的母親和幼小的弟弟,蘭朝紅不得已輟學。

  “隻有讀書,走出大山,才能改變命運。”放牛、砍柴、做家務,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蘭朝紅的眼睛仍然迸發著光亮,那是對知識的強烈渴望。

  重新背上書包時,蘭朝紅已經12歲了,按年齡插班讀小學五年級。此后,這個離開學校整整5年的插班生,在求學路上一路披荊斬棘:班級第一、年級第一、全校第一,最終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捧著錄取通知書,蘭朝紅欣喜若狂。然而,家庭無力負擔學費,怎麼辦?村支書蘭支國帶著她走遍了全村的家家戶戶,靠著挨家挨戶的“化緣”,終於湊齊了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

  就在蘭朝紅以為一切朝著美好方向發展時,變故陡生——大三那年,相依為命的母親去世了。蘭朝紅哭得昏天暗地,硬撐著料理完母親后事。

  “看樣子,書是讀不下去了。”18歲的蘭朝紅,似乎再一次走進了黑黢黢的絕境裡。

  “聽說共青團搞了個希望工程,你要不去試試?”同學的一句建議,仿佛裂縫中突然照進的一絲微光。

  “哪怕有一絲希望,我也要拼盡全力。”回憶這段往事,蘭朝紅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她一早便從學校出發,拿著地圖,邊走邊問。從清晨走到午后,連中飯也沒顧上吃,走了好幾個小時,終於走到了團省委機關。

  命運的善意,終於眷顧了這個執著的姑娘。蘭朝紅隨機敲開一扇門,走出一位親切的姐姐,叫劉鳳娟。聽完蘭朝紅的來意后,劉鳳娟領著蘭朝紅走進希望工程辦公室,幫深陷求學困境的蘭朝紅爭取到了生活困難助學金。

  劉鳳娟認了蘭朝紅為妹妹,常常主動去湖南一師,關心蘭朝紅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周末經常帶蘭朝紅回家,做上一桌好菜,給她補充營養。30年過去,她們不是親姐妹,勝似親姐妹。

  蘭朝紅說,18歲那年,她失去了一個家,但希望工程又給了她一個家。

  返鄉后,她是溫暖的發光者

  1995年,蘭朝紅從湖南一師畢業,被分配到長沙市岳麓區東方紅農場小學任教。

  讓人意外的是,沒過多久,蘭朝紅又回到了農村。

  “做出這個選擇,還是跟希望工程有關。”蘭朝紅回憶,有一天,她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希望工程的宣傳照。看著照片中蘇明娟那雙大眼睛,她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又仿佛看到無數的農村孩子,“他們在呼喚我回家”。

  即使當時農村學校處境困窘,有的連工資都發不出,蘭朝紅還是毅然決定回到農村。她提出一個要求:“我要去的學校,越偏遠越好。”

  1997年,蘭朝紅隻身奔赴離城步苗族自治縣城20多公裡的清溪小學,從語文教研組長、教導主任到副校長,一干就是25年。她不僅成為了全縣教學改革的領頭雁,還盡己所能實施素質教育,教孩子們識譜、跳舞、畫畫、寫毛筆字。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每年開學,蘭朝紅跋山涉水、走家入戶地勸學,學生家裡實在沒錢,她就拿出微薄的工資墊交,在那個農村孩子輟學十分常見的年代,硬是做到了學校整整10年無一人輟學。

  2008年,蘭朝紅被評為湖南省第二屆“喜來登”農村優秀教師,獲獎金4萬元。她將2萬元捐給了“希望工程”,其余的錢用於學校建設和給孩子們買書包文具。

  “讓希望的光溫暖更多的孩子。”在蘭朝紅的爭取下,愛心單位為清溪小學建起了嶄新的教學大樓、電腦室、多媒體教室。“愛心音樂教室”“快樂體育場”“新年新衣”等公益項目不斷落地。

  前不久,有兩個從清溪小學考上鎮上中學的女學生,趁著月假來看望蘭朝紅,還帶了一大包東西。

  蘭朝紅以為是禮物,剛想拒絕。女學生搶先說:“蘭老師,我們知道您不會收禮物,所以用零花錢買了獎品,用來獎勵弟弟妹妹們。”臨走時,一個女生認真地說:“蘭老師,我也想成為您這樣的人。”

  從這個十幾歲姑娘的眼睛裡,蘭朝紅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原來,希望的火炬已經悄然傳遞。

  那一刻,蘭朝紅覺得,一切的付出,很值。(記者 梁可庭)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