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湖南大學榮輝桂:深耕創新人才培育 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2022年12月29日18:51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圖片1 湖南大學信息技術與工程(ITE)創新中心主任、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榮輝桂。受訪單位供圖)

岳麓山下,片片落葉迎著寒風旋轉飄落。

麓山南路旁,湖南大學信息技術與工程(ITE)創新中心主任、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榮輝桂老師正緩緩走入教學樓,准備開啟今日的課堂。

近二十年的執教生涯,在同學們心中,榮輝桂既是課堂上幽默風趣的貼心教師,也是生活中亦師亦友的校園“合伙人”。

走進榮輝桂老師辦公室,大大小小的獎狀、獎杯映入眼帘,書架上擺滿了與計算機技術、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相關書籍。還未有片刻休息,榮輝桂便開始忙著修改手中課程講義,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查閱資料時的所思所感。

十年來,榮輝桂聚焦專創融合中人才培育中為誰培養人、立德樹人的問題,提出“互聯網+”等雙創大賽驅動的“三全育人”模式,始終不忘在“三全育人”中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 

專創融合 探索“雙核四翼”教學體系

“近年來,國際競爭不斷加劇,信息技術逐步成為制約國家之間競爭的核心要素,也成為‘卡脖子’技術根源。”榮輝桂說,“專創融合”將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有機融合,各展所長、相輔相成,推進數智化“硬核”技術創新人才培養。

在創新創業政策引導下,雙創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大高校開展起來,對提高教育質量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專創融合人才培育中教學與實踐分離、課程挑戰度低、實踐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榮輝桂團隊提出“雙核四翼 專創融合”教學體系。

(圖片2 “雙核四冀”的專創融合教學新體系。受訪單位供圖)

在該體系中,高質量課程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與本源,打造具備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高的系列精品課程是關鍵手段。為推進軟件工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榮輝桂承擔了面向全校20多個專業開設的“互聯網+”雙創通識課,教務系統選課人數為58人,首次在線課堂人數達到近100人,課程受到各專業學生熱烈歡迎。

“課程的設計感較強。”榮輝桂介紹說,“教材的傳統內容被改造,結合了年輕人喜愛的國內硬核科幻小說《三體》故事,分析重構了新的導論課,主題是《三體》與雙創故事。”導論課迅速打開了學生們的腦洞,拓展了思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隨后,榮輝桂的“互聯網+”雙創課堂讓一部分有想法、有闖勁的學生陸續由課堂走向了“雙創”的全國性賽道上來。

今年4月,選修該課程的電氣院程長同學申報了互聯網+創新創業本科生賽道,將課堂所學投入到實踐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商業計劃書。程長團隊的項目獲得了湖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青創北京”2022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專項賽銀獎等獎項。

“高校年輕人是具有一定創新意識但缺乏雙創專業知識的一個群體。”榮輝桂認為,要革新課程設置,建立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學體系,打造多元化、多層級的實踐創新平台,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創新創業技能。

研創一體 助力科技創新與成果孵化

“新技術賦能可以變革傳統行業商業模式﹔通過AI賦能可升級傳統制造型企業到智能制造階段,從而再次釋放企業活力。”榮輝桂在今年7月份省國資委企業培訓班上強調新技術賦能的力量。

高校數智化類創新人才培養普遍存在周期較長,產出效率偏低,難以滿足當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硬核”技術需求。團隊提出以專創融合教學體系為基礎,引導學生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導師科研方向結合來選擇研究方向,並通過不斷研究與實踐來解決研究課題中的科學與技術問題,形成關鍵技術成果的積累。通過中國“互聯網+”等雙創大賽,進一步驅動科研成果落地和產業孵化。

(圖片3“研創一體”的科技創新與成果孵化閉環。受訪單位供圖)

榮輝桂強調,老師教學與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從而形成互為支撐的教研體系,教學支撐科研,科研反哺教學,兩者相得益彰。

師生可從科研課題中形成的技術方案與應用場景結合產生創新項目,參加中國“互聯網+”等雙創大賽和實踐,快速驅動項目不斷迭代成為產品並落地應用”。

十余年來,榮輝桂老師踐行專創融合-研創一體的教研模式,帶領團隊聚焦物聯網智能感知與協同計算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展開研究,取得良好成效。

疫情期間,為完成項目研發進度並推進成果轉化,榮輝桂多次組織研究生團隊進行技術攻關,逐步形成物聯網智能感知、時空大數據挖掘與協同計算等關鍵技術,並順利完成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企業委托攻關課題技術攻關﹔成果榮獲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獎,湖南省計算機學會科技創新一等獎、以及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技術發明二等獎等榮譽。

團隊將成果關鍵技術賦能城市智能體檢領域,賦能金步信息科技公司業務轉型,通過採集手機信令、人流潮汐等數據進行分析,找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空間、屬性關系,深度挖掘“城市體檢+場景”,探索“城市病”從靜態體檢到動態監測的路徑,實現城市人居環境“診斷、治療、復查、監測與預警”的智能化管理,取得上千萬元經濟效益與顯著的社會效益。

(圖片4城市體檢與更新平台。 受訪單位供圖)

同時,團隊將大規模時空數據感知與協同計算模式應用到智慧交通領,賦能長沙地大物泊等高新技術企業形成螞蟻泊車、訂單匹配與路線優化等系統和平台,助力城市出行更加智能。隨后,指導項目參加中國“互聯網+”和“挑戰杯”等創新創業大賽,榮獲中國“互聯網+”總決賽金獎、湖南省“挑戰杯”特等獎在內的多個權威大賽獎勵,取得良好的專創育人成效。

知行合一 勇當雙創學子的校園“合伙人”

經由“雙創”全國性賽道嶄露頭角的學生們,面對創業會有更多想法和行動,他們當中就有一頭扎進創業深海去扑騰的“勇士”,而果敢決定的背后是有像榮輝桂老師這樣深耕專創融合一線十余年的技術智囊團隊為學子們持續“賦能”。

(圖片5 榮輝桂(左二)和雙創學生們在一起。受訪單位供圖)

指導雙創大賽、孵化項目、做落地后的咨詢分析等,榮輝桂對雙創學子們有求必應,他笑稱:“我已成了同學們的校園合伙人。”

火生旭,本碩均畢業於湖南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現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讀博士。從本科期間的SIT項目開始,到角逐雙創的全國性三大賽事平台,火生旭2014年成立公司,2019年獲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020年入選“一帶一路”國際青年“故事會”,2022年入選湖湘青年英才計劃,一步步走上創業之路並取得不錯的成績,他自言離不開榮輝桂老師“授之以漁”的引導。

“技術賦能”有時會讓陷入創業困境的年輕人擁有絕處逢生的機會。參加過“互聯網+”、“挑戰杯”兩大賽事的工商管理學院的裴高逸,近幾年主要做勞務智能整合,搭建“共副寶”用工撮合平台。“幾經奮戰,公司目前已拿到天使融資,裴高逸回憶了創業路上的艱辛與幸運,“沒有榮老師和團隊的技術支持,我的項目很難往前推進,榮老師在我的創業道路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榮輝桂經常語音或電話傾聽學生們描述公司進展、碰到的問題並提出建議﹔同學們會不定期從外地回學校和榮輝桂老師一起分析政策走向、探討商業模式優化、公司未來發展等話題,師生間亦師亦友,更似“合伙人”。

躬身實踐 踐行“三全育人”初心

“信息技術就像人的血液流遍全身,已深入滲透到各個行業和領域,高校有志青年已站在了一個新時代的風口”,榮輝桂鼓勵同學們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用所學專業和技能服務國家和社會。

榮輝桂提出通過“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驅動,引導大學生深入基層、應用專業技術解決基層痛點問題,服務社會。近年來,他又將高校學子雙創視野引領到了偏遠的鄉村。

自2018年起,榮輝桂每年都帶領雙創團隊到湖南大學對口幫扶點—隆回白水洞村進行實踐,結合雙創項目展開鄉村調研,增強對接基層能力。通過糖網篩查、愛守護、紙雲互動、千博手語等公益項目,給村鎮居民和孩子們帶去安全防護,給中老年人進行疾病篩查,讓遠離城市的鄉村感受到科技的溫度與力量。

(圖片6 榮輝桂和陳浩老師與雙創學生們在一起。受訪單位供圖)

2019年9月,榮輝桂帶領的雙創公益服務團隊走出了國門。

應斯裡蘭卡中央省省長Rajith Keethi Tennakoon邀請,榮輝桂和羅靜老師帶領核心成員火生旭、劉勇軍、梁幼玲、莫進俠等組成的人工智能醫療篩查服務團隊受邀前往斯裡蘭卡,參加“一帶一路——中國與斯裡蘭卡糖網人工智能篩查公益光明行”活動。

榮輝桂應邀作深度學習新技術進展及產業化報告﹔團隊在當地組織300余人的大型公益篩查活動,服務當地老百姓﹔由於團隊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斯裡蘭卡總統西裡塞納的親切接見。

近年來,榮輝桂指導年輕學子們面向社會實際需求,積極參加中國“互聯網+”等雙創大賽,帶領他們深入社區、扎根基層,服務社會。進一步探索基於雙創大賽驅動的“三全育人”模式,將專業教育、思政教育與社會服務深度融合,在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中解決為誰培養人、立德樹人的問題﹔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

從學校走向世界,榮輝桂與學子們的故事,仍在碰撞中不斷續寫……(吳茜薇、雨田)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