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時評

把制造強市的“指揮棒”交給企業

2023年03月07日11:19 | 來源:株洲新聞網
小字號

實體經濟正在迎來新的春天。關注國內各個城市的開篇謀局可以發現,“制造業當家”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發展熱詞。以工業立身的傳統制造強市株洲,在新一輪的城市競速中,要如何加速邁向制造名城?

“聚焦經濟增長主動仗、產業園區主戰場、項目攻堅年活動主抓手,推動優勢產業鍛長板、戰略產業補短板、傳統產業抓升級、未來產業搶布局。”前幾天剛剛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和工業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曹慧泉在批示中對全市工信系統提出了新要求,在持續建強“3+3+2”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做強大企業、培育“小巨人”,煥發制造名城之光,彰顯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之為。

在區域競相發展、全力拼經濟的大環境下,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恢清也明確要求“聚焦實體經濟和制造業主戰場”,重抓項目建設、企業培育、科技創新、園區發展、企業服務,抓開局、爭主動,強信心、激活力。

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企業是主體,也是拼在第一線的市場感知者。在華為的經營理念中有一句名言:“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一線最接近終端,對市場的變化感受最為直觀和深刻,而決策權的前置,就能在前線發現目標和機會時迅速由后方給予資源支持。

翻看今年的株洲工業經濟發展“路線圖”,知株俠也明顯感覺到,以企業為先、讓企業決策的氣息愈發濃厚。

(資料圖:株洲動力谷)

數字“智”理主導政企決策

市場瞬息萬變,如果無法從市場、技術前沿獲得精准的第一手信息,決策就會失去科學性和有效性。

知株俠發現,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來重塑流程,讓政府職能部門變成企業的后方支持力量,及時、有效地提供支持與服務,是變化之一。

今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定標”8.5%,力爭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4%以上。高速增長呼喚符合市場規律的穩步推進。為此,我市將開展“數字工信”建設,圍繞規模工業企業建設監測分析平台,關注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重點地區,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作出分析預警研判,做到周調度、月盤點、季通報,以精准高效的運行監測數據提供決策支撐,來保証規模工業高開穩走、量質齊升。

知株俠深知,在大數據時代,經濟統計數據的即時性、准確性、可視性成為一道新課題,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必然要樹立“數字治理”的監管思維,從數據來判斷城市經濟運行的宏觀和微觀狀況,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與之相匹配的,我市也將繼續開展“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在面對面的服務企業中傾聽訴求、增進理解,提升干部專業素養和工作“顆粒度”,培養更多“懂經濟、懂產業、會抓項目”的行家裡手。

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也是面向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多家中小微企業的負責人告訴知株俠,株洲產業鏈龍頭企業越走向高端,對產業鏈配套企業的質量精細度、生產節拍配合度要求越高,而這些隻能通過智能化來實現大幅提升。

支持中小企微企業跨越“智造”門檻,今年株洲也將開展開展“智賦株企”行動,深化上雲上平台和設備工控互聯,實現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產品換代、機器換人。全年推動企業深度上雲800家、上平台450家以上,建設智能產線80條、智能車間40個以上,爭創智能制造示范標杆15個以上,力爭實現全市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拿下湖南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國家智能制造先行區、中國軟件名園等榮譽。

企業為本育強產業生態

“制造業當家”,需要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有競爭力的企業作為支撐。

知株俠發現,盯緊“鏈主”企業和領航型企業,引導小微企業規模發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優質企業裂變發展,打造大中小布局合理的培育梯隊,株洲正在構建配套合作更加緊密、協同發展更加良好的優良產業生態。

全年計劃新增億元企業80家以上,同時,幫助時代瑞唯、創林新材、宏工智能、歐科億、恆茂高科等邁上10億元台階,中車電動、三一裝備等邁上50億元台階,北汽株洲、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分別邁上100億、300億、500億元台階。

這些上億的“小目標”,看起來很難,但做起來也並非不可能。多年來株洲企業的成長經歷充分証明,深度“嵌”入優質產業鏈,伴生在龍頭企業、領航企業周邊,匯入江河的“涓滴”都實現了高速成長且活力滿滿。

支持“新樹深扎根”追求增量,在具有引領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裡早起步、早布局,促使“老樹發新芽”激活存量,更加高端化、多元化、國際化,在跨界融合中煥發新生、裂變出新,我市將打造一套以升規入統、爭資引項、專精特新、數字轉型、融資上市為重點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同時按照“揭榜”和“賽馬”制培育一批深度服務於企業的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工業超算等服務平台。

在良好的產業生態中,企業更容易拔節生長。知株俠看到,繼軌道交通裝備和中小航空發動機2個產業集群先后進入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之后,今年我市還將力推先進硬質材料產業集群入隊,送陶瓷、服飾升級國家中小企業特色集群,爭創電力電子器件、風電裝備、電子信息等一批省級集群。

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五鏈融合”,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突破過億的“小目標”也不在話下。

(資料圖:動力谷園區)

基礎再造再創一個“國”字牌

站得高,所以看得遠,想得深。

知株俠發現,已經站上“國”字陣列的株洲優勢產業及鏈上企業,有意願、有想法且正在主動承擔起更多基礎研發及攻關的重任。

順應這股創新力量,今年的全市工業經濟建設“任務”中就提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創建國磁動力創新中心,籌建先進硬質材料研究與檢測平台,爭創全國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以產品創新強基為重點,在工業“六基”即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軟件、產業技術基礎領域開展共性技術攻關,推動規模工業企業研發創新全覆蓋,研制推廣一批“五首”即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新材料應用首批次、基礎電子元器件首套件、工業軟件首版次、工程流片首輪次產品。

爭創全國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這事,株洲有基礎、有優勢。且不說株洲深厚的工業積澱和扎實的制造實現能力,就基礎共研這一項,也已經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前列:

軌道交通行業唯一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簡稱國創中心),圍繞綠色節能技術、智能化關鍵技術等7大共性技術開展研制攻關,4年來已攻克20多項“卡脖子”技術或關鍵共性技術。

中車株洲所成立的λ(蘭木達)實驗室,正在匯聚國內外研發資源,突破算法與人工智能領域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與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從0到1”和“顛覆性”原創性成果,賦能產業升級。

中國中車正在打造第二張金名片風電產業,作為集團產業布局最集中的城市以及全國風力發電裝備核心產品布局最全的城市,在株的“中”字號企業也正在主控系統領域開展領銜全球的基礎研發。

參與全球競爭,拼的就是產業創新生態。企業層面,也對全國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期待甚高,已有企業主動提出“揭榜挂帥”。

技術攻關,也不僅僅是頭部企業的事。在之前的諸多產品創新及“卡脖子”技術攻關中,已經有不少鏈上企業加入進來,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所以就有了“規模工業企業研發創新全覆蓋”的提法。2月下旬,市工信局也已經組織全市各個園區的200家規上企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系統學習,接下來還會根據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開展一對一輔導。

放大株洲企業的“廠所結合”優勢,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機遇,推動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再創一個“國”字號招牌這事,知株俠覺得,能成。

園區升級轉向“泛投資機構”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長極,也是服務企業和項目的第一線。身處新一輪深化改革的“大氣候”中,知株俠看到,今年園區要做的事也不少。

按照計劃,園區管理體制、財政體制、人事體制、市場化轉型、土地集約水平、政務服務效能“六大”改革任務今年基本要完成。這也意味著,園區會加快向“泛投資機構”轉型,淡化政府性色彩,以更強的市場化理念,走出“管理者、服務者”角色,走向“投資者+投資管理+投資服務”的新角色。

在這樣大力度的改革中,一些讓企業苦惱已久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比如株洲高新區“一區三園”事務統籌、政策過河這事。

做好“泛投資機構”,園區投入了土地、資金、政策、服務,就要考慮好回報、成長性、技術含量、環保等后面的事,建好產業園區規劃定位好、創新平台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形象好“五好”園區。

為園區賦權,今年我市也將搭建園區項目對接服務平台,健全園區企業和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實現“園區事園內辦”,打造“一件事一次辦”樣板。

去年,我市全面啟動了畝均效益評價,今年初還重磅發布了全市“畝均英雄榜”50強企業。這些評價可不是評完就算了,評價結果是要用起來的。今年我市就會根據評價結果落實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比如,獲評A類的企業可以享有用地、用電、用水、新增用能等需求的優先保障權等等支持政策,如果被評為D類的企業就要高度注意了,可能會被兼並重組、分割轉讓、整合改造、收購儲備等,低效企業還有可能被淘汰退出。

結果運用的更多方式還在探索,比如今年就會先嘗試聯合金融機構落地“畝均貸”,讓更多優質企業脫穎而出,帶動園區畝均稅收突破20萬元。

知株俠認為,這一整套的“組合拳”,正是把企業放在“心尖”上、努力找准企業發展與政策措施結合點的主動作為。相信在春天開始的實干,必將在接下來的季節裡出現爭奇斗艷的大干景象。(高曉燕)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