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奮楫揚雲帆 湖南打好高質量發展主動仗一線觀察

江南草長鶯飛的時節,三湘大地廣袤的田野和山間,桃花、櫻花、油菜花遍地盛開。從街市、工廠、工地,到園區、港口、實驗室,熱土瀟湘處處透著春天蓬勃的生機。
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湖南以“闖”的精神、“干”的作風、“創”的勁頭,打高質量發展主動仗,既下“先手棋”,又練“基本功”。
闖!“三駕馬車”激發活力
3月3日,長沙地鐵全線網單日客流一度突破300萬人次歷史峰值。3月4日,325.54萬人次,再創新高,實現三周連破紀錄。
記者漫步在長沙五一商圈,從網紅奶茶連鎖“茶顏悅色”、文化餐飲品牌“火宮殿”“文和友”,到愛心紅綠燈、粉紅斑馬線、“解放西”,到處可見摩肩接踵的“打卡”人群。
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的王府井百貨青年中心,“隨機舞蹈”活動吸引了數百名年輕人,他們載歌載舞、活力四射。王府井百貨服務運營總監黃擁歡說,近期商場客流量和銷售額保持大幅增長,“非常火爆”。
記者採訪了解到,去年以來,湖南先后啟動“萬名干部聯萬企”助企紓困、打好“發展六仗”,致力於讓企業更好、經濟更活、消費更旺。
今年2月,湖南出台關於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的“穩增長二十條”,其中直接關於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的內容佔了12條。
從發放消費券、推動展會經濟,到舉辦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政策“組合拳”引爆消費市場。湖南省商務廳副廳長周越說,湖南在新消費、新零售、網紅經濟、夜經濟等方面有很好的基礎和優勢,接下來還將針對新消費場景和平台創建重點發力,進一步豐富業態。
在投資方面,湖南14個市州在開年之際紛紛組織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成為投資項目重要來源。
一系列鼓勵投資的政策同步出台,如對湘商企業總部回歸給予獎勵﹔設立總量1500億元的第三輪“三高四新”融資專項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對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的項目給予政策資金支持……
位於衡陽鬆木經濟開發區的建滔(衡陽)實業有限公司熱電聯產項目,春節期間也沒有停工,目前正在緊鑼密鼓調試,預計5月投產。圍繞鹽鹵化工產業鏈,這家企業在衡陽的計劃投資規模將達到百億元級。
鬆木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黃含茂說,園區採取“原地倍增、騰籠換鳥、挂大靠強”等舉措,搶抓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風口”,積極爭取一批產業項目早簽約、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
在出口方面,湖南不少企業同樣取得“開門紅”。以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今年以來眾多制造型企業奔赴全球各地談合作、簽訂單,按下出海“加速鍵”。
不久前,工程機械企業山河智能連續包下兩艘貨船發往東歐,設備總金額超2億元。3台大噸位靜力壓樁機從山河工業城啟程,發往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即將參與當地地鐵項目建設。
山河智能國際市場發展中心總經理肖智海說,今年1至2月,山河智能海外銷售增長40%,挖機等產品供不應求。同時,企業積極參與湖南自貿試驗區推行的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試點,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干!“三力支撐”夯實基礎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質中,歷來講求“經世致用”。努力將湖南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湖南發展的戰略有深謀遠慮。
湖南處於全國電力流向末端,電力運行長期緊平衡,電力供需矛盾日益凸顯。
去年,湖南提出以電力保障算力、算力促進動力,“三力”一體發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路徑。
從寧夏到湖南,全長1600多公裡的“寧電入湘”特高壓工程是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中的重要項目。在“寧電入湘”配套項目衡陽西500千伏變電站現場,大型機械開足馬力,280多名施工人員全力保障項目建設。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慶強說,“寧電入湘”將滿足湖南高質量發展的用能需要,同時也將有力帶動智能制造、工程建設等上下游產業發展。
近一年來,和“三力”支撐相關的一批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相繼在湖南落地——平江電廠1號機組、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產﹔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完成改造升級﹔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台等“四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
算力被認為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基礎。當前,湖南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傳統優勢產業正在大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這都離不開算力支撐。
岳麓山腳,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雙精度浮點峰值計算性能達每秒20億億次,綜合性能位居世界一流水平。除了可為成百上千企業用戶提供仿真計算等高性能計算,還能計算分析模擬地殼運動,即便模擬亞歐板塊8億年后的運動軌跡,也隻需要1天半時間。
湘江新區,“世界計算·長沙智谷”裡造型充滿科技感的中科曙光5A級智能計算中心正在運行。湖南中科曙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邵銳介紹說,智能計算中心已與多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完成對接,將為智能制造、智慧醫療、工業仿真等行業提高AI算力支撐,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3月6日,湖南啟動“智賦萬企”行動,這是湖南強化算力支撐的又一重要舉措。
湖南省工信廳廳長雷紹業說,今年,湖南將重點推進100個“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15個新型數據中心等,建設全國先進綠色算力樞紐和國際領先的算法創新中心,不斷提升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供給水平,讓更多企業“插上智能化翅膀”。
以科技創新為主要代表的動力,離不開企業的主體作用。
目前,湖南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近2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9家,這些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開年伊始,湖南多地密集舉辦高質量發展大會、企業家座談會,正是要大力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立春當天,瀏陽市召開“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邀請民營企業家坐在主席台“C位”,並且拿出1億元資金重獎871家(次)民營企業。
在瀏陽市獲得多項獎勵的湖南凌翔磁浮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這家企業將繼續拿出營收的15%至20%,用於磁浮工業產品和高速磁浮軌道交通領域的研發。
凌翔磁浮公司董事長肖力說,企業從2016年初創時50萬元營收,發展到2022年的1.1億元營收、1400萬元納稅,並且入圍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綜合創新能力100強,靠的就是持之以恆的創新驅動。
中南大學“三高四新”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昶說,近年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湖南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穩定經濟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創!“三個高地”擘畫藍圖
“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新的一年,湖南錨定打造“三個高地”目標,加快擘畫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
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重在聚焦優勢產業“鍛長板”。
湘江之濱的湖南鋼鐵集團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如今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湖南省工業旅游示范點。走進變成了濱江景區的湘鋼廠區,新型清潔生產場面比比皆是。比如這家鋼廠的電廠,既為企業解決煤氣“糧食短缺”問題,又通過能源利用高效轉換和發電最大化,每年創造效益7.3億元。
在湘鋼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常務副總經理喻維綱告訴記者,公司這些年持續推進系統化超低排放改造,促使目前噸鋼能耗、萬元產值能耗、水重復利用率等指標均居行業先進水平。隨著“黑色冶金”實現“綠色蝶變”,傳統產品“普鋼”品質大大提升,成為“優鋼”,產品門類拓展到汽車、造船等高端領域,“優鋼”正向“特鋼”跨越。
以龍頭企業為“鏈主”,湖南還在大力推動優勢產業成鏈、成群。目前,湖南已有長沙工程機械集群、株洲軌道交通裝備集群、長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和株洲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躋身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同時,先進儲能材料、先進硬質材料及工具、輸變電裝備、現代石化等產業也在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重在關鍵領域“樹樣板”。
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94項,推動技術成果應用示范46項,“四大實驗室”“四大科技設施”建設扎實推進,108人躋身國家級人才隊伍。
“科技湘軍”胸懷國之大者,在“三超”——超級雜交水稻、“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超高速軌道交通牽引技術,和“三深”——深海、深空、深地等前沿陣地打下“湖南印記”。
湖南科技大學海洋重點實驗室主任萬步炎30多年來帶領“海牛”團隊潛心研究。2021年,“海牛”團隊研發的“海牛Ⅱ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鑽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鑽機鑽探深度。如今,萬步炎和團隊還在向著更深、更廣闊的海底挺進。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近期悄然建立“λ實驗室”。記者一探究竟,發現“λ實驗室”高新裝備“武裝到牙齒”、海內外人才雲集,主要從事智能與前沿算法研究。“先進算法與人工智能是世界科技競爭與產業革命的主戰場,是重大科技創新領域的必爭之地。”中車株洲所總工程師馮江華說。
湖南省科技廳副廳長周斌介紹,今年,湖南要推動岳麓山實驗室交付入駐、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形成創新網絡、湘江實驗室實體化運行、芙蓉實驗室全面建設和運行,推動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台投入運行、力能實驗裝置一期和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二期開工建設,完善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運行服務體系,為優勢產業加速發展賦能。
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重在新發展格局中“補短板”。
長沙海關的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省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7000億元關口,同比增長20.2%,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業內人士認為,這標志著湖南外貿已逐步從低基數下的快速增長階段,轉入到了一定規模基礎上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譚浩然說,一個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得好,就會不斷集聚各種資源和企業,從開放高地變為發展熱土。
下一步,湖南將加快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謀劃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力爭實現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到位內資“三個10%”的增長目標,力爭對非貿易額增長25%以上、總量突破600億元……
千百年來,沿著陸上茶馬古道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商隊跨越萬水千山,載著湖南茶葉、絲綢、陶瓷走向世界。如今,“胸懷天下”的湖湘兒女正沿著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航向,在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中中流擊水、奮楫揚帆!(記者陳俊、蘇曉洲、白田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