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80萬畝竹海一起等“春天” 湖南綏寧縣竹產業發展壯大的背后

春分已過,天氣轉暖,湖南綏寧80萬畝南竹正迎來生長黃金期,竹農和竹制品企業正厲兵秣馬,為開年后竹制品產業的第一波旺季忙碌著。
位於邵陽市西部的綏寧縣,是30個“中國竹子之鄉”之一,也是全省4個竹產業建設示范縣之一,曾有“三湘林業第一縣”之美譽。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竹林的茂盛生長提供了土壤,但陡峭蜿蜒的山路,曾把這一方綠色的竹海與市場阻隔。
近年來,隨著“以竹代塑”成為潮流,綏寧縣一次次把握機遇、突破逆境,推動著南竹產業節節攀升。
穿過碧浪清溪,走進竹海深處一處處熱火朝天的南竹制品加工廠。
“廢柴”逆襲
在綏寧縣瓦屋塘鎮,竹林成海,春風拂過如碧波蕩漾。走近細看,挺拔的竹莖又長又直,如碗口粗細。
“二十多年前,我們這屋前屋后都是竹子,長得可快了,甚至擋住了路。不得不砍掉一些。要麼當做廢柴燒掉,要麼堆在院子裡,有的甚至就那麼往路邊一扔,再也無人問津。”瓦屋塘鎮瓦屋塘社區村民賀明亮笑呵呵地說道,“沒想到,現在這些竹子已經成了‘寶貝’。我們靠這些竹子、竹筍賺了錢。”
“這些南竹質密而有韌性,是上好的木質材料,當地人將竹子做成了農具和家具。這裡的天然竹筍量大而質優。由此,綏寧衍生了一大批竹加工作坊。曾經身處深山無人知的綏寧南竹,逐漸聞名全國。”綏寧縣竹產業辦公室主任唐學軍介紹道。
曾與湘蓮、黃花菜並稱湖南省三大特產的“玉蘭片”,就是用傳統工藝制作的竹筍干制品,也是瓦屋塘鎮的特色農產品。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此地涌現出一批創業的個體經營戶,將“玉蘭片”通過粗加工后,銷往全國,90年代達到高峰。
該鎮的保鮮筍產業也十分強勢,年對外銷售額一度達10000余噸,主要銷往長沙、湖北、安徽、河南、四川、山東、新疆等地。
最興盛的時候,該鎮持營業執照從事竹筍加工的個體戶就有50余家。但好景不長,由於無序競爭,技術落后,沒有形成標准化規模化的產業,眾多中小微企業或作坊逐漸停產,許多“玉蘭片”從業者開始轉行。
這是綏寧縣南竹產業曲折發展的寫照之一。
除了竹筍外,綏寧的竹筷,竹膠板產業在90年代也十分發達。竹膠板在全國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30%。但受生產成本高、交通運輸不便等因素制約,竹筷行業一直沒有形成規模產業鏈,竹膠板的生產線也逐漸沒落。
直到2006年,當地政府引進湖南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集中箱板材生產基地,才正式開拓起當地竹制品的工業化之路。此后,一大批綏寧人返鄉創業投身竹產業。
李正文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籍貫綏寧的李正文在深圳做竹筷外貿代理,心中萌發了回家鄉做南竹加工的念頭。2010年,他辭去深圳待遇優渥的工作回到綏寧注冊公司,從事竹筷加工。通過兩年的努力,將產品銷到了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從2015年開始,我們公司研發的特殊加工工藝流程,可以保証處理后的南竹板材防虫蛀、不開裂、不變形,物理性能相當於中高檔硬雜木。”李正文說道。現在,他已是銀山竹業負責人。
一代又一代的技術更迭,使得綏寧南竹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黨的十八大以來,綏寧縣更是聚焦百億南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按照“提質、擴產、延鏈”的發展思路,深入挖掘南竹的多種功能和價值,初步形成了以竹木復合利用為特色、出口型南竹產品為主打、科技創新為依托的南竹產業發展格局。
目前,該縣共有竹制品加工企業、竹筍加工企業、竹碳加工企業75家,其中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 5家、省級小巨人企業5家。
全縣年加工南竹約1500萬株,主要產品包括竹木復合板、竹西餐具、竹滑板、竹管道 、竹筷、竹炭、竹粉等,實現年工業產值約18億元,竹產業綜合效益約30億元。同時,竹筍年加工量達到2萬噸。
“綏寧南竹從‘廢柴’逆襲到今天的規模,是無數人共同奮斗的心血。”唐學軍說道。
驚艷亮相
“你看,這塊竹木復合的底板穩定性特別好,硬度可媲美鋼材。”3月28日,在位於綏寧縣袁家團工業園的邵陽佰龍竹木有限責任公司裡,隻見一根根竹莖被切割分片、蒸煮、碳化處理……這些本地南竹通過特殊工藝加工后的成品,可基本實現“以竹代鋼”。
綏寧縣佰龍竹木有限公司負責人龍開學向記者介紹道,公司生產的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十分走俏,目前正在趕制一批200萬元的訂單。去年,該公司實現產值9000萬元,解決就業170人,產品遠銷廣州、深圳。
2022年6月24日,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國際竹藤組織提出的“以竹代塑”倡議被列入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清單。同年11月,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在北京開幕,“以竹代塑”倡議持續受到關注。
作為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竹子在應對全球禁塑、限塑、低碳、綠色發展領域大有可為。
綏寧80萬畝天然竹林,年年出筍,年年成竹,年年可伐,其優秀的資源優勢急需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綏寧縣委縣政府瞄准時機,將人力物力向南竹產業傾斜。
2022年全縣共完成竹林低改5萬畝,豐產示范林培育1萬畝﹔新修建竹林道路約800公裡,維修竹林道路約200公裡。目前全縣竹林裡程達到了3000公裡,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竹木運輸交通網絡。讓一批轉型的竹企業嘗到了“甜頭”。
“以前,我們主要生產一次性竹筷,但技術含量較低,沒有競爭優勢,隨時有被市場淘汰的風險。”李正文說道。2018年,銀山竹業全面轉產一次性竹制西餐具。通過不斷研發新技術,獲得了國內和國際二十多項專利授權,其刀叉勺、冰淇淋勺、方便面叉、酸奶勺等各式餐具廣受海內外市場歡迎。
“竹制西餐具的利潤比竹筷高很多,以竹代塑,進一步為我們的產品打開了市場。去年,我們實現產值6000多萬,產品主要銷往歐盟和美國。”李正文說道,“目前,我們公司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生產技術方面,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完全有信心在‘以竹代塑’的潮流中搶佔先機!”
2022年7月4日,湖南九通竹基復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條竹纏繞管道生產線在綏寧正式投產,填補了湖南省生物質新型建材生產的空白,標志著綏寧縣南竹產業從此邁開高質量發展步伐,驚艷亮相於全國竹產業舞台。
金色命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萬畝竹林就是金色命脈。如何讓80萬畝竹海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迸發生機?
綏寧縣委縣政府巧下“引”“留”“送”三步棋。
2022年,該縣先后到浙江安吉、益陽、福建、四川等地招商考察學習,招引3家竹企業來縣洽談投資,由縣產業開發區進行落地對接。
“我們本來是在湖北開辦九通竹基復合材料有限公司,被綏寧豐富的竹資源所吸引。這裡原材料豐富,而且現在交通較為通暢,是竹產業比較理想的選址地。”湖南九通竹基復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李紅杰說道。
2022年,綏寧全縣竹產企業新增規模企業4家、新注冊成立企業5家,新增小規模納稅企業轉一般納稅企業5家,個體戶轉企業1家。
引進來還要留得住。全縣現有竹產企業78家,其中竹制品企業57家、竹碳企業13家、竹筍加工企業8家。綏寧縣將所有竹業企業納入縣南竹產業發展中心服務范疇,享受“園區保姆式”服務。
為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綏寧縣竹產業辦公室主動為竹產業企業尋求金融支撐,積極協調各大銀行,累計協助8家企業融資1200萬元,推動建行綏寧支行成功向省建行批准南竹產業專項信貸產品,目前各銀行都積極對接竹產企業助力產業發展。
為了進一步完善運輸路網。2022年,綏寧縣委縣政府先后赴益陽、長沙考察竹子下山設備,為企業運竹排憂解難。全縣推動了以運輸竹子為主的非法低速三輪貨車專項整治,為南竹加工企業安全運竹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該縣通過對接交流,與省林科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搭建竹產業發展產學研平台等手段,不斷為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竹產業鏈條"擴圈提質"完善配套基礎,為龍頭竹產業“出圈出海”爭取各方支持。
2022年,綏寧縣新建、擴建筍竹加工企業10家,新建竹筍壓榨房800間。綏寧的南竹產業,正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穿越80萬畝竹海,可以預見,綏寧竹產業必然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黃可樂 黃克 黃開龍)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