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沅陵:整合礦業資源促進礦業安全發展

2023年04月23日11:07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湖南沅陵縣是一個礦產資源大縣,現已發現各類礦產34種,已探明儲量的15種,其中黃金、硫鐵、重晶石等礦藏儲量居全省之首,鉛、鋅、銻、鎢、銅、磷、石煤等礦產儲量豐富,是湖南省黃金生產加工大縣。特別是辰州礦業,2021年銷售收入186.98億元,持續穩居懷化市百億企業榜首。礦產是沅陵縣的主要支柱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全縣礦山2012年由54處整合關閉至15處,目前有地下礦山11處,露天礦山4處﹔尾礦庫從2015年24座尾礦庫減少至13座(含3座頭頂庫),目前有三等庫1座、四等庫2座、五等庫10座﹔二級安全生產標准化礦山2處、尾礦庫2座、三級安全生產標准化礦山3處、尾礦庫3座,13座尾礦庫均安裝了在線安全監測系統,6座礦山完成了綠色礦山建設。

該縣礦山點多面廣,監管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近年來,通過創新監管方式,著力精准監管,全面推進隱患排查治理,礦山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穩步提升,連續3年實現了非煤礦山、尾礦庫安全生產零事故。

整章建制強化責任落實。設立了礦山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完善信息共享機制、風險研判和聯合執法機制,進一步明晰了礦山安全監管和打非治違責任,形成了監管合力。縣委、縣政府高位推動,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全縣上下齊抓共管,壓實領導包聯、部門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鏈條。制定印發《非煤地下礦山和尾礦庫安全生產包保責任制》等系列文件,實行縣、鄉、村、企業“四位一體”的安全包保責任制。做到日常巡查、聯系盯守、駐礦盯守到位,確保了分類監管,精准監管,有效監管。

多措並舉深化隱患整治。督促企業對照《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准》每月開展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並要求“重大事項立即報”,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全年企業自查重大隱患37條,已整改完成35條。開展礦山安全生產檢查,全縣共檢查非煤礦山63次,服務指導32次,排查一般隱患279條,立案9起,罰款122600元。同時著力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實行“逢檢必查”“逢查必考”,對企業主要負責人或實際控制人、安全管理人員、一線作業人員進行考核。

綜合施策提升監管質效。督促指導企業認真對標對表“五個一”要求認真做好復工復產准備工作,並作為復工復產先決條件,按照“企業申請,監管部門現場檢查,專家共同把關”要求進行現場檢查驗收,共對6座地下礦山,3座尾礦庫進行了現場檢查驗收,查出安全隱患62條,提出工作建議11條。認真對照《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10類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六嚴禁、三嚴格”要求等內容,深入開展解剖式執法檢查和隱患整改“回頭看”,指導企業按照《指導手冊》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按照“全覆蓋、零容忍、重實效”的原則,去年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了非煤礦山打非治違行動,所有聯鄉縣級領導負責所聯系鄉鎮打非治違督導,靠前推動工作,共摸排、封堵廢棄礦洞1506個,並逐一驗收,逐一落實了包保責任,同時建立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對舉報發現存在未封堵的礦硐或非法盜採行為的,經查實后一次性獎勵5000元。

分類處置推進礦山整治。採取“四個一批”措施,規范全縣礦山監督管理。關閉退出一批。聯合生態環境、自然資源部採取“閉庫設計聯合審查、閉庫治理分責監管、銷號驗收聯合進行”的工作方法,通力合作,兩年來閉庫銷號尾礦庫4座,關閉礦山2座,今年計劃閉庫銷號尾礦庫2座,礦山1座。盯守看牢一批。針對停產礦山,明確巡查人員,由公安部門停止供應民用爆炸物品、供電部門限制供電等綜合管控措施,嚴防明停暗開﹔針對廢棄和已關閉的礦山,逐一進行排查確認,建立工作台賬,明確巡查包保責任人和巡查頻次,嚴防發生盜採偷採和死灰復燃現象。同時,全面清理僵尸企業,去年注銷6家採礦許可証過期未延証僵尸非煤礦山企業的安全生產許可証。整頓提升一批。對現有規模小、礦產資源不足、安全保障能力弱的非煤礦山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技改擴能、整合礦產資源、加大安全投入等方式,實現內部優質資源有效整合,提升安全條件。示范引領一批。推進“六化”礦山建設,辰州礦業、中金鑫瑞、西澳礦業等基礎較好的礦山企業加快建設數字化礦山。今年計劃西澳礦業完成二級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長青礦業完成三級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

沅陵縣礦山落實了攻堅克難、隱患整改“一礦一策”,完成了國務院、省安委辦確定的攻堅克難重點縣任務,建立了良好的礦產資源的開發秩序,實現了礦業經濟又快又好安全發展。(張景紅 瞿雲)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