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山花烂漫——追记“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

2020年01月09日08:50  来源:湖南日报
 

  下篇

  一栋灰白的两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棵桂花树,正对着黄诗燕生前的办公室。

  一套深黄色的旧沙发,一张桌边掉了漆的办公桌,两个简陋的书柜。两本发黄的《马克思传》放在书柜里醒目的位置。扉页上,贴着一张红底衬托的白纸,写着一首名为“最美书记”的诗:

  县委书记黄诗燕

  炎陵百姓好喜欢

  当官不摆官架子

  不耻下问真青天

  这是95岁的老党员张朝秀,送给黄诗燕的礼物。

  这两本197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标价1.75元的图书,是这间寒酸的办公室里珍贵的宝贝,凝聚着两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信念。

  “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黄诗燕,将一名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形象,立在炎陵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感召来者,以启后世。

  壹 堂堂正正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前,黄诗燕身穿白衬衫,佩戴党徽,精神焕发地站在最中间。

  “我很怀念黄书记。”炎陵县委副书记饶祥明拿起桌上的这张合影照片细细端详,“人们常说,当家3年狗都嫌。黄书记在炎陵工作快9年了口碑还这么好,他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黄诗燕刚来炎陵时,饶祥明先后3次请他去自己家里吃饭,他都推辞了。第3次黄诗燕说了心里话:老饶啊,我这个人吃饭很简单,再说去了你家不去他家,难得平衡,谁家都不去最好,我还可以省点时间做事。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炎陵这些年,黄书记没有接受过任何一次私人宴请。”饶祥明说。

  黄诗燕的老家就在攸县,亲戚多,但他从没有插手过任何一个项目,打过任何招呼。妻子和女儿来炎陵看他,也都是悄悄地坐快巴来回。

  宿舍里,沙发破了,电视机旧了他都不准换,唯一要工作人员添的“家具”,是两把折叠的椅子。沙发太小,来了人坐不下,添两把折叠椅,方便他人,也不占地方。

  黄诗燕去世后不久,饶祥明收到了黄诗燕女儿黄心雨发来的短信。她说,现在还有远房亲戚假借父亲之名要求办事,这是父亲不愿看到的,请他也不要为他们办这些事。

  “心雨很年轻,但很懂事。黄书记的家教严、家风好。”饶祥明感慨。

  贰 “我们都尊称他为‘黄老师’”

  入夜,炎陵县委大院里,挂在大樟树上的一盏盏方形路灯亮起来。

  以往这个时候,是黄诗燕的散步时间。

  散步不仅是运动,也是黄诗燕细察民情、精准调研的微访。路上少了一个井盖,路边的灯没有亮,甚至大院门前树下的一盏灯上有蜘蛛网,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黄桃上市,他常到路边的小店去询问,甚至走好几里地赶去集贸市场调查。

  有一次,黄诗燕在散步时发现,街头垃圾堆得比较多。他立刻打电话询问,原来是一个垃圾处理厂搬迁与当地百姓的协商出了问题。他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开会。“会上他发了火: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必须连夜解决,明天早上看结果。”炎陵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回忆。

  散步,还是黄诗燕与干部群众心连心的贴近。

  和大院门口的保安聊天,他发现保安室天花板漏雨,通风不好,马上通知后勤部门改善;接龙桥边碰到一位残疾人,他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并打电话请县民政局将其送回家。

  黄诗燕去世后,炎陵县鹿原镇党委书记贺勇一直没有勇气再走那条熟悉的路线。因为“每次路过都是一种煎熬” 。

  2017年3月,贺勇调任县委办常务副主任。“当时我觉得自己40岁了,有点本领恐慌,甚至不想干了。有一天他改完我起草的综合材料后,邀我在大院里散了几圈步,以‘老办公室’的身份和我分享他的经验,我的心一下就安下来了。”

  令贺勇和其他干部都记忆深刻的,还有黄诗燕的博学多才。他记忆力惊人,散步时,《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里的一些段落,能一字不差背出来。“私下,我们都尊称他为‘黄老师’。”

  叁 “黄书记,你永远是我们的好书记”

  2019年12月28日。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村委会窗明几净,国旗飘扬,一条被村民命名为“大源高速路”的公路,通到了最高处的一户人家。

  2015年,黄诗燕联点帮扶大源村。

  黄诗燕出生于攸县,是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苦孩子,家里油坛子难得舀出一勺油。贫苦的经历,让他对农村、对百姓、对脱贫攻坚倾注了最纯朴真挚的情感。

  大源村党支部书记唐自华记得,黄书记第一次到村里,就去了贫困户廖成运的家。70多岁的廖成运体弱多病,儿子廖建文劳动能力也不强。一家人住着两间土坯房,几乎家徒四壁。

  廖成运一家成了黄诗燕定点帮扶的对象,他还和廖建文同吃同住。尽管房子狭窄,旁边还放着尿壶,他一点也不在乎。在他的帮助下,廖成运一家搬到了安置新房,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工厂上班,每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

  2019年11月20日,黄诗燕来村里考察危房改造工作,听说廖成运身体不好,特地赶去看望,临走时还说要给廖建文说门亲事。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大源村。

  12月2日,大源村13位村民代表,一早就赶去株洲悼念黄诗燕。他们带去了村口的一抔黄土,几枝桂花,敬献在黄诗燕灵前。

  沿着黄诗燕最后留下的足迹重访大源村,一路皆是村民们深情的怀念。

  63岁的廖爹记得,那天他正在修桥的工地上做事,黄诗燕特意对他说,你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没想到,黄书记他没有保重好自己啊。”

  在整洁的安置房家中,廖成运望着墙上扶贫告示栏中“黄诗燕”3个字,老泪纵横:“黄书记,你永远是我们的好书记!”

  肆 一位95岁老党员的遗愿

  一条整洁的公路,沿着三河镇天平村挂满金橘的果园蜿蜒而上。老党员张朝秀的家,就在路边翠竹掩映的老屋里。

  张朝秀是1960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出身贫寒,父亲因病去世也无钱安葬。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老师,1979年从炎陵县检察院退休回到家乡。他感恩共产党,总想着还要做点什么。家门口有一段700多米长的公路,路面坑坑洼洼,30多年来,他就成了这段路的义务养护员,疏通沟渠、铺整路面,风雨无阻。

  听说了张朝秀的故事,2014年4月的一天,黄诗燕特地来到张朝秀家,看望这位甘于奉献的老党员。他拉着老人的手坐在一条长板凳上聊天,在村里开了现场会,号召大家向张朝秀学习。

  2016年11月,95岁的张朝秀去世。临终前,老人总念叨黄书记是个好书记,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他将用牛皮纸包好的一份礼物交给儿子张福明,叮嘱他送给黄书记——就是黄诗燕书柜里的那套《马克思传》。

  在《马克思传》的扉页里,张朝秀还夹了一张自己年轻时的黑白照片。这名老党员打心眼里认定,黄诗燕,就是百姓心中“最美的扶贫书记”。

  尾声

  新年伊始,炎陵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再加力。

  整个县委大院几乎空了,干部下到村组,挨家挨户查找问题。贺勇两天里跑了23户人家,每户村民的名字、村民提的意见都记在笔记本上。这次下乡让他特别怀念黄诗燕:“他跟老百姓打交道从不回避矛盾,常说老百姓发点牢骚,说点怪话怕什么呢?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真心诚意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就会记得你。”

  在梨树洲村,村党支部书记伍英华张罗着新建一家宾馆。梨树洲的名声越来越响,村民的农家乐越办越红火。当年黄诗燕在这里考察冰臼群时不小心滑倒的地方,也已修好了旅游栈道。

  一本标记着户主为“廖成运”的炎陵县精准扶贫手册,放在黄诗燕的办公桌上。手册方便实用,每一项表格都经过了黄诗燕的认真审定,曾受到国务院督查组的好评。桌角上的笔筒、台历,安静地等待着再也不会回来的主人。

  墙上的时钟,仍在嘀嘀嗒嗒地走着。

  时光深处,历史将记住,在炎陵这片被誉为“湖南井冈山”的红色土地上,一位百姓心中的“最美扶贫书记”,倒在共和国脱贫攻坚赢得最后胜利的前夕。

  当春风吹遍三湘大地,人们不会忘记,黄诗燕和所有那些为脱贫攻坚而献出生命的人们。烂漫山花中,他们的笑容,温暖、明亮。(记者 肖欣 李伟锋 李永亮 株洲日报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唐李晗、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