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五加三”生态环境整治 让洞庭湖更美更绿了

2020年04月23日0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通湖下的水草如同一层绿毯(资料图)。易家祺摄

2016年,洞庭湖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从36.4%下降为0,出口断面总磷浓度升幅97.9%;2019年,洞庭湖区总磷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41%,接近Ⅲ类水质标准……被称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正从昔日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摆脱,一湖碧水汇入母亲河长江。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湿地。近年来,湖南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大力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五大专项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八百里洞庭重现碧波荡漾”。

“种草”的大湖,鱼翔浅底

下塞湖矮围高高垒砌的堤坝似“水中长城”(资料图)。廖文摄

微波荡漾的大通湖下,水草轻轻摆动如同给湖面铺上一层绿毯,鱼儿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由全湖劣V类,到现在有多类水体同时出现,我们用了近三年时间。”站在大通湖碧大堤上,益阳大通湖区管委会副区长刘文说,用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还湖区一湖碧水。

大通湖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湖泊之一,2012年还是国家“良好湖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湖泊名录。然而因被承包企业掠夺式养殖,大通湖被“伤”得体无完肤,2015年湖体总磷总氮超标,水质沦为劣V类。

2018年,当地政府通过仲裁彻底收回大通湖承包合同,并下定决心“退渔还湖”。在清淤、投放试剂等治污行动纷纷失败的困顿之际,当地邀请武汉大学生态修复团队进行水生植被重建研究与实践,尝试种植水草“疗伤”。

“当时水中基本没有鱼了,我们每天用近20万元的草籽往水里倒,心里也没底。”大通湖区河坝镇水草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军说,在2018年1月和2月冒着严寒种植逾30万斤草,直到看见初生的成片水草嫩苗,心才落下来。经过一年的水草修复,全湖10万亩水域覆盖了水草。

今年来,大通湖已种植轮叶黑藻46万斤、苦草30万斤、睡莲29万株、野生红莲26万株、香蒲15万株、黄花荇菜15万株等,种植面积6万余亩。为稳固大湖生态系统,起到清水降磷和抑制蓝绿藻的作用,还投放20万斤白鲢和5000斤扣蟹苗,投放面积6.5万亩。

“水生植被生长过程中吸收湖中富足的营养,能重新构建稳定的生态群。”武汉大学副研究员王力功说,伴随水生植物恢复,以水草为栖息地的虾蟹、蚌类和螺类等底栖动物恢复出现,大量候鸟回归,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生态治理“五加三”,湖更美了

下塞湖矮围7200米矮堤被推平(资料图)。廖文摄

大通湖的转变,仅仅是洞庭湖治理的一个缩影。作为长江流域重要调蓄湖泊和湿地,如何挽救面临面积锐减和功能退化的威胁,湖南上演“十八般武艺”。

2016年3月,湖南正式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针对洞庭湖常年积累越来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接连展开。

位于沅江市、汩罗市、湘阴县交接处的下塞湖,涨水为湖、退水为洲,是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区。2008年,私营业主夏顺安通过违规承包非法修建矮围、据下塞湖为己有,2.8万亩湿地沦为“私家湖泊”。

下塞湖矮围一道道高高垒砌的堤坝似“水中长城”,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及湖区行洪。自2015年6月起,沅江市就组织推土机、大型挖机等机械设备以及专业爆破公司,持续不断对下塞湖矮围进行功能性摧毁。

2018年6月3日至6月15日,针对“下塞湖矮围拆除标准不高”等问题,沅江市深刻警醒强力整治,共组织人员近3000人次,耗资966万元,完成土方量109万方,提前7天彻底拆除下塞湖矮围剩下7200米矮堤及有关附属物,实现内湖外湖全部联通。

“无人机航拍下塞湖矮围区域已现青草绿,洲滩未发现牛羊放牧。”沅江市副市长高应良说,下塞湖矮围拆除以后,政府持续高效推进下塞湖区域生态修复、牛羊淘汰等后续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修复总面积1114.4055公顷。

据统计,五大专项行动累计关停退出或易地搬迁规模养殖场8827家、疏浚沟渠8.79万公里、拆除矮围网围472处、排查整治工业企业2860家、清理杨树22.88万亩。

2018年,湖南又印发《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突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等十大重点领域,以及大通湖、华容河等九大重点区域整治。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将洞庭湖湿地打造成为发展的“绿色屏障”。岳阳市委书记刘和生感叹,“水清了、鸟多了、岸绿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白鹭翱翔、麋鹿嬉戏、江豚腾跃的美丽画面又重现洞庭湖。”

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区谋划未来

东洞庭湿地碧波荡漾(资料图)。付敬懿摄

绿水青山如何转变为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湖南打响“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也扛起“绿色发展”大旗。

“我们已经淘汰了洞庭湖沿岸化工、造纸、印染等落后产能,如今转型的沅江芦笋、芦笋菌产业已经瞄准千亿产业的目标。”高应良说,沅江立足自身特点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推动优质生态资源转化成优势经济资源。

2014年,中国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包括湖南常德、岳阳、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总面积6.05万平方公里。

如今,湖南在巩固提升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推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和省内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的基础上,将开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终期评估,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加快建设大美湖区,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这是今年3月26日湖南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研究部署的工作。

湖南省省长许达哲指出,湖南要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加快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以提升水质为中心加快污染防治,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绿色发展,以建设湖南开放“北大门”为方向加快开放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守护一湖清水、造福三湘人民。(付敬懿)

(责编:何萌、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