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小河村:产业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0年04月28日14:19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河村村民在进行茶叶加工。陈拓 摄
小河村村民在进行茶叶加工。陈拓 摄

人民网长沙4月28日电 (林洛頫 陈拓) 春日暖阳里,置身深度贫困村——湖南邵阳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小河村坐落在平均海拔800米、素有“小西藏”之称的金龙山,全村有村民259户105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2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0.7%。

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乏力、造血能力不足……让这座小山村多年来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在国网湖南电力两年多的精准帮扶下,当地围绕产业谋发展,巧妙搭建并运用“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已有83户贫困户摘掉穷帽子,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路。

帮扶有妙招,产业是关键

小河村附近金龙山北麓有大片原生态野生茶树,云雾缭绕的环境孕育出好茶,守着茶山“聚宝盆”,当地为什么反而是贫困村呢?2018年3年,一支熟悉党群、经济和社会工作的“攻坚工作队”进驻小河村开展帮扶。

工作队员带着疑问和村干部、村民组成临时“勘察队”,三天时间里徒步近百公里,爬山越岭挖掘当地“野生”资源;发现村里有百余年制茶传统,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小作坊”制茶模式除了自给自足外,只能卖出初级原料茶的价格。

掌握实际情况后,一个想法在工作队员脑海中迸发:建设扶贫车间,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利润由村集体所有,村民按比例分红,从而实现“输血救济”和“造血自救”相结合的良性产业发展方式;依靠统一开发野生茶树等农产品资源,探索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绿叶变金叶、青山变银山”的致富梦想路。

有了致富路子,项目第一时间“上马”开干。

工作队巧妙利用恒温、恒湿的光伏大棚建成集加工、储存、展示为一体的“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在扶贫的同时发展电力新能源,并成立村集体全资占股的合作社;但没想到发动村里贫困劳动力采茶时遇到了困难,大多数村民“不买账”。

工作队思来想去,把工作突破口放在建档立卡5口之家的贫困户刘连位身上。

老刘虽家境困窘,但他一直不认命、不服输,骨子里有倔劲;工作队多次上门给其念起“致富经”,老刘的母亲也在一旁帮着做儿子工作;就在其他村民观望、犹豫的时候,这家人不声不响干了起来。

老刘妻子体弱但摘茶叶基本没问题,每月采茶入账2000多元;老刘在村内保洁员公益岗位工作,一年有8500元工资收入;再加上每年年底还能领到一笔不低于2千元的产业分红兜底,刘连位家的日子慢慢有了盼头。

村民们看到改变后,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采茶队伍中,并通过“扶贫车间”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形式,参与制茶、包装等获得劳务报酬分红,跟上步伐也踏上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多措转观念,科学促脱贫

“扶贫先扶志”,要转变贫困群众的落后思想,从“要我富”彻底转变成“我要富”,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是重点。

工作队为此定期在小河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党员会议室为贫困户做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等、靠、要”思想,开设“脱贫扶志激励会”为贫困户提供精神食粮,激发每个贫困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同时完善升级村规民约,试点“积分管理制度”,采取“产业分红+善治积分”集体收益分红模式,将产业分红与村民素养紧密结合,动员村民积极参加公益建设和帮扶项目实施,评选脱贫能手、致富标兵和文明家庭,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刘颂长是村里扶贫兜底户,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累活,长期在家休养,只能靠政府补助度日。工作队上门劝说其在车间务工,他非常不解,自己在家待着每年有近7千元家庭补助,干嘛还要务工赚钱呢?

随后,支村两委班子上门帮他算经济账,做思想工作的同时教刘颂长生产技艺;考虑他的身体状况,只让其做木耳采摘和茶叶包装等对身体要求不高的活,在车间尝试一段时候后,刘颂长欣然接受:“工作不累还能靠自己双手挣钱,比拿政府补助脸上有光,感觉好多了。”

村民的思想打开后,工作队员们就在产品上做文章,致富茶、黑木耳、黄桃等产业逐渐发展了起来,村民们手里有了钞票,个个干起活来更努力,小河村产业也实现从无到有,从荒土遍地到多点开花。

同时,小河村还针对当地独有的特色生态环境,发掘乡村旅游的地域、文化特点,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打卡、刷赞,逐步打造“旅游+消费+产业”的扶贫模式。

2019年包括5.12魅力小河、9.19笑满三湘等系列活动接连落地小河村,吸引了包括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团在内的3000多名游客;今年村里计划举办采茶节以及“小河花海”等文旅活动,使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体验融入脱贫攻坚中。

抗疫稳增收,扶贫显成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小河村不少村民一下慌了手脚,刚刚过上的舒坦日子,会不会因疫情受到重创,不少村民和工作队员们交流时,都表露出心中的担忧。

“绝不能让老百姓因疫情而影响收入和生活。”年后在防控措施到位的条件下,工作队带领村民启动车间复工生产,为前来上班的村民发放口罩及做好车间消毒等工作,并与大家一起参与生产作业。

春天万物复苏之际,多个品种的花籽被村民们播撒在小河村各条小道边,等待开花之时迎接游客;生态野生茶园、正冲采茶道等工程也紧锣密鼓准备复工;暂时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也没有闲着,他们与50位贫困户共同参与产业建设,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稳增收不返贫”。

由于疫情而谋划建立的信息大数据库,通过对接电商网络平台展开网络云销售,一场直播下来售卖小河农特产品26万元,销售完成后不少单位纷纷夸赞产品味道好、无污染,愿意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工作队借此机会将产品通过国家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并纳入国务院扶贫办消费扶贫数据库系统,入驻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扶贫832”、湖南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湘扶网”、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武陵购”消费扶贫网销售名录。

“何曾畏惧雨连阴,唤醒乡民致富心;精准扶贫贫远去,深山小河乐逍遥。”工作队员们的记事本上朴素的诗句,流露出真挚的扶贫情怀。

两年多时里间,搭建“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脱贫致富,带动贫困户采摘茶叶、黑木耳等助力增收,不少贫困户通过参与帮扶项目工程建设获得收入万元以上;小河村村集体纯利润突破20万元,2018、2019两年累计为84户贫困户分红近30万元。

村子美了,腰包鼓了,小河村村民的精神头儿才能更足;此时,昔日贫穷的小河村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正逐步走上致富路,实现乡村振兴梦。

(责编:唐李晗、罗帅)